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順周 林建國 游錦安
隨著小兒胃鏡的開展和普及,小兒上消化道疾病及Hp感染已倍受重視,為了解我地區(qū)小兒上消化道疾病發(fā)病及Hp感染情況,本文對2005年及2009年在我院行胃鏡檢查的201例小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5年及2009年在我院行胃鏡檢查的所有患兒資料。2005年68例,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齡(9.2±3.15)歲,腹痛39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脹5例,嘔吐5例,反酸4例,皮疹伴腹痛3例,異物4例,消瘦1例;2009年133例,男79例,女54例,平均年齡(8.8±3.45)歲,腹痛81例,消化道出血12例,腹脹10例,嘔吐9例,反酸7例,皮疹伴腹痛9例,異物3例,食欲不振2例。
1.2 檢查方法 采用日本奧林巴斯GIV-V型電子胃鏡對患兒檢查,所有病例在胃竇部取組織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及病理檢查銀染色檢測Hp,(Hp試紙由珠海克迪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chǎn)),兩項均為陽性者則診斷Hp陽性。
1.3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描述,兩組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的運算均在SPSS13.0軟件上進行,P<0.05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不同時期小兒上消化道疾病胃鏡檢出率 2005年小兒胃鏡檢查68例中,檢出疾病者62例,總檢出率91.18%;2009年檢查133例中,檢出疾病者127例,總檢出率95.49%。兩年總檢出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x2=1.490,P=0.222),但2009年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檢出率均高于2005年(P<0.05),見表1。
2.2 不同時期幽門螺旋桿菌檢出率 2005年68例中檢出Hp陽性11例,陽性率16.18%,2009年133例中檢出Hp陽性25例,陽性率18.80%,兩年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x2=0.210,P=0.647),見表2。
上消化道疾病為小兒常見病,大量資料證實,HP是許多上消化道疾病的原因之一。小兒Hp檢出率各地報道不一。國內(nèi)外流行病顯示[1-3],兒童Hp感染與家庭經(jīng)濟狀況、家庭人口、父母受教育水平及居住地等社會綜合因素顯著相關(guān)。另外,家庭中有Hp感染者、母親嚼食物喂養(yǎng)幼兒、非母親喂養(yǎng)可增加Hp感染的風(fēng)險[4]。本地區(qū)為中小城鎮(zhèn),衛(wèi)生習(xí)慣較大城市差,可使Hp在人群中傳播,同時,中小城鎮(zhèn)患兒及其家長接受胃鏡檢查Hp檢測意識尚淡薄,因無Hp感染檢查證據(jù),Hp感染者未能進行正規(guī)抗Hp治療或部分家長因經(jīng)濟原因自行停藥,用藥依從性差,從而使Hp根除率低或復(fù)發(fā)率高,致使Hp傳染源長期大量存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009年Hp檢出率與4a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原因可能:基層中相當部分醫(yī)師對反復(fù)腹痛患兒在未明確診斷前首先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應(yīng)用后短期內(nèi)檢查可使Hp檢出率降低[5]。

表1 不同時期小兒上消化道疾病胃鏡檢出率比較[n(%)]

表2 不同時期幽門螺桿菌檢出率比較(n)
兒童患上消化道疾病后癥狀、體征多不典型,尤其年齡小的患兒,腹痛是小兒就診的常見原因[6]。國內(nèi)報道[7],兒童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反復(fù)腹痛的主要原因。葛玲霞,馮曉莉等[8]報道,在器質(zhì)性疾病中,慢性胃炎為小兒反復(fù)腹痛主要原因之一。本組資料兩年小兒胃鏡檢出疾病中前三位均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與四年前相比,小兒上消化道疾病仍以炎癥、潰瘍?yōu)橹鳌?009年上消化道疾病總體檢出率較四年前無明顯變化,但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檢出率高于四年前,表明以上兩種疾病近四年有增多趨勢。故臨床中對反復(fù)出現(xiàn)上消化道癥狀患兒應(yīng)盡早行胃鏡檢查及Hp檢測,以明確診斷及早治療,從而避免或減少對小兒上消化道疾病診斷和治療的盲目性。
本組資料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4a前比較,新會地區(qū)小兒上消化道疾病及胃Hp檢出率無明顯下降,但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檢出率上升,提示新會地區(qū)仍應(yīng)加強小兒Hp感染及上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的防治工作。
[1] Wiz1a-eramburne N,Michaud L,Ategbo S,et a1.Fami1ia1 and Communty environmentera1 risk factors for He1icobacter Py1ori infection in Chi1dren and abo1escents[J].J Pediatr Castroentero1 Nutr,2001,33(1):58-63.
[2] Moraes M M,Da si1va G A.Risk factors for He1icobacter Py1ori infection in chi1dren[J].J Pediatr(Rio.J),2003,79(1):21-28.
[3] 劉文忠,施堯,戈之錚.幽門螺旋桿菌研究進展[M].上海: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1:389-390.
[4] Ma1aty Hm,Logan N D,Graham Dy,et a1.He1icobacter Py1ori infection in prescchoo1 and schoo1-aged minority chi1dren:effect of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and breast-feeding practices[J].C1in Infect Dis,2001,32(15):1387-1392.
[5] 區(qū)文璣,龔四堂,潘瑞芳,等.兒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與病例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10):602-604.
[6]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xué)[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313-1325.
[7] 韓宇,劉竹娥,孫秀琴,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小兒上消化道疾病的關(guān)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0,15(3):36.
[8] 葛玲霞,馮曉莉,楊增芳.小兒反復(fù)發(fā)作性腹痛138例病因分析[J].陜西醫(yī)學(xué)雜志,2009,38(11):1548-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