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量網民創造出海量內容的時候,傳播由“課堂”演變為“集市”,網絡成為多樣化的“意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黨的理論工作如何開展?這已成為執政黨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里的重大命題。《北京日報·理論周刊》刊登崔耀中的文章指出,理論傳播方式需要調整與充實。
首先不能滿足于理論教育的“被學習”狀態,學會綜合運用多種傳播方式。傳統的理論學習主要依靠組織傳播,由各級黨組織集中黨員干部學習。但是在網民自主性加強的同時,需要將組織傳播與大眾傳播、分眾傳播相結合。讓網民主動學習、主動參與,通過調動網民的積極性、自主性將科學理論轉化為內在的精神動力。
其次要改變理論產品的單一形態,綜合運用視頻、論壇以及短信、動漫、游戲等多種表現形式。網絡的出現使得理論產品要更快、更新、更白(話)、更短、更巧、更具親和力、感染力和人性化,才能廣為流傳、深入人心、確有實效。

再次,理論傳播的內容要善于“具象化”。要有具體生動形象的詮釋,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使所傳播的科學理論在具體形象的解讀中,具有內在的不可抗駁的說服力和難以拒絕的感染力。
文章認為,一個思想上堅定、理論上成熟的共產黨員可以成為社會的意見領袖、黨的理論的傳播者、正確思想的引領者、社會輿論的引導者、網絡言論的監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