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浩程
到2015年,安徽希望建設30個左右的省級文化產業園區或基地。與其他地區動輒四五十個園區相比,這個目標似乎并不太難,但要建設擁有完整產業鏈、真正做到產業聚集和孵化的企業集聚型園區,卻并不容易。
6.7 萬平方米、170余家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20億元、稅收10億元……一個多月了,這串數據仍讓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處處長凌宏彬回味。
一個多月前,在安徽第六屆國際徽商大會文化產業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牛維麟在演講中提及的這串中國人大文化科技園2009年度數據,讓在場的政界、學界人士驚羨不己,也給凌宏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萬平方米每年稅收10個億,這就是集群與園區的魅力。北京、上海、廣東等東部地區的文化產業集群與文化產業園區很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彼時,安徽提出到2015年建設30個左右的省級文化產業園或基地已逾10個月。其間,無論官方,抑或民間,對文化產業園的關注、研究乃至實踐,始終沒有停止過。與其他地區動輒四五十個園區相比,完成30個的目標似乎并不太難,但要建設擁有完整產業鏈、真正做到產業聚集和孵化的企業集聚型園區,卻并不容易。


2010年3月25日,安徽淮南志高文化科技動漫產業園破土動工。這個總投資60億元、占地1000多畝的園區,是迄今安徽最近一個開工并見諸媒體的文化產業園。
在此前,安徽馬鞍山的視聆通游戲動漫產業基地繪制完三年藍圖之后,已經開始聚集動漫人才、搶占行業先機;而銅陵江南文化園則將青銅文化、江南民俗文化、生態綠色文化、休閑娛樂文化有機結合,成為銅陵文化旅游業的新亮點……
“各地都在依托文化、科教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特色文化產業集群與文化產業園,建設速度也都非??臁!痹诹信e了一長串正在建設的文化產業園名單之后,安徽省文化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高敏告訴《決策》。而據相關媒體統計,安徽目前各地正在打造的文化產業園區約有20個左右。不管是哪兒,顯然都不想錯過這一輪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的熱潮。
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文化產業園被視為復制開發區模式的有效嘗試,亦是政府推動文化產業措施中最具代表性的路徑選擇。每一次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都會催生一次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的熱潮。如果粗略劃分,當前應是中國第二輪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熱潮,第一輪發生在2004年前后。
2004年,以文化創意產業園這個全新的概念引入為契機,深圳、上海帶頭建立文化產業園。隨即創意產業園這個概念與模式在北京、南京、杭州、蘇州、青島等城市引起漣漪,各地紛紛開始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第一輪“文化產業園區熱”迅速形成。
據相關機構統計,經過此輪“文化產業園熱”,北京認定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21個,覆蓋北京市13個區縣,9大重點行業;上海則先后建成了75家創意產業集聚區。而據安徽省文化產業協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5月底,安徽建成、在建和擬建的文化產業園或基地共65個,總投資564億元。其中,建成園區或基地僅8個,在建園區或基地30個,擬建園區或基地27個。由于區位、經濟要素等原因,在此輪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中,東部沿海地區顯然比中西部地區占有更多先機,也拉開了不小的差距。
而當下,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影響,以及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文化產業正在進入一個黃金十年,文化產業投資和文化資源開發持續升溫,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亦風生水起。
不過與上一輪“文化產業園熱”不同,此輪園區熱不僅在于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更在于“滿足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適應新一輪城鎮化發展的需要。”在采訪中相關專家向《決策》分析道,“這對于在上一輪文化產業園建設中,稍處劣勢的中西部地區而言,此次是他們不想、也不能錯過的機遇。”
文化產業園很火,也很燙手。
2008年底,在對安徽已建、在建的文化產業園調研了一番之后,高敏發現部分文化產業園或基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目標不清晰、產業集聚度不高、管理模式滯后等缺陷。如此,這些園區對區域文化產業的帶動性肯定不夠?!?/p>
