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專職副指揮 侯百君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和全省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深入分析當前防汛抗旱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研究部署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剛才,會議對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氣象、水文部門分析了今年的旱澇趨勢,對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綏化市、穆棱市、杜蒙縣分別作了經驗介紹,希望各地認真學習,大膽創新,積極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
下面,我談幾點意見。
2009年是新中國60周年大慶之年,是擴內需、保增長,積極應對世界性經濟危機的關鍵之年,也是水旱災害較重的一年。2009年,我省氣候異常,呈現出旱澇交替、旱澇急轉、夏伏連旱的特點。4月上中旬,嫩江、黑龍江上游發生歷史最早的冰凌卡塞和冰壩,是10年來最為嚴重的凌汛。5月,全省降雨比多年平均偏少56%,旱情從西向東、從南向北蔓延,波及全省13個地市60個縣市,一些地區旱情持續40多天,發生特大干旱,給春耕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進入6月,暴雨頻發,強度大,為40年來同期降雨最多的一年,呼瑪河、遜畢拉河、呼蘭河等部分中小河流先后發生較大洪水,北安市宏偉水庫、海倫市東風水庫、克東縣三八水庫、鶴崗市元寶山水庫、明水縣繁華水庫等5座水庫不同程度出現險情。8月持續高溫少雨,西部齊齊哈爾、大慶等地又發生了伏旱。據統計,春旱最嚴重時,全省受旱面積達9894萬畝;伏旱最嚴重時,受旱面積達2212萬畝。全年僅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45.2億元。
總體而言,去年的汛情、旱情發生之早,水旱災害波及范圍之廣,受災程度之重,影響時段之長,都是近年來少有的。在國家防總、松花江防總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指揮和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科學防御,積極行動,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水旱災害造成的損失,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進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第一,得益于領導重視,組織有力。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6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來我省考察工作時,強調要搞好防洪除澇治理。5月29日,回良玉副總理率國務院工作組親臨我省檢查指導抗旱工作,要求全力抗旱確保糧食安全。水利部陳雷部長和鄂竟平副部長、劉寧副部長先后率國家工作組深入我省檢查指導防汛抗旱工作。汛情緊張時,鄂竟平副部長、劉寧副部長來電詢問我省汛情,指導防汛工作。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對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把防汛抗旱工作作為確保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省委書記吉炳軒、省長栗戰書、常務副省長杜家毫、副省長呂維峰多次專門聽取匯報,做出重要批示,并研究解決水庫除險加固、堤防達標以及糧食產能工程大項目、大灌區、抗旱水源工程等重要防洪抗旱工程建設問題。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一線指揮,現場辦公,及時處置各種防汛抗旱急事、難事、險事。由于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部署及時,形成了各行業各部門大力支持、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的工作局面,為防汛抗旱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第二,得益于責任落實,重點突出。各級防指未雨綢繆,提前部署,強化責任,有效開展工作。一是認真落實責任制。各級防指根據領導班子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防指成員,明確工作任務、責任和紀律,并在新聞媒體公示責任人名單。各級責任人積極履職盡責,到崗到位,落實各項措施。二是通過培訓提升指揮決策能力。7月13日,省防指與省委組織部聯合舉辦了各市、縣主管副市、縣長參加的“第一期全省防汛抗旱行政首長培訓班”,下發了防汛抗旱行政首長培訓教材100冊。哈爾濱市、省森工總局也開展了全市、全系統的防汛抗旱行政首長培訓。通過培訓,進一步增強了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長的責任感和防御意識,提高了決策指揮能力。三是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工作。根據旱情發展變化,省防指先后啟動Ⅱ級、Ⅰ級抗旱應急響應,43個市縣防指分別啟動Ⅲ級、Ⅱ級和Ⅰ級抗旱響應,全省日最高出動抗旱人數216萬人次,投入各種抗旱井53.2萬眼,投入機動抗旱設備16.1萬臺套,出動機動運水車輛28.7萬輛,抗旱澆灌面積3995.4萬畝,坐水搶墑毀種補種農作物1259萬畝,解決了8.2萬人和3.8萬頭大牲畜的臨時飲水困難。汛期,省防指專門向有防凌任務的大興安嶺、黑河、哈爾濱、佳木斯等地下發了防凌通知,有關市縣積極組織,落實有效措施,應對有序。綏化市、黑河市、伊春市、哈爾濱市等地根據水文部門對努敏河、通肯河、呼蘭河等河流進行的洪水預報,有針對性地安排部署和指導各項防御工作,確保了防洪安全。
