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成功者一樣,許家印走的是一條窮孩子的奮斗之路。1958年,許家印出生于河南周口市太康縣,幼年家貧,母親在他上學前就去世了,父親節衣縮食才使得他不至于輟學。
知識改變了許家印的人生軌跡,恢復高考后的第二年,他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武漢科技大學冶金系。畢業之后的許家印在河南舞陽鋼鐵公司工作了十年,歷任工人、車間主任、廠長。當廠長時,他只有32歲。
第一次:找個好平臺磨煉自己
1992年春天的一天,許家印下班后回家打開電視,電視里正在播放的鄧小平專題,讓他熱血沸騰。舞陽鋼鐵當時在一個山溝溝里,事業上發展的空間不大,他覺得自己一定要到改革的最前沿去,才能尋找到新的機遇!當天晚上許家印就寫了辭職信,毅然放棄了人人羨慕的鐵飯碗。
初到深圳,人生地不熟,許家印要一切從零開始。像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一樣,他做了20多份簡歷,四處撒網。可是他東奔西跑三個多月,都石沉大海。期間,為了節省費用,他就臨時借住在朋友家,住處是一張在走廊里搭建的床。
一次,他又拿著簡歷去一家公司投遞,招聘人員一看他的簡歷就說:“一份簡歷30多頁,你這是做自傳啊,誰有心情看這么多?”許家印恍然大悟,他重新做簡歷,每份只有兩頁紙,這招果然奏效,很快就有好幾家公司的老總約他面試。自己當上老總后,許家印深有感觸地說:設身處地地想想,老總們怎么可能看一份30多頁的簡歷呢!
機會來了,許家印焦躁的心卻一下子平靜下來,他想到,自己來這里,是為尋求發展機會的,而不僅僅是隨便找個單位賺錢養家糊口,他開始考慮選擇哪個公司。綜合對比后,許家印覺得一家連鎖商店最適合自己,因為老總在面試他的時候問他:“你覺得以后零售業和中國的經濟走向會怎樣?”而不是像其他幾個老總那樣,只注意問他以前的工作經歷和他能給公司帶來什么。從這家公司老總的話語中,許家印看出了它的發展前景以及老板的才智和膽略。
而許家印的表現也令老板佩服。一次,老板帶許家印去商務談判,對方是香港人,老板想從他那進口一批香港原裝的電動玩具。那時候玩具產業剛剛興起,許多港商來深圳這塊熱土淘金,他們有些看低內地商人。一落座,對方就說:“想著和我簽單的內地商人,至少有十家,我開的價格是每件五元,我們公司每月負責提供十萬件給你們,低于這個價格,免談!”看對方口氣強硬,老板有些難堪,每件五元的話,一個月就要多五十萬的流動資金,依公司現在的狀況,很難拿出這么大一筆資金。這時,許家印從口袋里拿出一個筆記本,遞給那香港商人說:“吳老板,這是我計算的制作一件電動玩具的價格,還有我們商店從進貨到銷售所需要的成本。您仔細看看,如果有什么差錯望您多指教。”對方接過許家印的本子一看,上面清清楚楚地記錄著他公司在香港生產的成本和利潤空間,各項加起來三元,對方非常佩服地說:“真沒想到你公司有這樣的人才,連我香港電動玩具的制作價格也如此清楚。好,就每件三元!”
很快,許家印成為這家貿易公司的辦公室主任。
第二次:找個好行業擴展人脈
到1994年,已是這家貿易公司總經理的許家印,面臨人生最大的一次機遇。一天,老板對他說:“從1992年后,房地產開始熱起來,公司貿易雖然發展不錯,但也不是長久之計,我準備到廣州開發房地產,多渠道利用資金,憑我對你兩年來的觀察,我準備派你去,你覺得怎樣?”洞察力極強的許家印意識到,廣東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定會帶動當地房地產行業的紅火,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許家印受命創建了廣州鵬達集團有限公司。除了許家印,公司只有四個員工:一個司機,一個出納,兩個業務員。許家印身上只有老板給他的十萬元啟動資金,為了節省開支,他們就在郊區租了一間民房辦公。公司沒有資金、項目,他們就四處打廣告,找客戶,經過三個月的努力,他們終于找銀行貸到了兩千萬元。
有了這兩千萬元后,許家印開始尋找適合開發的項目。那時候商品房剛剛興起,許多市民都有購房需求。他們究竟喜歡什么樣的戶型,許家印心里沒底,他派公司的三個人去街上做調查,結果顯示,許多購房者中意小戶型。
當時廣州樓市盛行大戶型,許家印決定根據調查結果,反其道而行開發小戶型。他在廣州開發的第一個樓盤是珠島花園。為了讓資金盡快回籠,許家印下了死命令,必須“當年開工,當年銷售,當年售完”。不出所料,小戶型房子一推出就大受歡迎,第一年就銷售一空。許家印也一戰成名。不到兩年時間,許家印為公司創造了兩億元的凈利潤。盡管當時的許家印月薪僅有三千元,但他積累下了經營地產的經驗和人脈,為以后的創業打下了基礎。
1996年,已是鵬達地產公司總經理的許家印經過慎重考慮,向老板提出了辭職、自己創業的想法,老板理解他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抱負,沒有強留他,而是說:“如果遇到困難,可以重新回來,我的公司什么時候都歡迎你。”許家印至今對老板感激不盡。
第三次:找個好方向做強自己
1996年,馮侖、潘石屹、王石、楊國強這些地產大鱷已經風生水起的時候,許家印剛剛創辦起屬于自己的恒大公司,也許是因為童年的貧困經歷作祟,在內心深處,許家印總是擔心自己落后別人太多,于是他開始拼命地趕!
