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花 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旗畜牧工作站 026300
美麗富饒的烏珠穆沁大草原,是祖國畜牧業生產基地中的一顆明珠。它幅源遼闊,水草豐美,物產豐富。總面積為70,514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面積為65,300多平方公里。
在遼闊的烏珠穆沁草原上,湖河溪水星羅棋布,水利資源非常豐富。有烏拉蓋河、高力罕河、巴拉格爾河、杰林河和彥吉干河。此外,還有著名的多倫戈壁、哈拉戈壁、呼布欽戈壁、額力彥戈壁和布力敖戈壁。
該地區的東部,有少量暗粟鈣土壤的草甸草原,中、西部則為大面積的粟鈣土壤的典型草原。由于烏珠穆沁草原,屬于半濕潤半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區,年降雨量常在250~350㎜之間。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形成了獨特的典型草原地帶,牧草茂盛,種類繁多。優勢植物是:針茅、羊草及隱子草;其次是:冷蒿、墳草苔等;伴生植物的種類常有:冰草、洽草、紫苑、芯巴、鳳毛菊、星毛委菱菜、白頭翁、黃芪、辣豆、山蔥、鹼蔥、蒙古蔥、野韭菜、小葉錦雞幾等。水草豐盛的草原是發展烏珠穆沁肥尾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資基礎。
烏珠穆沁羊是我國著名的肉用品種,具有生長發育快,適應性強、肉質細嫩、鮮美可口、無污染等顯著特點。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下,經過廣大牧民群眾的選育,形成了體格高大、腰背寬平、體軀深長、胸寬而深、后軀豐滿、尾大而厚、尾寬過兩腿、鼻梁微拱、四肢端正等外貌特征。
(1)烏珠穆沁羊主要指標

成年羊主要體尺、體重
(2)產肉性能
6月齡羔羊屠宰率≥50%,凈肉率≥39%。
成年羯羊屠宰率≥53%,凈肉率≥45%。
初生體重:公羔≥4.3%kg,母羔≥4.0kg。
胴體重:平均 16.5kg,公羊≥17.2kg,母羊≥15.8kg。
(3)繁殖性能
經產母羊產羔率≥115%。
(4)產毛性能
被毛為異質毛。年產毛量:成年公羊≥1.3kg,成年母羊≥1.0kg
烏珠穆沁草原的廣大牧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放牧方法與管理措施。概括起來有兩條:一是抓好膘,二是保好膘。
抓膘、保膘工作是關系到畜群能否安全渡過冬春,提高保畜率,提高繁殖成活率的關鍵是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收益的基礎。抓膘工作,又有抓“水膘”、“油膘”之分。
抓“水膘”一般是“立夏”開始到“小暑”,而抓“油膘”則由“小暑”開始到“霜降”。仲秋季節,成年羊的抓膘期,亦可根據當地草場和氣候條件,延長到“立冬”。
烏珠穆沁羊抓膘期一般在150-180d左右,而保膘期則長達185-210d。可見,抓膘固然重要,保膘亦不容忽視,應置于同等重要地位。
(1)合理使用草牧場
安排放牧場時,要根據羊群的采食特點和喜食牧草,盡可能地安排那些以羊草、針茅、隱子草、冷蒿、山蔥、鹼蔥、蒙古蔥、野韭菜、角鹼蓬等牧草為主的平原和矮山丘牧地。安排、保護、利用是合理使用草牧場的關鍵。所以,烏珠穆沁草原的牧民,特別重視這個工作。夏季牧草生長繁茂時期,就有計劃地劃出保護起來,以備春用。
(2)早出牧、晚歸牧,延長采食時間
在溫暖季節,羊群一般在日出前出牧,黃昏時歸牧。春季接羔期,為了保證帶羔母羊、未產母羊和羯羊、“蘇白”羊(空懷母羊)的采食時間,采取單獨分群,單獨放牧的方法。帶羔母羊常在“浩特”近處較好的草場放牧,而未產母羊、“蘇白”羊和羯羊,則遠離“浩特”放牧為好。肥秋季節,每日應該人為地更換放牧場,選擇鮮嫩的牧草,保證草場的新穎性,增強羊群食欲的同時,也應該經常換“臥盤”,引起興趣,調節生理機能,促進增膘。抓膘期保證羊群采食14-16小時。這時期,成年母羊體重平均可達到65~70kg,母羔羊的體重平均可達到 30~35kg。
(3)保證飲水充足