第三,得益于完善工程,科學調度。各地因地制宜,積極研究對策,組織發動一切力量,采取各種措施在工程建設和科學調度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在抗旱行動中,國家防總、水利部、財政部大力支持,省財政廳提前撥付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及時撥付抗旱資金8000萬元,水利、農業、氣象等部門全力支援,各地也積極籌措落實資金,制定抗旱應急水源工程補貼政策,通過補貼引導,充分調動了廣大群眾增加抗旱投入的積極性。全省共投入抗旱資金12.67億元,搶建抗旱水源工程3.8萬處。二是加快防洪工程建設。續建了亞行貸款松花江防洪工程,開工建設了哈爾濱、佳木斯、伊春城市防洪和胖頭泡蓄滯洪區圍堤工程。同時,加強水毀工程建設,累計投入水毀工程修復資金1.9億元,修復各類防洪水毀工程2688處。三是強化科學調度。為解決春耕期抗旱水源、澆灌保苗需求,省防指通過尼爾基水庫、豐滿水庫、蓮花電站、大頂子山航電樞紐聯調,共調水8億立方米,緩解了沿江近200萬畝水田灌溉困難,滿足了沿江泵站灌溉需要。開江期,省防指通過大頂子山航電樞紐、蓮花電站調水減小泄流,使松花江下游平穩開江,沒有發生大的凌汛。6月26日,為調控通肯河洪峰,綏化市防指緊急啟動錯峰調洪方案,對聯豐、星火、燎原水庫進行聯調,提前降低蘭西縣河口電站攔河橡膠壩,有效地減輕了通肯河堤防的防洪壓力。齊市防指、省引嫩工程管理處聯合調度北部引嫩工程烏裕爾河零號站攔河閘泄量,使洪峰安全通過了依安縣、富??h,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第四,得益于健全“三預”,應對有序。各地立足于防,高度重視旱情、汛情的監測預報,突出抓好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防汛抗旱的水平和成效。一是密切跟蹤監測。防汛抗旱期間,各級防指與氣象、水文部門加密會商,加強值班,跟蹤監測凌情、旱情、汛情發展變化,及時做出工作部署。夏汛期,針對每次氣象強降雨和對流天氣預報,省防指及時將會商意見電傳有關地區,市縣防指對可能發生災害的縣、鄉、村等重點區域迅速做出應對安排,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二是優化完善防汛抗旱預案。全省進一步解決了預案編制死角和操作性不強的問題,通過防汛抗旱行動,有針對性地修訂完善預案,使部門職責更明確,啟動更合理,措施更具體。同時,加強了預案的宣傳演練。省和13個市(地)67個縣(區)三級抗旱預案,哈爾濱、齊齊哈爾等11個重點城市防洪預案,有山洪防御任務的1568個鄉鎮(場)、村屯防御預案,以及大中小型水庫的防洪預案等全部編制完成并獲審批,保證了預案的合法性和操作性。三是安全轉移群眾。防凌期間,各地防凌責任人駐守所包鄉村,認真履行職責,及時啟動預案,受凌汛影響的12個村屯、742戶2165人全部得到安全轉移、妥善安置。夏汛期,各地根據強降雨情況,及時啟動防汛搶險和轉移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災,安全轉移4.2萬人,確保全省無人因汛傷亡。
第五,得益于加強保障,能力提升。在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各地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種形式進行了保障能力建設。一是加大了物資儲備。為滿足防大汛要求,汛前全省共儲備編織袋1611萬條,彩條布585萬平方米,無紡布109萬平方米,以及鐵線、沖鋒舟、管涌停、堤壩隱患探測儀等防汛搶險物資和設備,保障了應急搶險需要。二是積極落實搶險隊伍。各地通過組織民兵預備役、森林撲火隊、水利施工隊等方式,建立了各類專群結合的搶險隊伍,并與軍隊建立了水情通報制度和抗洪救災聯防機制,在防凌、防山洪和水庫、堤防搶險中切實發揮了突擊隊作用。三是成立專家組。省防指成立了由47名專家組成的決策專家組,以及水庫、堤防、水文等10個搶險技術指導組,各地也相應地成立了專家組。專家組積極參與旱情、汛情預測預報、洪水調度、工程搶險等工作,為防汛抗旱決策指揮提供了有力支撐。四是加大了河道清障力度。按照松花江防總會議的要求,省政府辦公廳、省防指分別下發了清障通知,各地迅速行動,落實通知要求,在汛前全省清除河道行洪障礙497處,為河道行洪提供了保障。大慶市、杜蒙縣、肇源縣克服時間緊、工作量大等困難,認真落實省水利廳制定的松嫩干流清障計劃,在7月15日前完成了超過20年一遇標準的設障圍堤清障任務。綏化市市委書記、市長現場辦公,親自抓清障工作,縣、市、區主要領導深入一線指揮督導清障,尤其是北林區,決策果斷,清障力度大,保證了努敏河洪水順利下泄。通過物資、隊伍、技術等方面的大力建設,保障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發揮了重要的防汛抗旱減災作用。
第六,得益于部門配合,發揮合力。各級各部門各行其職,各負其責,積極配合,財政、水利、農業、民政、氣象、石油、電力、宣傳等部門在資金、技術、保障、發動等方面全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發生嚴重旱情后,省政府多次召開全省抗旱保苗工作會議,對各地抗旱保苗進行緊急動員部署。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迅速帶領工作組深入基層,幫助解決各種抗旱工作困難,并派出大批干部和技術人員到鄉村指導農民抗旱。汛情緊張時期,省政府兩次派出由省水利廳、民政廳、農委組成的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組,趕赴富裕縣、北安市、五大連池市指導防汛工作。針對嚴峻的汛情形勢,省政府派出由省水利廳、發改委、財政廳、民政廳、交通廳、國土廳、農委、省森工總局和省農墾總局等部門領導帶隊的9個工作組分赴13個地市和森工、農墾系統檢查,促進防汛預案落實、重點工程落實、防汛物資及搶險隊伍落實和責任制落實。
