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同感,平淡或跌宕的回憶絕非不請自來,通常都需要一個引子,一個時光紀念者與牽引者。譬如幾本殘破蒙塵的日記,幾卷模糊不清的照片底片,幾張色澤黯淡的油彩畫;或者一個紐扣,一只吉他撥片,一沓書簽……漫不經心地撿起它們,用手指輕輕彈去灰塵,漸漸的,它們就像最充裕的日光養料,使蟄伏在泥土下的回憶如最茂盛的藤蔓植物頃刻間破土而出,爬滿整個心房。
今天我恰好又驗證了這樣無聊的橋段——清理電腦時發現了將近一個G的老照片。
為自己泡了杯茶,邊喝邊瀏覽。
第一張是在一個很大的KTV包房里。鏡頭很模糊,只能勉強看出幾個人搶話筒的群魔亂舞場面。鏡頭的右側擺著一大排被打開的藍帶啤酒,整齊的像是軍人列隊的樣子,明晃晃金屬光澤亮得刺眼。
那是我們這群初一的學生第一次擺脫父母單獨K歌,當時為了掩飾青澀和忐忑,大家刻意裝作很闊綽的樣子,包了最貴的一個間。路上我們緊張地跟在服務生后面,環顧走廊兩邊花枝招展的女生,臉憋得通紅,氣都不敢出。
就在包房門被關上的那一秒,一行人異口同聲興奮地高聲尖叫,十分默契。
那天晚上唱了什么歌,不重要。玩殺人游戲時誰最倒霉,不重要。真心話大冒險時誰誰有沒有趁機告白,酒品最差的誰誰有沒有撒瘋,鬧到凌晨回家誰被父母罵的最慘,以及,我們口口聲聲說“每年的這一天都要聚在一起”的諾言最后有沒有實現,都不重要。
若不是信手留下的照片為念,可能今天,我真的無法一一記起他們的臉了。
杯中干癟的茶葉已經舒展開來。
第二個文件夾里,出鏡最多的,是大海。冬天的海與夏日的截然不同,有包容和溫暖的氣息,海風清冽而純粹,海浪仿佛未摻雜一絲鹽分,拍打著礁石發出脆響。而夏天卻多了份濕漉漉的黏稠。
太多念念不忘的情愫都是在冬日大海邊衍生的。
那時候剛加入了一個龐大的朋友圈子,有五花八門的人。一撮朋友毫無拘束地游走在學校和社會邊緣,把青春揮霍得高亢而徹底。而另一撮是平日中規中矩的學生,私下竟也快活得不像話。
那時候我們的口號是“踏遍全城海岸線”。白天躺在沙灘上邊聊天邊自得其樂。小A支起了畫板咬著筆桿涂抹著什么,小B很文藝范兒地帶了本《海邊的卡夫卡》裝x,小F小H在小山和大海的夾縫中合影,來映襯他們的“海誓山盟”,一旁的小M舉著DV大喊:“同志們大家來拍偶像劇啊,劇本催人淚下,角色人人有份,絕對大紅大紫啊!”結果被大家無情吐槽。
有天晚上大家很老土地想到篝火晚會。焦頭爛額四處找柴禾,后來發現海風太大根本就點不著。據照片記載,最后我們每個人舉著高瓦數手電筒度過了一個篝火之夜。
一朋友打架時我們去充場子。小M說每個人應該叼根煙或者買幾張紋身貼紙裝一下“道兒上的人”。后來我們就真的頭腦發熱照做了。結果壓根沒打起來,被對方放了鴿子,掃興得很。那張照片里,我們全體貼著紋身豎起了中指表示郁悶。
后來還是分道揚鑣了。一部分人背著行囊奔赴各市技校,我與另一部分人,陷入如火如荼的中考隊伍。
恬淡的茶香縈繞在我的鼻尖周圍,飽滿的水汽甚至要打濕眼眶。
最后一個集子記錄的是09年暑假,身邊又是另一群人。聚會地點是郊區濕漉漉的草地。因為喜歡上了張懸和陳綺貞,我們鬼使神差買了吉他和書,坐在草地上瞎彈,聲音蓋過蟬蟲聒噪的聲浪。曾經的小L不像現在,按很標準的大橫按,在我彈錯時嚴肅糾正。現在的他不像曾經,稀里糊涂學會了首曲子,就要跑到廣場上賣藝……
才過了半年而已。小L已經能抱著吉他在學校藝術節奪人眼球。而我已經放棄了。我對他說:“因為我們的草地時代再也回不去了,彈奏也變得毫無意義。”他看著我,欲言又止。
此時,那杯茶的綠均勻而通透,正逐漸冷卻。飲一口,味道仍然沁人心脾。很難斷定以后的時光是冷卻還是升溫,但它的味道永遠是那般香醇。
其實回憶不需要引子。歸根到底,因為太留戀,才不甘愿拋擲它,丟棄它。
每個人都有這樣最獨一無二的閃亮亮的日子。在外人看來,這樣的經歷平淡無奇。因為被我們賦予太多的情感,才會不停重現,不斷講述,不舍忘記。
不想提及任何與“物是人非”有關的詞,沒有任何意義。那段時光箱只愿意收納快樂。
那些快樂,專屬于我們混在一起。
#9829;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