烏珠穆沁草原上天然河流、湖泊較多,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自然條件,解決夏秋季羊群飲水問題。炎熱的夏季(抓“水膘”期),每日要羊飲1-2次,抓油膘期2-3d飲一次水,這樣羊膘更加壯實。
(4)定期舔食鹽硝
歷來,“水、草、鹽硝”被牧民譽為牲畜的“三大飼料”。經常讓羊群舔食鹽、硝,不僅可以補充體內生長發育所需礦物質外,還具有提高食欲、改善消化、增強體質的作用。所以每隔10-15d讓羊群自由舔食鹽、硝是非常重要的。
(5)堅持驅蟲、藥浴、防治病蟲害
驅蟲、藥浴防治病蟲害是抓膘、保膘工作的關鍵,因此必須保證春、秋季度兩次驅蟲、一次藥浴工作。
烏珠穆沁羊的配種工作,一般從“立冬”開始,“清明”前后接羔。在畜群結構、公母比例,選種選配和種公羊的飼養管理等方面,烏珠穆沁牧民也很重視。選留種公羊時,特別注重個體體質外貌。一般要選留體格大、身軀長、腿短而有力、背腰直、頸短而粗、無角或小角、鼻梁隆起、牙齒發育健全、踵腿發育良好,尾尖短小,脂尾厚而闊,全白色或(三點黑),整體呈長圓筒狀的優秀個體。
烏珠穆沁地區,多采取“撒群本交”配種的方法。所以種公羊體況的好壞,是直接影響群體受配率,受胎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對參加配種的種公羊,保持公羊的性欲,從而達到提高母羊情期受胎率。這樣即擴大了來年集中產羔的范圍又解決了產羔期勞力不足的問題。合理的公、母比例是加快配種進度,提高受配率的有效方法。羊群的公母比例一般是 1∶25-30 只。
孕畜經過冬春季節的風雪嚴寒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耗掉了體內大部營養,產羔前后正處于瘦弱時期,所以加強這個時期的飼養管理,是接羔保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體質強壯的母羊產的羔羊成活率高,生長發育快,抗病力強,而弱畜所產羔羊,則恰恰相反。
接羔保育期,加強畜群管理,做好接羔準備工作,接羔時,還要備好防治羔痢疾、肺炎、感冒等疾病的各種藥品。
斷乳前羔羊的飼養管理,是一項精細的工作,對少數殘疾、瘦弱羔羊和被母羊遺棄的羔羊或“孤兒”羔羊進行特別護理,“人工哺乳”外,多數羔羊則母仔混群放養。每日進行5-6次“母仔對奶”,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是:可避免因饑、飽、勞、逸而引進的各種疾病。
二是:增強抵抗力,較快地適應自然環境。
三是:鍛煉采食能力(啃青),促進生長發育。
錫林郭勒盟有著比較豐富的家畜品種資源。烏珠穆沁羊品種的形成是錫林郭勒盟蒙古族牧民千百年來歷代相傳、辛勤勞動的結果。烏珠穆沁羊具有生長發育快,適應性強,抗病抗災的能力強,肉質細嫩,鮮美可口、無污染等顯著特點,既能在世界獨一無二的草原特殊環境中保持良好的生活力和繁殖力,又有人類所需的多種經濟性狀。烏珠穆沁羊之所以具有不少優良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們的群體中保存著一個特有的基因庫。這個特有的基因庫既是目前家畜具有的某些特殊性能的遺傳物質基礎,又是我們今后適應不同經濟目的和環境變化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家畜品質、培育新品種和開發利用的基因遞補者。所以它是我們家畜育種工作寶貴的原始材料資源,也是世界上家畜育種工作的特殊基因庫。因此,保護這些無價之寶是十分必要的。近幾年來,錫林郭勒盟連續多年遭受旱災、風災、蟲災、鼠災等多種災害,加之廣大農牧民對牲畜重數量、輕質量,對草場重利用、輕保護建設,導致了烏珠穆沁羊品種質量下降,使草牧場嚴重退化沙化,草牧場實際載畜量逐年下降,因而加大了農牧民對草牧場建設的投入,加大了抗多種災害的投入,農牧民經濟收入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農牧民返貧現象也十分嚴重。所以,開展烏珠穆沁羊品種資源的保護,建立健全原種保護場和保護區,提高純種選育工作,確保農牧民經濟收入的穩定提高。對于發展地方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和邊疆長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