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金巧
300150 天津市河北區婦產科醫院 (滕金巧)
新生兒濕肺又稱暫時性呼吸困難癥或Ⅱ型呼吸困難綜合癥,主要表現為出生后短期內出現呼吸急促,發紺,嚴重的可引起肺水腫,呼吸困難,窒息等,是因為肺內液體積聚和清除延遲,或轉運困難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發病率相當高,是早期新生兒呼吸窘迫常見原因之一[1]。該病臨床上與分娩方式、孕周及圍產期母兒狀態關系密切。本文總結了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1例新生兒濕肺,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生產新生兒5246例,其中新生兒濕肺51例,占9.7‰,其中剖腹產均有靜脈輸液史。
1.2 臨床表現 癥狀在6h之內出現的43例,24h出現的8例,其中鼻堵氣促的30例,青紫發紺32例,呻吟22例,口吐白沫10例,三凹征3例,黃疸2例,肺部 音22例。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頭罩給氧、監護,對癥治療,出現呼吸困難的給予小劑量呋塞米。
46例在48h內緩解,5例72h內癥狀消失,51例全部治愈。44例X線檢查,肺泡積液22例,間質積液21例,肺氣腫3例,X線正常5例。新生兒濕肺與相關因素見表1~表3。
3.1 新生兒濕肺與分娩方式 胎兒出生前肺泡內有一定量液體(約30ml/kg),可防止出生前肺泡的粘著,又含有一定量肺表面活性物質,出生后使肺泡易于擴張。胎兒通過產道時胸部受到9.3kPa(95mmHg)的壓力約有20~40ml肺泡液經氣管排出,剩余的液體移至肺間質,再由肺內淋巴管及靜脈轉運,如果肺內液量過多或排出運動功能受影響,將導致肺液的潴留,使肺順應性下降,妨礙氣體交換,引起呼吸困難。產婦宮縮時,胎兒在分娩過程中受到產道的擠壓,胎兒血液中兒茶酚胺特別是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增加,血管加壓素濃度上升,血漿蛋白增加,兒茶酚胺可抑制肺泡氯離子的活性,使肺液吸收并分泌停止,因產道擠壓胎兒胸廓可使1/3肺液排出氣道,從而維持正常呼吸,剖宮產兒既缺乏產道的擠壓,又缺乏應激反應,兒茶酚胺濃度低下使肺液蓄積過多,易發生濕肺癥[2]。另外,靜脈補液可使胎兒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也阻礙了肺液的吸收,剖腹產都有靜脈補液史,與之吻合。本文剖腹產組新生兒濕肺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自然分娩組,其發病與分娩方式關系密切。

表1 分娩方式與新生兒濕肺

表2 孕周與新生兒濕肺

表3 圍產期因素與新生兒濕肺
3.2 早產兒與新生兒濕肺 早產兒濕肺由于肺發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易造成肺泡壁的損傷,腎上腺素受體敏感性差及血漿蛋白水平低等引起肺液吸收障礙,早產兒胸廓小,呼吸肌薄弱,肺的順應性差,氣體交換面積減少更易于延遲肺液吸收[3]。本組早產兒16例占31%。雖然少于足月兒但早產兒起病早,癥狀重,不能忽視,主要是呼吸困難。要及時處理。
3.3 圍產期因素與新生兒濕肺 圍產期窒息也增加了新生兒濕肺癥的發病率,因窒息兒過多地吸入了羊水,增加了肺內的液體,由于缺氧酸中毒,血管滲透性增強,血漿外滲,使間質液增加,而妊高癥妊高癥產婦體內水鈉潴留,可使胎兒肺液增加,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且多有醫源性早產的發生,并為選擇性剖官產結束分娩,也促進了新生兒濕肺癥的發生。
近年來由于選擇性剖腹產的增加,此病的發病率相當高,與分娩方式及早產及圍產期母子狀態等關系密切,因此密切觀察圍產期母兒狀況預防早產,降低窒息的發生及嚴格控制剖腹產指征是降低發病的關鍵,并且要早發現早治療[4]。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19.
[2] 王文秀.剖腹產兒綜合征的形成與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35:276-277.
[3] Sto11 B J,Kiegman R M.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Behrman RE:Ne1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M].16th ed.W B Saunder,2000:505.
[4] 王明娥.新生兒濕肺癥35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3,19(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