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桂林
(作者為青海省產權交易市場總經理)

回眸青海省產權市場的坎坷經歷,有心酸,更有鼓舞與歡欣。現在的感覺好像雨過天晴,眼前呈現出了一道道亮麗的七色彩虹,讓人悅目、歡快、憧憬美好未來。
2010年4月12日,青海省國資委紀委書記劉慶田在青海省國資委出資企業黨風廉政工作會議上指出,2010年國資委出資企業將著力于反腐倡廉和懲防體系的建設。而懲防體系建設的核心就是制度體系建設。如何在實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決策中,杜絕國有資產在優化重組中的腐敗現象,從源頭上消滅腐敗,青海省產權交易市場通過近兩年的探索實踐,摸索出了一套以網絡競價為載體,以三大超市為抓手,以項目工作組制度為牽引,以統一市場為手段,以公物倉為切入點,以信息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目標的產權市場交易體系。今年3月在南昌召開的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暨產權交易機構工作會議上,青交市場《以規范操作和網絡化的信息披露,努力提高市場的競價交易水平》的經驗介紹,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領導和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青交市場成立于1997年,當時產權市場尚未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社會認可,加之網絡技術尚未普及,難以實現網絡公開掛牌、網絡監管、網絡競價等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行為,加上事業單位機制僵化等原因,市場未能發揮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功能,僅僅起到產權鑒證的作用。
青交市場原隸屬省財政廳,存在機制不活的問題,原有人員因事業編制調入,行業不對口,多數缺乏專業知識,素質低下,業務操作流程不規范,業務質量低,市場辦公條件差,員工缺乏工作熱情,市場管理混亂,致使國資監管難以到位,社會對市場反映不佳,甚至出現業務人員受到誣告被有關部門立案調查的情況,導致專業能力強的員工不敢從業,年成交額只有幾百萬元,單一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業務難以維持市場的正常運轉,市場舉步維艱。而不公開的國有資產場外交易普遍存在,“暗箱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腐敗行為難以遏止,不公平的國企改制經常發生,侵犯職工利益的行為難以杜絕,債權人、債務人利益難以保證,影響了社會的和諧和穩定,也給監察產權交易行為的紀檢部門實施有效監察造成困難。
2008年,在省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青交市場大刀闊斧進行了改革,從財政廳剝離出來進行重組,省國資委將新組建的青交市場確定為試點機構。
在國有企業產權轉讓過程中,主要問題就是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據有關部門統計,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以來,國有資產每年至少有800~1000億元的流失。國有資產轉讓程序的不規范,也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近幾年,國家相繼出臺了10多個相關法律法規,對國有資產的交易管理做出了明確規范和約束,但仍有一些企業對此置之不理,依然“手拉手”進場。更有甚者,一些社會黑惡勢力也摻雜其中,給成長中的產權市場造成了不良影響。
國有產權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轉讓過程特別復雜,問題也特別多,也就特別容易滋生腐敗。在這種大背景下,可以說,產權交易市場已處于潮頭浪尖,既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主要表現為:
——參與各方違規操作的風險。市場參與者通過暗箱操作、私相授受、權錢交易等手段,在產權交易過程中違規操作,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中介機構帶來的風險。由于目前社會中介市場發育不成熟,在利益驅動下,低評估、做假賬等行為屢有發生。
——信息披露方面的風險。信息披露內容的不真實、不完整,會造成交易標的隱含瑕疵,使受讓方遭受損失。
——市場交易不公的風險。受讓方千方百計地降低收購成本,甚至不惜使用非法手段,拉攏相關人員下水,企業標的市場價值難以真實體現。
——法律法規不完善的風險。在國務院國資委未出臺《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之前,市場內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項目操作人員業務水平的差異,對交易規則理解程度不一,無法在項目操作過程中做到嚴格規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市場結算及產權交割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對于市場來說,存在不法商人通過產權市場洗黑錢、產權交易機構內控不嚴導致交易資金被挪用或拆借、資金通過電子網絡結算出現系統差錯等風險。
——產權交易機構個別員工經不起誘惑,利用職務之便,泄漏產權交易中關鍵環節的商業機密,牟取不正當利益,給國家造成財產損失。
針對青海省經濟總量小、國有資產存量少、市場社會影響力不足的實際情況,市場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創新,在重組后的兩年時間內,在規范操作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一改原來無業務可做,等米下鍋的窘境,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近兩年的總交易額達30億元,其中國有資產交易額為28億元,競價率高達94.78%,擴大了產權市場的社會影響,效績凸顯。
房產超市:是青交市場全力打造的覆蓋全省、面向全國的公益性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具有即時信息免費發布、搜索、分析、展示、咨詢、快速成交等優勢,為買賣雙方及時提供透明信息。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匯集各類信息兩萬余條,點擊量超過6000次/日,并呈快速上升趨勢,由此引入市場主網站的訪問量已達1500余次/日,將龐大的潛在客戶群引入市場主網站,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的社會影響力。2008年8月,西寧市商業銀行東關大街236號辦公大樓委托青交市場進行公開轉讓,轉讓方意向出讓價為2700萬元,經評估最后將掛牌價定為4300萬元。該項目在市場房產超市和市場主網站一經公示,即吸引了10多家意向受讓人,經審核最終確定5家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人進入競價程序,最終以5000萬元成交,受到青海省國資委和轉讓方的高度評價。
