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濱(吉林市醫院,吉林吉林132001)
活血化瘀法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32例臨床觀察
孫立濱
(吉林市醫院,吉林吉林132001)
慢性腎功能不全;活血化瘀;生地黃;茯苓
慢性腎功能不全是指腎臟功能失代償階段的中早期,血中肌酐水平>176.8μmol/L(2 mg%),<442 μmol/L(5mg%)。發展到后期出現嚴重腎實質損害,病死率較高,近年來,筆者針對其病因病機,采用中醫辨證、口服中藥湯劑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64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64例均為吉林市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齡39~80歲,平均70歲;病程1年以上。對照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齡40~80歲,平均74歲;病程1年以上。診斷標準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
2.1 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1)優質低蛋白飲食,必需氨基酸療法。(2)控制血壓,口服ACEI類藥物或鈣離子拮抗劑,或2者聯合應用。(3)抗感染、抗凝、糾正貧血。(4)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調。(5)積極治療原發病。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根據原發病分別加用自擬方。Ⅰ方(糖尿病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生黃芪15 g,丹參30 g,生地黃30 g,葛根15 g,玄參30 g,蒼術15 g,白茅根30 g,益母草30 g,車前草30 g,枸杞子15 g,續斷15 g,女貞子15 g。Ⅱ方(慢性腎炎、高血壓合并慢性腎功不全):生地黃、熟地黃各15 g,山藥20 g,山茱萸15 g,澤瀉15 g,茯苓25 g,白茅根30 g,益母草30 g,車前草30 g,枸杞子15 g,續斷15 g,女貞子15 g,夏枯草15 g,杜仲25 g,炙甘草5 g。隨癥加減,消渴癥狀明顯者,加玉竹、天花粉;血壓高者,酌選夏枯草、杜仲、菊花等;蛋白尿長期不消者,酌選黃精、菟絲子,黃芪量增至50 g;血尿者,酌選仙鶴草、地榆、小薊、側柏葉、牡丹皮;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者加川芎、紅花、赤芍、當歸等;大便溏者,生地黃易熟地黃,加砂仁,玄參減到15 g。每日l劑,水煎服。有冠心病心絞痛者加丹參、葛根、紅花、川芎、桔梗、菊花、羌活、郁金、石菖蒲;脈結代者,加黨參、麥冬、五味子、柏子仁。1個月為1療程。
3.1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或消失,血尿素氮、血肌酐明顯下降,達5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血尿素氮、血肌酐下降2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血尿素氮、血肌酐未降或升高。
3.2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例
慢性腎功能不全是由慢性腎炎、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長期治療不當所引起的腎功失代償階段的早、中期。本階段病情較重而復雜,全身出現多種不適。屬中醫水腫、虛勞等范疇。其病責在肺、脾、腎三臟,而與脾腎關系尤為密切。本病證系脾腎兩虛、陰陽失調為患,治療應補脾益腎,通腑泄濁為法。
筆者臨床上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中醫治療注重益腎健脾,活血化瘀、利濕及隨癥加減。據現代藥理研究認為,黃芪、白術、山藥益氣健脾,杜仲、生地黃、山茱萸滋腎補腎,丹參、益母草活血通脈,改善腎中微循環,從而起到降解尿素氮、肌酐的作用。同時據證化裁,謹守病機,標本兼顧,從而達到藥證契合。
R256.5
B
1007-4813(2010)06-0882-01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