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靜 蘭 清
(新疆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由美國管理學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國戰略管理學教授哈默爾提出的。他們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協調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是蘊涵于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競爭優勢,并使企業長時間內在競爭環境中能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以下特征:
1.獨特性。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本企業獨有的、難以被競爭者模仿和替代的、能夠支撐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能力,是本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的標志;2.創新性。是企業的靈魂和希望,是形成競爭優勢最重要的動力和源泉。表現在企業的生產技術、戰略決策、反應能力、產品、市場營銷、組織管理等方面;3.長期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旦形成,則在很長時間內不會失去;4.難以模仿性。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運營過程中積累的一種特別的能力,競爭對手難以模仿,才能保證企業基于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得以持續;5.難以轉移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能像其他生產要素那樣進行交易,因而很難從一個企業通過交易轉移到另一個企業;6.難以替代性。即企業擁有的技術或組織專長具有獨特性,很難被其他生產要素、要素的組合或競爭對手所替代。
1.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評價的質量。2.可行性原則。指標體系的設計要盡可能與現行的會計指標、統計指標、業務核算指標統一,在橫向、縱向兩個方面都要具有可比性,使評價指標所需要的數據易于采集。3.操作性原則。包括:指標設計要有可操作性,數據易于獲得,計算簡便。4.系統性原則。用系統的觀點來評價和分析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圖1 評價指標體系
1.評價結構體系
用層次分析法來評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結構體系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為目標層——評價體系的最終目的;第二層為準則層——構成評價體系的要素;第三層為方案層——也叫指標層,是為實現目標可供選擇的各種措施。層次分析法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2.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
模糊評價法的數學模型可分為一級模型和多級模型,本文采用一級模型進行綜合評價:
第一步確定評價因素集。評價因素集是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的集合,是多層的。如圖2所示,準則層與指標層,即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
第二步確定各指標的權重指標。權重直接影響綜合指數值。
第三步確定評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評語集。
第四步進行各級模糊綜合評價,綜合評估值的大小反映不同評價指標的優劣,為客觀評價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了依據。

圖2 層次分析法結構模型圖
1.研發方面。一是繼續發揮品牌優勢,從產品結構與形象進行改造。二是盡快研發出高盈利新產品,擺脫同質現象和競爭對手的模仿。
2.創新能力方面。在產品包裝設計方面,應分系列設計,統一格調,商標統一規范,文字設計也要規范化;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必須加強對商標等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減少企業風險;在品牌推廣方面,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的層次,品牌的檔次感和品質感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3.組織協調能力方面。信息化已成為企業的生命線,為此,一要多渠道融資,加大企業信息化投資力度;二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三要推廣電子商務業務,可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加快行業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水平。
4.營運能力方面。充分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多年來積累的先進管理成果,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進一步確立產業的主導地位;強力開拓市場,鞏固和擴大現有的產品市場份額,確保公司在市場和行業的領先地位。
5.領導者素質方面。選擇目標市場,開展多角化錯位經營,培育自己的特色;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營運體系,強化內部管理。
1.服務創新。在世界范圍內,實施名牌戰略和依靠提高服務水平已成為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基本手段。加強服務亦成為大企業之間新的競爭手段。因此良好的服務能夠讓顧客感知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是讓顧客感知到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
2.管理創新。一是要擺脫傳統理念的束縛。要充分了解新管理原則的威力,就必須擺脫過去的慣例對想象力的束縛。二是要培育應對變革的能力。這是實現企業管理創新的保障。三是要致力于解決重大的管理問題。問題越大,創新的機會就越大。
3.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生命之源,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發展的動力,更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要善于把技術當作一種資產進行經營,堅持不懈地進行技術創新,使公司由規模擴張型企業向經濟效益型企業轉變。
4.市場創新。對現代企業來說,市場是企業的命脈,市場的地位僅次于戰略而高于技術和產品。市場更是技術、產品創新的方向和歸宿。企業要注重市場的整體規劃與運作,根據市場變化、消費需求來創新思路,整合資源、渠道,實現區域化開發、生產、銷售,適應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用市場引導和拉動工廠擴產上量。
5.企業文化創新。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靈魂,有四個方面的作用:導向功能。能引導全體員工把個人的目標和理想聚焦在企業的目標和理想上,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努力;凝聚功能。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團隊精神就是企業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種表現形式;激勵功能。企業文化可以增強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自覺維護企業的聲譽,努力工作;規范功能。企業文化能約束職工的言談舉止,從而保證企業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企業文化具有獨特性,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可以借鑒但不能生搬硬套。
6.營銷創新。目前營銷創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柔性營銷,即企業適時靈活地調整營銷活動適應并滿足個性化需求的一種方法。(2)網絡營銷,即在互聯網絡上開展營銷活動的一種方法。(3)零庫存營銷,即采用先接訂單后生產、庫存為零的一種營銷方法。(4)無缺陷營銷,即在整個營銷活動過程中不給顧客留下任何遺憾的方法,包括產品、銷售、服務無缺陷。(5)事件營銷,即通過或借助某一有重要影響的事件來強化營銷、擴大市場的方法。
7.人力資源管理創新。企業能否吸引、留住、培養、使用人才和保持一個適合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員工隊伍,已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一個企業的長期發展,最終要靠人力資源的競爭優勢。措施包括:建立人員數據庫,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確定企業未來需求的人才數量;做好人員接續計劃;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培養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企業核心競爭力對人才有高度的依賴性。
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不斷發展,惟有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才行。從長期來看,一個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應立足于企業在追求顧客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向顧客提供優于競爭對手且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的、為顧客所看重的消費者剩余價值的能力。因而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1]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2]王鐵男,馬春芳.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