許家印帶著原來公司的七八個人就上路了。資金不多,但他卻憑著在這之前幾年間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人脈,很快就融資幾千萬元。
為了找到合適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許家印幾乎踏遍了廣州每一寸土地。經過反復考察、調研和論證,許家印決定買下廣州市海珠區原廣州農藥廠的土地為第一個開發項目。當時,在許多房地產開發商看來,原農藥廠那片地塊污染嚴重,而且偏于一隅、地生人冷,實在不適合做房地產開發。許家印卻說:“劣勢可以轉變為優勢,關鍵看你怎么做。”
他非常清楚,這次開發,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決定拿地之前,他就請眾多專家和研究機構分析、論證如何消除土地污染這一關鍵問題,并找到了解決之道,他帶領大家一道挖地三尺,把舊土運走,重新買來肥沃的新土填上,不僅徹底解決了土壤污染問題,而且在小區內建起了36處綠化景觀和當時廣州最大的音樂噴泉。
借鑒自己開發第一個樓盤的經驗,許家印要求首期工程建設必須搶時間、爭速度,力求“工地一天一個樣,三天不見刮目相看”,并要實現“當年征地、當年報建、當年動工、當年竣工、當年售罄、當年轟動、當年入住、當年受益”。為推動銷售,許家印拋棄地產暴利,金碧花園低價入市,贏得一大批購房者的信賴。
金碧花園一鳴驚人,成為“中國著名城鎮化社區50佳”名盤。隨后,恒大地產開發了金碧系列樓盤,如金碧華府、金碧御水山莊、金碧灣等,幾乎每個項目在當時的房地產市場都成了一個神話。
許家印不僅沒有因為遲了四年而步步落后,反而正好借鑒了香港地產企業和其他同行的經驗、教訓,與中國房地產行業一起迎來迄今最重要的一個“黃金十年”。
2007年上半年,當碧桂園集團成功上市一躍成為中國房地產業的龐然大物時,許家印的恒大地產其實距離這個位置并不遠。許家印又一次心動了。2008年3月,恒大準備香港上市,此時,恰逢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轟然倒塌。面對巨變,公司決定暫緩上市。2008年上市擱淺后,恒大地產缺口資金一百多億。當時,恒大在全國有32個在建工地,需要大量資金運作。公司的發展遇到了不可想象的困難。于是,流言四起,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恒大旗下多個項目傳來停工、破產的消息。
幾天時間,許家印蒼老了不少。要解決資金缺口,只有賣地賣項目,但這對于許家印來說相當于“賣兒賣女”。多個朋友多條路,許家印廣交朋友的好處再次體現出來。在關鍵時刻,朋友幫了他一把。英皇老總楊受成給他引薦了珠寶大王鄭裕彤,鄭裕彤也有意進軍內地的房地產,2008年6月,恒大引進香港鄭裕彤、科威特投資局等國際股東,融資六億美元,解了燃眉之急。
2009年,許家印終于迎來轉折:政府放寬了對地產商的信貸和土地出讓金繳納,加上其自身的降價促銷,半年時間銷售額沖上百億大關。許家印度過了“寒冬”。
成功者的許多特質,都能在許家印身上發現,比如目標高遠、立場明確、做事目的性強,而經常流露的善意微笑,讓這位地產強人更具備了與眾不同的親和力。至于成功者必備的勤奮基因,許家印從來不缺———在鋼鐵公司的十年,他沒請過一天假;創業的這十幾年,凌晨一點下班是常態,由于怕影響家人休息,他通常是在客廳沙發躺到凌晨四點再去上班。
2009年11月5日,恒大再次選擇在香港上市。許家印這次沒有讓股東們失望,4港元的開盤價,當天就漲到了4.7港元。比王石、潘石屹、楊國強們晚起步四年的許家印,憑借自己的堅韌、勤奮和機敏,終于超過了這些當年讓他難以望其項背的同行們,成了中國地產界的新一代首富。
編輯劉建淑jianshu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