謝娜很不吝惜自己,她可以豁出去,自毀形象。很難再找出一個像她這樣,對自己沒心沒肺的藝人。好友何炅對她的評價是:不怕出丑的特質名列前茅。
在謝娜的人生經歷中,的確發(fā)生了很多不靠譜的事。圈內朋友聚會時,如果出現冷場,大家就會拿謝娜的不靠譜故事暖場,每次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謝娜絕不生氣,每次說“丑事”,最起勁的就是她自己。
朋友有時笑罵她沒臉沒皮,謝娜把這評價當夸贊來聽。她認定一件事兒:如果她是個在乎臉皮的人,那她絕不可能從小縣城走出來,不可能從普通話都講不好、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的女孩,變成當紅主持人、影視明星。
前不久,謝娜去北京出席“時尚改變著生活”短片展,筆者有機會與她面聊,聽她親口講述自己不靠譜的故事。
賴著皮厚,完成學業(yè)
謝娜十幾歲的時候,從老家中江跑到成都,想考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她費了無數力氣找到院長自薦,一開口講的是中江普通話,院長連連搖頭:基礎太差了,你回去吧。
眼看院長轉身要走,謝娜急了,沖過去攔住他,說:我雖然普通話說得不好,但唱歌跳舞很棒的。不等人家同意,她就開始邊唱邊跳,聲音特大,唱的是《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只想把院長震一下。
果然把院長震著了,唱完跳完之后院長半天沒吱聲,緩了緩,說:你的基礎不是一般的差,還是回去好好讀書吧,表演不是誰都可以來學的,要有天賦的。
謝娜厚著臉皮懇求,說自己可以跟讀,學校可以不管。院長覺得這個想法非常荒誕,可經不住她一直軟磨硬泡,后來真答應了。
從進校門的那天起,大家?guī)缀跆焯於夹χx娜。一是因為她人土,穿的用的總跟不上節(jié)奏;二是普通話講得不好。謝娜覺得無所謂,笑就笑吧,不過,不能讓你們白笑。凡是笑話謝娜的,都被她抓住當老師,讓人家給她糾正不正確發(fā)音。這么著,笑她的人越來越少,一是怕惹上麻煩,二來,謝娜的發(fā)音也在蹭蹭地進步。
再跟下一屆考試的時候,謝娜就考了專業(yè)第一名,院長都傻眼了。
好不容易進了想進的學校,爸爸的公司又出了問題,謝娜的學費生活費也就受了影響,不大能有保障了。
謝娜是一個絕不會躲著發(fā)愁的人。知道這件事后,她第一時間找了個紙箱,還用紅紙蒙上,寫上三個字——募捐箱,然后抱著全校每個教室跑,進一個教室就呼吁一次:“請給一個即將沒錢念書的孩子一點愛心吧!”同學們也不知那個可憐孩子是誰,就稀里糊涂掏出錢塞進去了。最后老師見謝娜上躥下跳,攔住她詢問究竟。謝娜理直氣壯地告訴老師:這是在發(fā)動大家給自己捐款。
老師把謝娜帶到院長辦公室,細細盤問后,覺得這事兒還真挺為難——謝娜的確面臨失學危機,可是,自己給自己募捐,怎么都覺得有點厚臉皮。院長只好讓謝娜下不為例,而謝娜抱著一箱子毛票回了宿舍,喜滋滋地清點自己未來的學費。
這招只能用一次,再沒錢就不靈光了。謝娜開始找機會打工。她有個同學的哥哥開了家廣告公司,接了很多廣告和MTV的拍攝。謝娜把那個同學纏得受不了,終于帶她認識了自己的哥哥。然后,謝娜就像上班似的,每天都去人家的公司晃悠一次,每次都謙恭但是執(zhí)著地問人家要不要演員。
以這種“賴上你”的姿態(tài),謝娜最終成了這家廣告公司出鏡率最高的演員,拍了無數廣告和MTV,代表作里竟然還有一首走紅的《九妹》。
仗著年幼不知羞,謝娜半工半讀,好不容易撐到了畢業(yè)。
用丟面子的方式解決問題,最有效
畢業(yè)后,謝娜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影視表演推新人大賽,得了冠軍,隨后進軍演藝圈。可因為不是名校畢業(yè),她進了劇組,除了演配角,還被指使著去做化妝助理。
事業(yè)不順利,家里的問題也越來越麻煩,謝娜的爸爸因為公司的事,打起了經濟糾紛官司,并且來到北京上訪。
當時謝娜正準備接拍一出戲,“女子十二樂坊”的制作人王小京投資的。王小京知道謝娜爸爸來上訪的事情后,就說他有一個朋友,比較懂法律,看能有什么辦法幫她。
謝娜就和爸爸帶了五百元錢去了,請王小京和他朋友吃泰國菜。謝娜沒進過泰國菜館,但估計很貴,心里就有點沒底。
快吃完的時候,謝娜到一邊去,悄悄把服務員喊過來,問,竟然要一千多元。謝娜鎮(zhèn)定地回到飯桌,喊著要付錢,然后找服務員要來一張白紙,寫了個欠條給王小京:“本人欠下王小京先生飯款一千元,從片酬中一次性抵扣。欠款人:謝娜。”王小京接過欠條哈哈大笑,主動埋了單。這筆飯款,迄今他也沒找謝娜追討過。
