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娟
在基礎架構層和平臺層,一些IT廠商和知名互聯網企業爭相發布云計算技術平臺、產品和解決方案,呈現出硝煙四起,全面競爭,逐鹿未來的態勢;在應用層,也涌現出許多頗具創新性和市場潛力、貼近用戶需求的網站、服務和商業模式;更有眾多企業逐步將自己內部的IT設施向私有云遷移,并開始取得顯著效益。
在國內,云計算同樣在計算機、互聯網和通信行業內引起了高度關注,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正在擬定中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云計算已經成為重要的關鍵詞。據悉,2009年中國云計算服務市場達到381.5億元,同比2008年增加了36.4%。越來越多的業內專家相信,云計算將是未來3~5年全球范圍內最值得期待的技術革命。更有報告指出,4年內,云計算將能為中國帶來1.1萬億元的新業務收入。
在2010年5月21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專家紛紛表示,目前云計算已經擺脫了概念炒作的階段步入到落地階段。面對迅速鋪開的市場,國內運營商也將加速“云”布局,推動云計算落地。
在第二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與會專家紛紛表示,云計算的實踐正在穩步推進,業界應戒驕戒躁、有長期實踐準備,并重視標準和互操作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在大會主題演講中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在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仍將發揮不可替代的引領與支撐作用。”

與會專家紛紛獻言獻策,共同探討云計算在中國市場的未來。
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第1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長24%,軟件產業累計完成業務收入2573億元,增長26%。其中,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概念不斷涌現,正在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悉,不少國家對云計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產業機遇高度關注,紛紛出臺相關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以加快推動云計算的發展和應用,搶占未來云計算產業的戰略制高點。經過一年的發展,我國的云計算發展也已經擺脫了概念的炒作正式落地,未來將有更多的企業向用戶介紹如何利用云計算體驗優質的服務。

云計算將是未來3~5年全球范圍內最值得期待的技術革命。
對此婁勤儉認為,云計算概念出現以后,受到眾多IT企業的追捧,因按需付費、降低成本、隨時隨地、節能降耗等優勢,正在掀起新一輪產業變革,將重塑IT產業格局。與此同時,他還強調:“云計算的發展要吸收互聯網發展初期網絡泡沫帶來的影響,絕不能炒概念。在云計算發展中,企業界和科技界不僅要理性定位,還必須有好的模式,不要一窩蜂地建立云計算中心。”
此外,云計算可能帶來的信息安全與隱私問題也是婁勤儉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婁勤儉表示:“目前云計算合理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需要業界及時溝通,加強云計算信息安全等研究。而解決共性技術問題,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密切合作,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經過近一年的發展,業界對云計算的認識逐漸統一。相關研究和實踐證明,云計算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概念,而是在現有互聯網的基礎上把所有硬件、軟件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和調動現有一切信息資源,通過構架一個新的系統結構,為人們提供各種不同層次、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的服務及信息服務模式。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吳基傳表示:“云計算是信息技術和信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它將引起制造商、運營商、系統集成商、軟件服務商、信息資源提供商和信息消費者之間相互滲透的巨大融合,它將給社會及經濟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同時,吳基傳指出,云計算發展要克服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思想,但又要勇于實踐,從應用方面著手。目前云計算發展仍需要注意三個問題:需長期實踐、安全和信任建立、標準和互操作問題。
云計算在經歷了概念炒作的階段后,2010年已經開始進入實踐階段。與此同時,云計算將進一步加速電信運營業的平臺化趨勢與產業鏈的整合趨勢,電信運營商將更多地在應用層面推動云計算落地。
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楊杰在會上透露,中國電信已經正式啟動了“星云計劃”,目前已在4個城市開展云計算現場實驗。他認為,在云計算的發展過程中,商業模式、技術基礎能力和運營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三個方面。而運營商將成為云計算龍頭。
“如何能夠很好的運營基于云計算的平臺,云端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運營商在整個云計算發展過程中應該起到重要作用。”楊杰顯然非常明白運營商在產業鏈中的潛在地位,“云計算是以網絡為中心的,而運營商最大的優勢就是網絡能力。”
楊杰表示,中國電信希望攜手合作伙伴,能夠務實推進云計算產業鏈的融合創新。據了解,中國電信支持面向政企客戶的通信應用、信息化應用和行業應用,目前已經累計接入超過600個SaaS應用。
在會上,中國移動正式發布了“大云計劃”的1.0版本。此次發布的“大云”1.0已實現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海量數據倉庫、分布式計算框架、集群管理、云存儲系統、彈性計算系統、并行數據挖掘工具等關鍵功能。
其實早在2007年,中國移動就展開了在云計算方面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中國移動已經建成1000臺服務器、5000個CPU Core、3000TB存儲規模的“大云”試驗室。據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透露,中國移動擬對“大云”進行再次擴容。
雖然運營商正在加速“云”布局的規模,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云計算仍然處在初期的發展階段,無論是技術、市場、產業、應用等各層面都很不成熟,面臨諸多問題。整個互聯網范圍的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處理、密集計算、智能化的系統治理等等技術方面的難度可想而知。而云計算的新模式在法律、監管、安全、信任和支付等領域也引發了更多新的問題,亟待解決。
為了進一步推動云計算落地,黃曉慶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對于云計算的相關企業,云計算的推廣和應用,國家一定要提供政策性支持;二是,建立國家級云計算標準化體系,實現云計算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三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等級制度,用制度來保障用戶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