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一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
近日走訪市場,發現很多城市的醫院附近都“冒出”了一些“特殊”的嬰童店。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些嬰童店的門頭全部是某一個奶粉品牌的——它們實際上就是奶粉廠家與經銷商合建的。
在這些“特殊”嬰童店里,店面的整體形象如門頭、貨架、陳列柜、收銀臺等均是某一奶粉品牌的形象元素,該品牌的產品占了很大的陳列空間,且產品的品種很全。雖然也會有一些比較走俏的其他奶粉品牌,但陳列的空間明顯就要小很多。
在西安市五二一醫院對面的街上,粗略一數,這樣掛著某品牌的嬰童店就有4家,分別是美贊臣、圣元、飛鶴、陽光寶寶。在陜西省人民醫院附近這個數字則更加龐大,因為那里已經形成了“母嬰用品一條街”。
在一家醫院的附近可以聚集這么多嬰童店,說明在這家醫院出生的寶寶比較高,至少高到可以養活這些嬰童店。那么這些嬰童店是如何運營的呢?

經過與幾個店主/店長攀談,逐漸了解到這樣一個產業鏈:由各大廠家的醫務人員在附近醫院內免費贈送奶粉(一般為400g)給新生兒的父母,另外還贈送購買的優惠卡,指定到醫院附近的某某嬰童店即可享受優惠價格。這樣,客源就逐漸形成了。當然,這背后還有奶粉廠家與嬰童店的合作協議,比如嬰童店每賣出一罐奶粉,廠家給予多少返利或者給店面做免費的形象裝修等等。
當然,普通的嬰童店是按這種模式操作的,但對于像“圣元旗艦店”、“伊利專賣店”、“飛鶴旗艦店”這樣的“特殊”嬰童店,就沒那么簡單了。
首先,由于此類專賣性質的嬰童店主要是奶粉廠家和當地經銷商合作開設,奶粉廠家承擔了部分投資,因此,該品牌在店內享受著其他品牌不能比擬的專賣權利。
更重要的是,這種嬰童店還是一個母嬰服務單元,需要為該品牌的顧客提供更多更細致的服務,如組織媽媽班、親子俱樂部的單店活動、會員媽媽的聚會活動、會員顧客的培訓工作等。比如圣元旗艦店,同時需直接執行圣元的一些活動,如積分活動;入戶拜訪活動——通過對顧客資料的搜集整理,為入戶拜訪團隊提供新鮮會員資料,甚至與入戶拜訪團隊一道為顧客做上門服務。
可以說,這樣的“小門店”已不再僅僅是奶粉廠家售賣奶粉的一個點,而是正在成為各大奶粉品牌營銷戰略轉型的“著陸點”,其特點是服務營銷,其趨勢是成為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品牌平臺。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貝因美。貝因美近年一直在打造“嬰童產業鏈”——通過打造貝因美專賣店/母嬰生活館來展售貝因美的所有產品,并以此為平臺給母嬰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實現穩定消費群,打造專業形象,通過不同產品之間的關聯性提高整體銷售額的目標。據悉,2009年,貝因美“嬰童產業鏈”產生了超過100億元的營業收入。
另外一家則是圣元。圣元自2009年6月開始進行“綠色生活,感受圣元”的主題式環保積分活動,2009年9月啟動了入戶拜訪活動,2010年開展了“愛地球,愛寶寶”主題活動等。這些活動實質上均以“服務”為主,借助圣元此前10年打造的醫務渠道服務體系和數據庫營銷系統,穩固了很多原有的消費群體。這也是圣元在“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受到重創后如今能恢復元氣的戰略之一。
此外,在某些省域市場,伊利等品牌也開始上馬這種類型的“專賣店”。
未來的奶粉競爭,比拼的將不再是簡單的贈品多寡、價格高低,而是服務系統的強弱、服務質量的好壞。敏銳的企業家均已瞄上了這一“特殊平臺”并快馬加鞭地實施著這種“服務營銷大戰略”,而這也必將引領嬰童行業新一輪的產業整合運動。同時,奶粉行業的品牌大戰也因此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凡是不把服務提到戰略高度、不思進取、不愿為顧客利益冒風險的企業必將被無情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