我省是水旱災害頻繁的省份,防汛抗旱減災工作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以及促進農業持續發展等對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近年來極端天氣多發,防洪抗旱工程體系不健全,水旱災害預測、預報、預警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的現狀與社會發展的期望和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梢哉f,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防汛抗旱工作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認真應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新挑戰,深入分析形勢,精心安排部署,突出抓好重點環節,努力完成好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
第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要有清醒認識。近年來,我省經濟社會始終保持著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經濟總量不斷增加,農業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創新高,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面對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地區生產總值仍達到8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鞍舜蠼洕鷧^”和“十大工程”建設實現良好開端,取得重大進展,糧食總產達870.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當前,我省正處在強基礎、調結構、提效益、惠民生、促和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總目標的關鍵時期,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確保有一個防洪保安和城鄉供水安全的良好環境?,F在,無論是城鎮、工業還是農業都淹不起、旱不起,如果防汛抗旱出了問題,勢必影響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損失大,社會發展間接損失更大。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把問題和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準備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確保防洪抗旱安全。
第二,對氣候形勢的復雜性要有清醒認識。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趨嚴重,極端性天氣越來越多,洪澇、干旱、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頻繁,破壞性越來越大,且極易出現旱澇急轉的情況。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大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干旱,云南發生百年一遇特大干旱,新疆等地發生罕見的冰雪災害,給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農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我省出現了近20年來第二個冷冬,去冬今春降雪為歷史同期第二位,各種異?,F象要求我們必須對極端天氣可能引發的災害保持高度警惕。根據氣象、水文部門的預測分析,凌汛期黑龍江、嫩江、松花江有發生冰壩、冰凌卡塞的可能;春耕期降水仍然為略少趨勢;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1999年至今,我省已多年沒有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因此近年發生流域性洪水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這種復雜天氣形勢下,防汛抗旱工作必須早做準備,進一步強化應急管理,提高預案預報預警水平,增強復雜條件下的防災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第三,對防汛抗旱工作的艱巨性要有清醒的認識。從自然條件看,我省防汛抗旱范圍大、戰線長。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流域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918條,山丘區面積占全省面積的58%,有31個市縣、1568個村屯受山洪威脅,易旱面積達5000萬畝,加之降雨時空分配嚴重不均,平均每4年就有3年為水旱災害年,有些年份旱澇同時發生或交替出現。頻繁發生的水旱災害要求我們要逐步消除薄弱環節,提高防洪抗旱保障水平。
