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政權
如何獲得良好的歌唱狀態,是每個歌唱者都面臨的大問題。
“歌唱狀態”就是歌唱時的發聲狀態,是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協調合作的整體運動。該狀態:深呼吸——打開喉嚨——高位置的過程,將穩定地貫穿著整個歌唱發聲的始終。實踐證明,良好的歌唱狀態有助于歌唱技巧的進一步的形成,獲得優美悅耳的歌聲。我們要獲得良好的歌唱狀態,必須經過長期的系統的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良好歌唱狀態,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本人因學習、輔導和演唱,在這方面感受頗深。在此,就良好的歌唱狀態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談談自己的見解,與君共究。
首先是吸氣動作。
對于吸氣,我是主張用口鼻同時下吸氣,用鼻子聞花香帶動打哈欠的感覺吸氣,也可以借用贊嘆言“好香啊”幫助,這樣吸得深,吸得快,吸得滿。同時注意吸氣的動作要自然、柔和、平靜。將氣息吸入到腹部后,這時的感覺是腰部周圍,兩肋部位都有明顯的向外膨脹,橫膈膜也作下降狀。注意不要有抬肩的動作,吸氣動作就算完成。使氣息呼出時集中均勻,并有力地控制報發出的聲音,感覺聲音落在所控制的氣息之上。這樣的聲音不僅悅耳響亮、透明結實,婉轉而不累人,而且能夠在聲音的強弱控制上運用自如。
怎樣輕松自然的方法來體會打開喉嚨?我是這樣練習的。
歌唱時喉嚨狀態就是半打哈欠狀態,在打哈欠時,軟腭部分微微上抬,咽喉部分充分打開,喉嚨就算打開了。
實踐證明:打開喉嚨,就是打開咽喉。
用帶mi的母音幫助練習,打到正確自然,而不強行地打開喉嚨的最佳狀態。

在歌唱時,因不同的字和不同的音調使喉嚨打開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在歌唱時,必須注意口腔的調節,使喉嚨自然打開,獲得更完美,更圓潤的聲音狀態。
所謂“高位置”,就是歌唱發聲狀態的“面罩位置”。它是一種頭聲唱法,這種唱法能充分調動共鳴腔體的積極作用,加強面罩位置,從而獲得飽滿、響亮、金屬般的聲音。同時使歌者的音域變寬,音色變美。還能使聲音變得持久,富有彈性,穿透力,增強歌曲的表現力,這就是我們歌者所要追求的聲音境界。反之,沒有面罩共鳴的聲音,就顯得暗淡無光,發悶無力。
那么如何獲得和加強面罩共鳴?
本身頭腔共鳴就是氣勢磅礴的鼻腔共鳴。所以借助鼻腔共鳴,采用機械的夸張的鼻音(注意體會這種泛音效果)。通俗的說法,“就是用鼻子來唱”開發鼻腔共鳴作為通往頭腔共鳴的跳板,很快地找到面罩位置。發聲練習曲要采用下行音階。
采用哼鳴和輕聲有機結合的方法進行練習,哼鳴練習時要模仿小聲哭泣的感覺,初練時可有意識地張開你的鼻孔。給予施加外力,把聲音送到打開的鼻咽腔里,把聲音哼到頭頂上去,這就是閉口哼鳴。加強閉口哼鳴的同時,學會把歌唱時的發聲、吐字咬字建立在閉口哼鳴的基礎上,與開口共鳴統一結合起來,從而獲得良好而穩定的面罩共鳴。
在深呼吸和打開喉嚨的基礎上,向著遠方有意識地、夸張地長嘆一聲。它對建立良好的歌唱狀態的高位置唱法很要幫助,其中的感覺是:想象聲音路線是拋物線狀態。聲音共鳴點落在后腦位置,從心底發出,向遠方嘆出去。這時候聲音位置較高,氣息較暢通,聲音更圓潤,連貫明亮。嘆氣狀態要放松自然,時間盡量持久一些為好。也可以加上音階發聲練習,要做到每個音都嘆到位置上,嘆到頭頂上,聲音位置要保持住。特別強調的是:音階是下行的,與聲音的位置變化是相反的,聲音位置做上行運動,這就是“低音高唱”法。
如上所說,歌唱只要具備了打開喉嚨的先決條件,解決好“高位置”,便可達到演唱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