產業園區的一哄而上,也同樣引起了高層的關注。2010年4月28日,文化部部長蔡武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作“國務院關于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表示,當前,文化產業園盲目發展、資源浪費、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已經出現,需要引起重視。如全國有幾十個城市已開工或準備建設大型動漫主題公園或文化主題公園,這種勢頭如不及時加以規劃、引導和調控,很可能影響到文化產業的科學發展。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情況,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曉明看來,是因為“目前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熱潮部分是本輪經濟發展需要和新型城市化運動浪潮的一個表現。也就是說,城市化推動,構成了某些文化產業園區最重要的背景,說白了,就是跟土地開發有關?!?/p>
在這種認識逐步成為各部門共識后,6月9日,文化部下發了《關于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管理、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對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建設加強規劃,尤其要將動漫產業園區、基地和動漫主題公園、文化主題公園作為調控和監管的重點。
顯然,安徽要抓住此輪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機遇,需要冷靜思考安徽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文化產業園,這些文化產業園又應當如何建。
“由于入駐的文化業態不同,文化產業園也分為不同類型。例如首批15家上海市文化產業園區中,就分為發展與網絡、數字多媒體等新興技術相關文化產業的園區,‘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園區,文化藝術原創和藝術品經營的園區等幾大類?!毕嚓P專家向《決策》分析說,“這其中,上海在園區建設中將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趨勢結合起來,重點發展新興技術類園區的做法,值得安徽借鑒?!?/p>
不僅如此,安徽還應當把握文化產業園發展的趨勢。對此,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認為,從全局看,大量消耗土地和資源、效率低下的文化產業園區模式很快面臨淘汰,而“虛擬型”“貿易港型”等新型園區模式則是未來的方向。
而在7月出臺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中,將文化產業園明確定義為“進行文化產業資源開發、文化企業和行業集聚及相關產業鏈匯聚,對區域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起示范、帶動作用,發揮園區的經濟、社會效益的特定區域”,同時規定申報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園區內非文化類商業及其他配套面積不得超過園區總建設面積的20%”,且需“已經集聚了一定數量的文化企業,園區內文化企業數量占園區企業總數的60%以上”。
對此,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此前文化部所命名的這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在概念上偏重旅游產業,隨著《辦法》的出臺,今后的園區認定勢必更多地傾向于形成了完整產業鏈的企業集聚型園區。在陳少峰看來,一個成功的文化產業園應該是從最開始的創意,到最終走向市場,是一個非常飽滿的產品線、產業鏈構成的集聚區。
對于機遇與困難,安徽顯然有足夠的認識。早在2008年底,安徽省委宣傳部即要求安徽省文化產業協會加快對文化產業園區進行研究。
“從2008年底開始,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包括東部沿海地區比較成功的文化產業園,也包括省內的文化產業園,進行了方方面面的座談、調研。”高敏向《決策》回憶道,“在調研之后,我們認為應該有一個安徽省的加快建設文化產業園區的意見或文件?!?/p>
“這個意見或者文件首先要明確的是文化產業園的命名條件,也就是回答安徽的文化產業園區到底是什么樣的園區?!备呙暨M一步向《決策》解釋道,“對于一個區域來說,建設一個文化產業園區最重要的是希望它能帶動這個區域的文化產業,而要發揮這個作用,就必須對園區的設立設定一定的條件?!?/p>
在經過一系列的調研之后,高敏牽頭開始起草安徽省第一份文化產業園發展意見。按照調研時的發現,“在這個意見里面,我們首先確定了園區要發揮什么作用,達到一個什么目標。然后為了實現這些,園區要有什么條件,具有哪些功能,如何配套,包括規劃、產業業態、集聚度、配套服務等。歸結起來共十個條件?!?/p>
目前,這份意見已經經過了三輪征求意見、兩次專題會議討論,“我們已經將文件提交到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在進一步完善和修改之后,希望由安徽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兩部門聯合發文,以提高意見的影響力?!卑不帐∥麄鞑课幕w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副巡視員康復生告訴《決策》。
我們無需揣測這十個條件的具體內容。但“一個成功的文化產業園至少應該有這么幾個特點:第一個就是產業集聚,第二就是行業集中,第三就是服務體系完善。這幾條如果做不到,僅僅是把幾家企業放在一起,那不叫園區,那就是一個拼盤?!卑不瘴磥砜萍及l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憲奇分析道。
同時,在這份意見草稿中,還對文化產業園的政策扶持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規定。“我們規定了五個方面24條,如果這些政策能夠出臺的話,在全國來說如此系統的扶持政策體系都是少有的?!备呙舾嬖V《決策》。
按照張曉明的觀點,中國文化產業園至少要在5-10年后,才能真正成熟走上正軌。這期間,顯然需要安徽拿出闖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