從工程基礎來看,防汛抗旱減災工程體系仍很薄弱。一是大江大河整體防洪標準不高,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少,大江大河堤防還沒有達到規劃標準,中小河流沒有一條完整達標堤防,且很多防洪工程質量較差,調控能力有限。今年開工的北引渠首擴建等在建工程既要發揮效益又要保證度汛安全,壓力很大。二是水庫工程病險多。雖然2009年我省續建了98座、開工了69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了37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但仍有相當多的水庫工程存在病險,特別是小型水庫還有70%以上病險嚴重。三是城市排澇設施少,標準低,加之各地正在開展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施工,有的地方排水河溝阻塞,削弱了原本不高的排澇能力,一旦出現大的降雨,河水出槽,極易造成城市地勢低洼處民房進水、商戶被淹等內澇問題。四是抗旱基礎設施薄弱,灌溉能力不足。省內基本沒有跨流域調水能力,有效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地表水攔蓄能力僅占水資源總量的23%,東部地區缺少抗旱設施,一旦發生大旱,現有工程體系遠不能滿足需要。
從防汛抗旱應急保障能力來看,還不能達到防大汛抗大旱的要求。一是監測預警預報設施少。全省現有報汛站點728處,遠不能滿足小流域的監測要求,加之目前氣象預報、洪水預報的準確程度和時效還有一定的局限性,預報時間短,且難以準確預測,特別是在山洪災害信息預警方面,由于危險區大多位于邊遠山村,通信預警手段落后,難以滿足快速指揮決策和避險的需要。二是防汛抗旱隊伍規模偏小,裝備落后,各級物資儲備不足。我省省級應儲備防汛物資現在只達到國家物資儲備要求的50%,各地、市儲備更加有限且品種單一。三是科學調度手段有限,合理利用洪水資源和開展全面抗旱還處于初級階段。利用水利工程調蓄洪水的能力有限,應急調水缺少統籌規劃,防汛保安全與蓄水??购得軟]有根本解決,還不能對水旱災害實施有效管理。四是各級防辦機構體制不順、人員缺少、經費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了工作的全面開展。
各級各部門對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勢要有深刻的認識,不能心存僥幸,不能有絲毫的麻痹思想,要高度重視并認真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著力謀劃應對水旱災害的重大舉措,統籌考慮,統籌安排,確保萬無一失。
2010年我省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證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庫安全度汛,千方百計滿足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最大程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為實現上述目標,要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要著力抓好江河防汛工作。我省江河洪水發生頻率高,災害性大,影響范圍廣,各地必須對江河防汛工作高度重視。一要切實抓好防凌工作。從氣象、水文部門預測結果來看,今年凌汛形勢十分嚴峻。當前,我省即將進入凌汛期,沿黑龍江、松花江、嫩江有關市縣防指和水務部門、水文部門要密切監視凌情動態,認真做好水情、凌情的預報測報工作,對可能發生冰凌卡塞或冰壩的地方進行認真分析,健全防凌預案,對可能受威脅的村屯、人口做好安全轉移準備,對可能受威脅的工程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同時,由于去冬今春雪大,各地要切實做好中小河流春汛防御工作。二要加快江河防洪工程達標建設。各地要在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工程達標建設。要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國家去年已批復了中小河流治理規劃,我省近期將對36條河流進行治理,各地要不等不靠,做好河道疏浚,加快工程建設,盡快提高防洪標準。三要做好應急度汛準備。各地要組織做好堤防搶險備土備料工作,汛前必須完成水毀工程修復和度汛工程應急處理,不留安全隱患,并做好防汛搶險各項準備。對險工弱段特別是位置重要的堤段要堅決完成應急加固,“豁口”堤段汛期要落實好臨時封堵措施,一旦發生險情,要及時組織搶險、避險,確保重要堤防標準內洪水不潰堤,超標準洪水要努力搶險保安全。
二要著力抓好水庫安全度汛工作。我省水庫分布廣,病險水庫多,在建水庫多,防汛任務艱巨,各地必須切實做好水庫安全度汛的各項準備工作。一要落實水庫安全度汛措施。各地要認真落實各級各類水庫防汛責任制,進一步修訂完善水庫防洪搶險應急預案,做好水庫防汛搶險物資儲備,落實搶險隊伍,對所轄水庫,尤其是影響重要城鎮、交通干線和重點企業的水庫,要組織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二要加強水庫調度。水庫調度是水庫安全度汛的重要環節,要正確處理好水庫興利與防汛的關系,嚴格執行調度運用方案,不得擅自超汛限水位蓄水。水庫管理單位要顧全大局,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調度指揮和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水庫的防洪調度運用。水庫汛期調度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考慮下游承受能力,兼顧好上下游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減少下游地區的洪災損失。存在安全隱患目前又未能進行除險加固的水庫,一定要把度汛安全放在首位,汛期要降低水位運行;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水庫,汛期要空庫運行。三要加強水庫度汛監督。各地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力度,抓緊施工,確保本地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如期完成。在建水庫工程必須編制安全度汛方案,并在汛前報有管轄權的防指審批,對沒有度汛方案的在建工程,有關主管部門要采取措施“叫停”。四要加強水庫汛期管理。水庫尤其是小型水庫必須建立專門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汛期堅持24小時值守,加強對水庫上游和庫區的雨情、水情監測,做好水庫巡視檢查工作,發生汛情、險情及時處理上報。
