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510115 廣州市越秀區兒童醫院 (張曉紅)
鉛主要存在于油漆、涂料、鉛塵、土壤、舊水管、陶瓷和水晶器皿、塑料拖鞋、鉛筆頭、松花蛋、爆米花、油炸薯條、薯片等物品中,過期罐頭中也含有鉛。含鉛汽油的廢氣污染、工業污染[1-2]、學習用品和玩具污染[3]、食品污染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孩子體內含鉛超標。城市大氣污染、工業污染更為嚴重,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更容易導致鉛超標。有的小孩衛生習慣差吸允手指等,使得鉛攝入增加從而血鉛更容易增加。鉛超標可造成兒童發育方面的損害,除了外在環境的影響,準媽媽鉛超標也很有可能會傳遞給孩子。如果母親懷孕時處在鉛污染較重的環境中,即使本人沒有明顯的鉛中毒癥狀,也會對胎兒發育產生明顯影響[4]。
人體含鉛量為零時是理想狀態。專家提醒,兒童是鉛中毒的高危人群[5],血鉛含量或多或少可以影響到孩子智力的發展水平,家長和社會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血鉛高的孩子有食欲不振、煩躁多動睡眠不佳,體重減輕、無力、四肢酸痛、面色蒼白、經常頭暈、惡心、嘔吐、腹瀉、腹脹、腹痛、便秘、消化不良、失眠、嚴重超標時口有金屬味、齒齦能夠看見鉛線等癥狀[6]。大家都知道鉛對人體的毒害性,但低劑量的鉛暴露及輕微的鉛中毒對兒童的危害是近幾年才得到醫學界重視,尤其是鉛具有極強的神經毒性作用,阻礙和破壞兒童大腦發育的危害性更使醫學界所震驚[7]。本人作為一名近三十年工作的兒科醫生,也想為兒童的健康貢獻力量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門診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患兒115例,年齡6月~14歲,平均年齡4.12歲。<1歲9名,1~3歲27名,4~7歲55名,>7歲24名。男孩67例,女孩48例,血鉛含量65~295μg/L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血鉛>100μg/L以上的28例,80~100μg/L的65例,60~80μg/L的22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4例,對照組51例。治療組男孩38例,女孩26例;對照組男孩29例,女孩22例。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的方法衛生宣教注意衛生,勤洗手,不吃含鉛高的食物,吃奇異果,補鋅鈣等等。
治療組在進行衛生宣教同時加服杞棗口服液,<1歲的1支每日一次頓服,1~3歲每日2支,早晚各1支,4~7歲每日3支,早晚各1支半口服,>7歲每日4支,早晚各2支。療程2個月后復查血鉛含量。
治療組64名患兒5名未堅持用藥,復查59名患兒發現55名患兒血鉛含量明顯下降,2名未見明顯變化,2名輕微上升。而對照組51名患兒有44名復查血鉛,發現血鉛下降程度低于治療組,而且4名患兒血鉛升高明顯。經統計學處理具有意義。治療組無1例出現不良反應。見表1。
血鉛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重金屬,對人體的毒性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對身體發育中的兒童,鉛對兒童的健康是一種威脅,特別是對學齡兒童的危害更大[8]。血鉛高可以導致生長緩慢,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研究發現極少量的鉛進入兒童血液中就可以智力下降。引起神經性損害,鉛的神經毒性結合極強,可以鈣、鐵、鋅的靶位影響這些元素吸收[7,9,10],導致生長發育受阻。所以應該引起醫務工作者和家長的認真關注。杞棗口服液是一種純中藥制劑,主要是枸杞子、大棗、太子參、海參、珍珠等成分組成。經現代中藥生物工程技術提取的豐富氨基酸,特別是含巰基的半胱氨酸,能與鉛等重金屬絡合,形成可溶性復合物經尿液排出體外。從枸杞子中提取的枸杞多糖(LPB-D)能抵抗鉛毒對紅細胞神經細胞的免疫毒性,修復細胞的免疫損傷,而提取物中含大量的鈣、鋅、鐵等微量元素能有效的競爭和阻止鉛元素的吸收和轉運。對于小兒因鉛毒所致的脾腎虛弱,氣血不足出現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無華,反復呼吸道感染,增進睡眠等都具有療效。故該口服液在觀察排鉛的同時還收獲其它療效,無1例出現不良反應。

表1 2組療效比較
[1] 顏崇淮,沈曉明.章依文,等.上海市嬰幼兒血鉛水平與體格發育的關系[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999,33(3):269-271.
[2] 顏崇淮,吳勝虎,沈曉明,等.上海市推廣使用無鉛汽油對兒童血鉛水平的影響[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3):172-174.
[3] 余小明,葉廣俊,兒童玩具中鉛鎘含量的檢測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991,25(4):214-216.
[4] 張敬旭,符紹蓮,胡江,等.臍血鉛含量與新生兒神經行為發育的關系[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997,31(4):215-217.
[5] 沈曉明.兒童鉛中毒[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82-198.
[6] 黃東明,肖曉雅,張慧堅,等.輕中度鉛中毒對兒童外周血象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10(5):295-296.
[7] 劉淑蘭,張海英.我國兒童鉛中毒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兒科雜志,2007,4,(1):27-29.
[8] 胡亞美,胡儀吉,主編.當代醫學新理論與新技術叢書《臨床醫學卷兒科學》[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43-49.
[9] 杜林,黃鴻志,王雅茵.鉛中毒及其防治研究進展[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1.5(8)9-18.
[10] 劉慧,李英娥,隨桂英.兒童鉛中毒的研究進展[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3.1(26):26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