事后,王小京說他想了無數種可能,就是沒想到謝娜會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解決那次的窘況,雖然丟面子,但無疑最直接有效,也最能讓人接受。有時,丟一點自己的臉,并不算什么壞事。
既然得到王老師褒揚,謝娜就覺得這樣的優(yōu)點應該發(fā)揚光大。與王小京合作結束后,她很快又接了一部戲,叫《幸福街》,一百多集。
所有的藝人都是由經紀人去談合作的,謝娜卻是自己談的。她去找導演,說覺得自己特適合這個角色,一定要演不可。導演第一次見有這樣的人,眉頭皺了一下,讓她去找副導演,說定角色的事由副導演安排。
謝娜不肯去,固執(zhí)地一定要和導演談。導演看謝娜莽撞外加臉皮厚,還真的和戲里的角色很像。他看著謝娜倔強的表情,終于忍不住樂了:好吧,就是你了。
定下了角色,謝娜又帶著一支筆、一個本子去找制片人談片酬。她坐在辦公室里,旁若無人地算,一集多少錢,每個月給家里寄多少,租房花去多少,自己還能剩下多少等等。
制片人都看傻眼了,覺得這是他遇到最好笑的談片酬的,不但沒經紀人,談話方式也和其他藝人不同——不談自己在這部戲里的戲份多重、自己的身價、自己的時間什么的,就在那里毫無顧忌地算自己掙到的錢怎么花銷。
算完以后謝娜說:不行,錢有點少,要加一點。制片人當然不同意,解釋說這都是提前預算好的等等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謝娜不管,就坐那一直磨,磨到最后,制片人居然就同意了。
謝娜給自己做經紀人,在圈里算個怪事,后來竟傳為美談。謝娜用一句俗語來總結談薪水——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拼盡全力,不做端著的矜持女人
一來二去,謝娜在娛樂圈混成了一顆開心果。人緣絕對是好得沒話說,凡跟她合作過的朋友,都對她念念不忘。
在劇組,上至導演下至場工,她能和每個人熱鬧地打成一片。在又苦又累的劇組里,有她在就有歡樂在,誰都愿意和她呆在一起,開心呀!劇組散去后,這些小事件又被不停傳播和演繹,成為娛樂圈流行的保留“無厘頭”節(jié)目,保準聽了噴飯,屢試不爽。
因為生活中的謝娜太可樂,結果她身上就給貼了一個喜劇標簽,不管她接拍什么樣的角色,總是讓人一看就覺得可樂。
第一個遭殃的是電視劇《一雙繡花鞋》。這是一部恐怖片,可每每在恐怖氛圍已經營造到高潮之時,神頭鬼腦的謝娜就會忽然出現,足以把善于幻想的人馬上拉回現實。
此戲熱播期間,謝娜的朋友們像過節(jié)一樣歡天喜地。所有的聚會上,都會有人堆著不懷好意的笑容,湊過來作驚艷狀說:“昨晚看《一雙繡花鞋》了!笑死我了!”
可是,《風雨西關》的制片人看了《一雙繡花鞋》之后,居然直接拍板,定下讓謝娜演一個傳統內向、受氣決不反抗的舊式女人。謝娜挺有自知之明,問制片人:“我已經把恐怖片演成喜劇片了,你不怕我再把悲劇演成喜劇?”
制片人拍拍謝娜的肩膀:“我相信你。”想著劇組里有陳坤、孫儷這些好朋友,謝娜很高興地答應下來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那會兒謝娜同時在拍《春光燦爛豬八戒》。所以每次在《風雨西關》拍攝間隙的時候,她就會穿著旗袍,演豬八戒給大伙兒看。她這樣不計報酬、賣力演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管是誰,只要看了她的表演,哪怕坐上了老虎凳灌了辣椒水,最多熬過五秒鐘,也會狂笑起來。緊張艱苦的拍攝工作中,她成了人見人愛的“瘋丫頭”。
進入主持界后,謝娜把這種笑死人不償命的風格帶到了臺上,不管是“火鍋美女”還是“謝當娜”,唱念做打插科打諢,甚至裝瘋賣傻,凡是節(jié)目需要,她就肯使出渾身解數。
就在別人沖著她哈哈大笑的時候,謝娜一步步成了主持人、歌手、影視和話劇演員、暢銷書作家、配音演員。她主持著十一檔固定節(jié)目、十二檔不固定節(jié)目,演了二十二部電視劇、九部電影、兩部話劇,還配音三部電影,出了兩張唱片、兩本暢銷書。
越成功,謝娜就越相信厚臉皮是一種力量和優(yōu)勢。她覺得,很多東西,你拉下面子去爭取,就是你的:放不下面子擺著譜端著,機會就會溜走。所以說,實力派不如偶像派,偶像派不如厚臉皮派,而謝娜,恰恰是最后這個門派的掌門人。
(編輯 趙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