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點慚愧,父母對我們弟兄三人管教甚嚴,他們均不抽煙不喝酒,在繁重的勞作之余,唯有讀書。父親偶爾還會來一兩段京戲,印象至深的是《紅燈記》中李玉和告別老母親的那一段“臨行喝媽一碗酒”。父親不會喝酒,但唱起這段唱詞來豪情滿懷大氣凜然,頗有幾分醉意的模樣。每逢此時,年幼的我仰望著父親,諦聽著似懂非懂的亂世風云中兒子壯別母親的蒼涼滿腔,多么希望父親也能豪飲三杯啊!但是,父親滴酒不沾,至少,我沒有見到過。
20多年前,哥哥送我到南京上大學。到了南京后,哥哥對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很是擔心,反復叮嚀再三。那天他要北返,我因參加英語分班考試,不能到浦口送他,心里很是難過。當時有一個學長,是舞陽人,很熱心,他說,我來送你哥哥。中午大家在雞鳴寺旁邊的一家小飯店吃飯時,老鄉說喝點酒吧,江蘇有“三溝一河”,來點洋河如何?我對此一片茫然,心中滿是哥哥北返的無助與惆悵,還有難以排遣的寂寞。酒上來了,幾杯酒下肚,哥哥和老鄉話就多了起來,哥哥在老鄉面前不停地說著重復的話,讓人家多關照我,不要受別人欺負。大家最后都有點醉了,我們蹣跚而行,到雞鳴寺車站,讓哥哥和老鄉坐31路車到下關碼頭浦口火車站。哥哥又是一番說教,非得堅持讓我先走他才上車。我拗不過他,只得往回走。走了兩步回頭看時,哥哥還是不停地招手,就是不上車。
后來,送哥哥的老鄉告訴我。你哥哥對你真是太好了,好讓人羨慕。他在去浦口的路上,反復講你學習如何勤奮,一再讓我多關心你。我聽著這些話,想起哥哥為了湊足我上大學的盤纏,幾次偷偷地下井賺錢,拼命地多教幾班學生,眼淚就不聽話地流下來。
大學畢業后,到報社供職,經常下鄉采訪,慢慢地在應酬中學會了喝酒;后來到機關,喝酒的機會就更多了。在酒桌上,人的性情真是大展現大暴露。有借酒蓋臉,巴結逢迎的,那種巧舌如簧,妙語如珠,讓人五體佩服;有的可能平時礙于面子不無羞怯,但有了酒的壯膽,平時很難開口的話,就順暢地說了出來,于是事情辦成了,人際關系也融洽了,酒真是好東西。當年少不更事的我,也曾經借酒澆愁,因為酒的作用,向一個女孩斗膽獻殷勤,惹得女孩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但因酒的掩飾,似乎少了幾份尷尬,后來,這個女孩成為我的妻子,她說,那天,你真是喝多了!
還有一次喝酒,是在黑龍江邊上的蘿北小城。當時,我帶幾家媒體的記者到那里采訪,主人盛情,酒是少不了的,因我們來自江蘇,主人就上了“藍色經典”。在北國邊陲,來自江南的我們在醉意迷離中在江畔漫步,夜空深遂,繁星滿天,江對岸的犬吠聲不斷傳來,星星點點的燈火讓人心生神往!
酒,當然也有壞事的時候。多少酒后開車釀成人間慘劇;多少酒后亂為,種下幾多荒唐丑態!但畢竟不是酒的過錯,關鍵的要害在于喝酒的人。沒有酒的佐助,李白的詩篇似乎就少了幾分飄逸;沒有酒的參與,蘇東坡的華章就遜色了不少狂放;沒有酒的摻和,多少談判會劍拔弩張相持不下。朝鮮戰爭結束后,金日成給已過花甲的彭老總斟滿酒杯,但彭說,這杯酒我要灑酒祭天,讓上蒼佑助我葬身異域的兵士,令多少人愴然淚下!
我喝酒,但不嗜酒。已過不惑之年,多少人勸,少喝點酒。是的,喝酒要適度了,再也不是青春年少了!
多少年來,喝酒無數,但最難忘懷的酒,還是和哥哥在雞鳴寺旁邊那家小飯店中喝的那頓洋河,讓我回味無窮!(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
編輯家英宏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