三要著力抓好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導致了我省山洪災害頻發,由于山洪災害突發性強、成災快,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各地必須高度警惕,嚴加防范。一要加強對山洪災害的預測預報。各級氣象、國土部門要加強預測預報,及時發布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信息。同時,加強基層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提高基層監測預警預報水平和信息傳遞速度。各基層單位要落實具體措施,及時把洪水信息通知到危險區內的每一個人。二要修訂完善基層山洪防御預案。易受山洪災害威脅地區的所有村屯、單位,都要抓緊完善防山洪預案,預案修訂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突出以防為主、以避為主,劃分好危險區和安全區,并加強演練,各村屯都至少要在村長的指揮下“跑一次”,切實提高預案的實戰性和實用性。三要加強防范管理和宣傳。在危險地段要樹立警示標志,受洪水威脅的學校、村莊、企事業單位都要確定預警信號,對高危區域的群眾要在山洪災害發生時提前轉移安置。同時,要加強宣傳,增強群眾防災避險意識,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構建群測群防體系。四要加快推進山洪災害防治建設。伊春市自籌600萬元、穆棱市自籌1000萬元開展綜合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今年,要加快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穆棱市、海林市國家山洪防治試點項目建設。各地要立足自身,積極研究探索山洪防治措施,在加強應對山洪災害突發事件信息傳遞、應急組織、群眾轉移、組織指揮等體系建設的同時,可以在一個縣、一個鄉、一個村開展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建設試點,并利用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推動山洪防御工程建設,提高山洪災害綜合防御能力。
四要著力抓好城市防洪工作。目前,我省有防洪任務的城市設防標準普遍沒有達標,城鎮內澇問題日益突出,且主要行洪河道平時都是干河,汛期突然來水,極易造成較大災害。各地要依法加強城市防洪工作的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對流經城鎮的河道要提前清淤清障,確保行洪安全。城鎮外圍防洪堤要加快除險加固,消除安全隱患,明確各段防守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落實搶險方案和措施。要搞好城市內河整治,加強城市排水系統的改造,對城鎮內部的排水溝渠和管網要抓緊疏浚,確保排水順暢。地下通道、地鐵、地下商服工程、立交橋下、低洼地帶以及煤礦塌陷區,要組建應急搶險小分隊,落實臨時排水措施。地處低洼地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小區,要落實好圍水、擋水等防洪自保措施,努力減少城市內澇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五要著力抓好抗旱工作。做好抗旱工作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我省農業持續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意義重大,各地要及早動手,把各項抗旱措施落實到位。一要提前做好組織發動。就目前趨勢看,雖然各項水源條件好于去年,但仍有34個縣墑情較差,21座大中型水庫蓄水不足。各地要提早安排,提前行動,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墑情、水情、雨情監測,及時會商分析。目前,佳木斯、鶴崗等東部地區由于降雪多,一些地塊澇象明顯,要在搶排積水保春耕的同時,做好發生類似去年旱情突變并迅速蔓延情況的防范準備。一旦發生旱情要及時啟動抗旱應急響應,迅速組織干部群眾全力抗旱澆灌。二要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建設。要采取各種措施加快抗旱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設為重點的春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突出抓好抗旱重點工程。2010年,全省要完成新增水田灌溉面積400萬畝、改善水田灌溉面積300萬畝、新增水田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新增旱田節水灌溉面積300萬畝、打抗旱井20000眼和新建小型蓄水工程500處的抗旱建設任務。打抗旱井要合理布局,要使用衛星定位。今年確定的抗旱水源工程建設目標要力爭在春耕前完成,充分發揮其蓄水保墑、澆地保灌的作用。同時,要推進抗旱井機改電工程,搶修庫塘水源、灌區水毀工程,全面檢修提水泵站,對現有小水庫、小塘壩、蓄水池、輸水渠道等灌溉工程進行清淤擴容、整修配套,充分利用冬春降雪量較多的有利因素,攔蓄桃花水,為增強今年春灌蓄水、輸水、配水能力創造條件。三要抓好抗旱應急管理。各地要組織修訂本級抗旱預案,推進抗旱規劃實施,強化組織管理,科學調配抗旱資源,加強抗旱應急管理,保障抗旱工作有序進行。