車輛超市:目前承擔二手車市場全部車輛信息發布,以每日超過3000次的點擊量成為青海地區二手車交易門戶網站。通過該網引入市場主網的訪問量已達900余次/日,為產權市場帶來了大量的客戶資源。2009年6月,青交市場受財政廳青海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公物倉的委托,對“公物倉”的34臺車輛進行拍賣,車輛信息在市場車輛超市和市場主網站同時公示,僅僅7天的時間,就吸引了1300多家意向受讓人報名。經嚴格審核最終確定150家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人參與競價,此次拍賣的車輛評估總價68萬元,成交價達102.3萬元,增值率達50.44%。青海省人大、政府、政協及各廳局領導60余人觀摩了此次拍賣會,對高標準的會場布置、激烈的競拍場面以及競拍標的的大幅度增值給予了高度評價,對市場精心策劃、充分準備和成熟運作給予了高度贊揚。這項工作也為確定市場為承擔青海省各行政事業單位各類資產轉讓的機構奠定了基礎。各州、地、市財政部門也紛紛來市場考察,最終確定了青交市場為承擔全省各州、地、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轉讓的交易機構。
閑置資產超市:是公益網絡平臺,每日公示本地區廢鋼鐵、二手工業材料、閑置機電設備等工礦企業常用的20多種資產轉讓和價格信息,日點擊量超過1000次,是青海地區閑置資產交易門戶網站。通過該網引入市場主網的訪問量已達300余次/日。較高的社會關注度吸引了各類資產通過市場進行處置,使市場業務有了大幅增長。2009年12月,青海省第六路橋建設有限公司通過閑置資產超市網了解到市場的優勢后,主動與市場聯系,委托市場處置其閑置資產。通過市場征集到124名意向受讓人,經嚴格審核最終確定83家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人參與網絡競價。競價底價為47萬元,成交價達68.9萬元,受到該公司領導的高度評價,并表示今后該公司任何轉讓資產均將交由青交市場進行公開處置。
2008年8月,青海西部國際礦業資源有限公司委托青交市場將其持有的非洲剛果(金)3家企業股權對外公開轉讓。面對遠在國外的項目,市場利用自身的綜合網絡優勢,征集到遠在非洲剛果(金)的意向受讓人——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最終以2.64億元受讓,國有資產增值400萬元。這種跨國界的項目成交,體現了青交市場強大的綜合網絡優勢,展示了市場發現買受人的能力。2008年12月,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內蒙古雙利礦業有限公司50%股權委托青交市場公開轉讓,市場迅速征集到27家意向受讓人,經過嚴格審查,最后確定符合條件的2家意向受讓人參與競買。兩家競買人受讓意愿強烈,經過44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4.35億元成交,增值8700萬元,增值率高達25%。2010年,市場對青海省投資公司火電機組和青海鹽湖工業集團、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閑置資產實施網絡競價,其中,青海省投資公司火電機組項目增值1040萬元,增值率達39.6%;青海鹽湖工業集團火電機組及其附屬資產增值745.1萬元,增值率達528%;青海鹽湖股份有限公司湖區東部生產線及其附屬設備增值132萬元,增值率達586%,創造了市場開展網絡競價以來增值率的最高紀錄。三項目交易使國有資產增值近2000萬,再一次彰顯了市場主網站和三個網絡超市聯動的魅力,為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發揮了重要作用。
項目工作組制度在產權交易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證了整個產權交易進展的“公平、公開、公正”,得到省紀委和省國資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省紀委和監察廳聯合主辦的《昆侖之劍》刊物做了專題報道,對這一機制創新給予了高度評價。國資委領導多次蒞臨市場檢查指導工作,對市場的發展和建設提出建議。
規范、專業的交易平臺,也得到了財政、礦產資源、環保等有關部門領導的重視和工作上的支持,各州地市財政國資部門紛紛主動與青交市場聯系要求建立分市場或辦事處等分支機構,為下一步拓展市場覆蓋面奠定了基礎。
目前,青交市場設有政策研究室、信息網絡宣傳部、信息網絡部、產權交易部、審核鑒證部、閑置資產部、金融資產部、礦產資源部、車輛部、房產部、合作發展部、財務部、辦公室十三個部(室),下轄格爾木聯合產權交易有限公司、青海和正拍賣有限公司、青海中岳產權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等六家服務于市場的專職產權經紀公司。
——開發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公物倉網絡平臺。可對當地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資產進行拍照,將資產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傳入“電子化公物倉”,實行電子信息歸倉。財政資產管理部門可通過網絡查閱各類閑置資產圖文信息,以電子征詢、電子指令的方式在全省范圍內實施調劑。對無需調劑的閑置、報廢資產,由財政資產管理部門委托市場利用快捷、方便、高效、覆蓋全省、面向全國的電子網絡報價及競價系統金馬甲進行公開處置,實現物盡其用,發揮資產最大效用,減少公共資產損失,節約財政經費,降低財政運營成本,加速資產周轉率,盤活國有資產,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建立統一、規范的產權交易市場操作體系。按照國務院國資委李偉副主任在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暨產權交易機構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以省級產權交易機構為平臺,用統一監管機構、統一交易規則、統一審核簽證、統一收費標準整合本地產權交易市場,規范產權監管體系,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按照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及省國資委、財政廳的有關文件精神,為了推進全省范圍內產權交易體系建設,積極培育、扶持地方產權市場,青交市場利用自身優勢,開始著手整合、培育州、地、市產權交易機構,實現區域內產權交易機構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系統、統一收費標準、統一交易憑證的共同運作模式,盡快完成整合青海聯合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目標,為轉變本省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做出積極貢獻。
青海產權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雖然充滿曲折,但作為初級的、非公開權益的資本市場,對構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資本市場更加繁榮和健康發展的過程中,青海產權交易市場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必將為青海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