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勇(撫松縣醫院中醫科,吉林撫松134500)
健脾化瘀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0例療效觀察
關勇
(撫松縣醫院中醫科,吉林撫松134500)
目的探討健脾化瘀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口服自擬中藥湯劑健脾化瘀湯,每日2次,每次200mL;對照組30例,口服多潘立酮片,每次10 mg,每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愈顯率為86.7%,對照組為63.3%,兩組比較(P<0.05)。結論中藥自擬方劑健脾化瘀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療法;健脾化瘀湯/治療應用;黨參;白術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病理表現為胃黏膜萎縮變薄,腺體成分減少或消失,臨床表現為胃脘部脹滿或脹痛、噯氣、嘈雜、食欲不振、消瘦等。2009年1月-2010年1月,筆者應用中藥自擬方劑健脾化瘀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30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60例均為2009年1月-2010年1月撫松縣醫院中醫科門診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70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1年。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最小29歲,最大68歲;病程最長16年,最短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選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全部患者1個月內的電子胃鏡及病理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癥狀表現為上腹部脹痛、燒灼感、反酸、噯氣、惡心、納差等;并排除合并有消化性潰瘍及心、肝、腎、造血系統嚴重疾病及妊娠、惡性腫瘤者。
2.1 治療組口服自擬中藥湯劑健脾化瘀湯。黨參15 g,白術15 g,茯苓15 g,山藥15 g,白芍12 g,丹參12 g,赤芍12 g,當歸12 g,陳皮9 g,枳殼9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200 mL。
2.2 對照組予多潘立酮片(嗎丁啉,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3196)10 mg,每日3次口服。3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1周內復查胃鏡,治療期間囑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3.1 療效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及2006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制定。痊愈:臨床癥狀消失,病理黏膜無萎縮改變,腺體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消失;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病理胃黏膜萎縮、腸化和(或)不典型增生改善2個級差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或明顯改善,病理胃黏膜萎縮、腸化和(或)不典型增生改善1個級差;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病理未達有效指標或加重。
3.2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例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中醫痞滿、嘈雜、胃痛等范疇。病位在脾胃,病性分虛實,病因較復雜。筆者采用健脾化瘀湯健脾和胃、行氣化瘀。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四君子湯共成益氣健脾之功;山藥補脾氣益胃陰;白芍補中焦、安脾經、治腹痛;丹參、赤芍、當歸活血化瘀通絡,現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物具有改善胃黏膜微循環,增加血流量,使局部缺血缺氧得到改善,促進局部炎癥吸收及萎縮腺體復生等作用[3];陳皮、枳殼行氣寬中,有防止壅遏作脹的功效。諸藥合用,補而不膩,通而不滯,通補兼施,標本兼顧,共奏養胃健脾、活血理氣之功,切中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機理,療效滿意。
[1]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7,24(1):58-63.
[3]葛文松,劉杰民,安禎祥,等.中醫藥對逆轉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變化的探討[J].四川中醫,2004,22(1):19-21.
R256.3
B
1007-4813(2010)06-0888-01
201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