今春要繼續協調有關單位,在近幾年成功調水的基礎上,進一步協調尼爾基水庫為嫩江沿岸灌區調水,協調豐滿水庫、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和蓮花電站為松花江干流中下游灌區調水,確保沿江百處泵站提水灌溉需要。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施《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為“十二五”時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關系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對防汛抗旱工作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先后對防汛抗旱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要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要推進防災、減災等重大基礎工程建設,提高抵御災害性氣候的能力”,“要全面分析今年防汛抗旱和減災救災形勢,充分認識氣候變化條件下極端天氣形勢的嚴峻性;充分認識水利基礎設施和綜合減災能力薄弱、防汛抗旱和防災救災任務的艱巨性;充分認識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減少和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下降、防汛抗旱和減災救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認識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快速完善、災害救助工作的新特點、新挑戰;充分認識面對農業連續6年豐收和防災減災取得的巨大成就、放松防汛抗旱和防災減災的傾向”。各地要深入貫徹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對防汛抗旱減災工作的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加大工作力度,針對薄弱環節,采取切實措施,扎扎實實做好各項防汛防旱工作。
第一,全面加強領導,切實履行職責。各地要把防汛抗旱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一要認真落實責任制。各地要在完成防指成員調整的基礎上,健全防汛抗旱組織機構,突出抓好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責任制的落實,特別要抓好基層村屯、中小型水庫、堤防險工弱段、人員轉移責任制的落實。二要抓好責任落實。要將責任人名單公示接受社會監督,通過文件送達本人,做好與責任人“面對面”對接,明確責任人職責和任務,把責任制落實到各個工作環節,做到人人崗位清、責任明。三要切實履行職責。責任人要切實負起解決防汛經費與物資、督促做好防汛抗旱搶險各項準備和組織發動干部群眾防汛抗旱等工作的職責。責任人要熟悉防洪抗旱法規、掌握工程布局和工作預案,經常深入一線,對防汛抗旱重要工程和重點地區進行檢查,解決實際問題。責任人要能根據雨情、水情、工情,處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處理好保與棄的關系,做到正確決策。在防汛抗旱關鍵時刻,各級防汛指揮要坐鎮指揮,總攬全局,有關領導要深入前線,現場指揮。對因領導不力、玩忽職守或處置失當而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查處,依法追究責任。
第二,狠抓預案預報預警建設,增強指揮決策能力。預案、預報和預警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敗。一要完善預案。各地要根據本地的特點,進一步抓緊編制完善各項防汛抗旱預案,要分別做好洪水災害應急預案、干旱災害應急預案、城市防洪預案、凌汛災害應急預案、水庫防洪搶險應急預案和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的編制完善工作,各個預案都要明確預警、報警方式,明確避險路線、避險地點,明確災民的安置、救護和物資保障等具體措施。山洪災害防御預案要繼續推行打假、打實、打亂、打破、打樣、打薄等“六打”措施,并加強群眾性的預案宣傳、培訓、演練工作,使每個單位、每個負責人、每戶居民都了解預案,切實增強預案的實戰功能。二要加強預報。各級氣象、水文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預測預報工作,努力提高預測預報的及時性、準確性。要從實際出發,加大雨情水情測報體系建設力度,加強對雨情、水情、工情、災情等各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發布和反饋工作,努力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三要強化預警。對災害性天氣以及可能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要及時進行預警。要特別強化對山洪、泥石流易發區和病險水庫上游的預警措施,落實上下游、左右岸信息通報制度,一旦出現險情,立即采取各種有效手段,通知受威脅群眾轉移避險。各地如發生水利工程被毀、鐵路公路中斷等情況,要嚴格執行防汛突發重大險情、災情上報制度,在認真核實的基礎上,由責任人簽批,按時上報省防指,在災害情況沒有核準時,可以先報險情災情信息,再進行補報。四要加快指揮平臺建設。大慶、大興安嶺、綏化等地防汛抗旱應急平臺實現了與縣級平臺的互聯互通,各地要加大力度,積極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盡快建立旱情、汛情監測預警和決策支持系統,進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現代化水平以及預測預報能力和科學調度水平。
