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2月18日,劉少奇同志登上沿京廣鐵路南下的列車。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對1956年下半年以來某些地區出現的工人、農民等“鬧事”問題進行調研。
劉少奇行前即已估計到:“群眾怪我們的原因有兩條:一是我們有官僚主義,二是我們的政策有錯誤。”在對事情的性質判斷上,少奇指出:人民內部矛盾已成為主要矛盾。
在對“鬧事”原因的總結上,少奇強調:“人民內部矛盾還特別表現在分配問題上面。”事實說明,多數“鬧事”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的反應。如果再加上領導的官僚主義、與民爭利,長期積累的怨懟就會以群體性事件的形式爆發出來。
在對解決問題辦法的探索上,劉少奇認為要誠心誠意同人民群眾商量、討論,解決他們的問題,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達到團結。劉少奇的思索還進一步延伸到與分配問題相關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上。從將“群眾鬧事”定性為人民內部矛盾,到具體分析官僚主義領導方式與人民利益的矛盾,再到深入一步揭示其經濟原因——分配問題,劉少奇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探索路徑。他的見解對我們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也是有啟示和借鑒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