第三,加強保障體系建設,提升應急反應能力。防汛抗旱資金、物資、隊伍等保障措施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條件。一要落實資金。防汛抗旱不僅關系經濟發展大局,更關系城市和農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們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防汛抗旱前期投入的重要性。要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探索和創新符合本地情況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完善以公共財政為主渠道的投資體制,調動爭取社會資金投入,為大力推進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水利化工程、重點防洪工程、控制性樞紐和重點水源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5大類水利重點項目建設,以及防汛抗旱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資金保障。二要落實物資。去年汛期個別市縣因物資儲備較差,搶險供應困難,險成大災。今年各地都要按照“分級儲備、分級管理、統一調配”的原則和國家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的要求,抓緊補充、備足防汛抗旱物資,明確調用程序,常備物資要檢查清點,水庫、場礦等重點單位都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物資,現場備料,以滿足搶險應急需要。省防指要把各地物資儲備作為防汛工作重點,進一步督促落實。三要落實隊伍。要加快全省防汛搶險和抗旱服務隊伍建設,整合調動各類社會搶險救援支援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演練。主動加強與駐軍、武警部隊、森警部隊和預備役部隊的聯系,建立支援機制。要完善應急搶險救援專家庫,發揮防汛抗旱專家決策參謀作用。要開展防汛抗旱行政首長培訓和防汛搶險隊伍培訓工作,以保證發生水旱災害時能正確組織指揮和搶險,提高搶險救援和抗旱救災的快速反應能力。
第四,狠抓防辦能力建設,提高工作水平。各級防辦是防汛抗旱指揮決策的重要參謀機構,負有貫徹執行國家防汛抗旱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落實指揮部各項調度指令的行政管理職責,防辦的工作效率直接關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落實,各地要高度重視并加強防辦能力建設。一要強機構。按照國家防總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各級防辦能力建設,完善機構,理順機制,爭取將其納入公務員序列或參照公務員管理,使其更好地擔負起處置公共事件的行政職責。二要增人員。要配足與工作相適應的專職人員,尤其是要確保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和質量,并加強干部培養和交流,不斷提高防汛抗旱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三要保經費。要落實防汛抗旱專項資金和工作經費,保證會議、文件、宣傳、預案、檢查、培訓、交通、儲備物資及指揮系統使用等各項費用支出,為完成繁重艱巨的任務提供基本條件。四要建制度。各級防辦要抓好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的工作體制和制度建設工作,進一步樹立各級防辦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權威性。近兩年,省防辦推廣了海林市的“七項”制度,富有成效,下一步要細化工作程序,創新機制,改革辦法,有效發揮制度的規范作用。五要抓管理。各級防辦要加強監督,積極協調,充分發揮管理職能,主動研究解決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督促各部門、各行業落實好防災減災措施;要強化工作紀律,提高工作效率;要按照工作要求,做好雨情、水情、災情和工作動態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報送工作,切實發揮防辦的直接參謀作用。
第五,大力宣傳引導,積極動員社會參與。防汛抗旱是社會公益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共同承擔。各地要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準確發布水旱災害信息,讓社會各界和廣大干部群眾了解防汛抗旱形勢和對策,了解自救自保措施,讓全社會關注、理解、支持防汛抗旱工作。要明確和落實政府及各部門、各行業承擔的防汛抗旱責任,整合社會資源,建立有效的防汛抗旱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為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提供政策、技術、物資、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把防汛抗旱、搶險救災變成全省的共同行動,增強抗御水旱災害的整體能力。
同志們,防汛抗旱工作事關我省和諧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大局,意義重大,責任重大。我們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態度,認真履行肩負的職責,傾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努力奪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勝利,為加快發展、富民強省、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