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淑娟
(江蘇省鹽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蘇鹽城 224003)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病的終末階段,其發病率及病死率較高。隨著人們對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神經內分泌的激活在心衰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的作用。β受體阻滯劑在心衰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纈沙坦聯合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以上患者符合以下條件:有原發性心臟病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壓等;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或端坐呼吸;雙肺底濕音,音部位與體位有關;左心室擴大;B超檢查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50%;X光提示心臟增大,肺淤血、肺水腫等;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損害等。同時排除合并有腫瘤或其他任何可能影響試驗方案進行的嚴重疾病者,如急性心功能不全、難以控制的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內膜炎、低血壓、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慢性腎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以及其他對患者的生存有高度危險的疾病。以上所選患者均對本試驗意圖知情同意。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為(64.3±10.1)歲,心功能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Ⅱ級19例,Ⅲ級27例,Ⅳ級10例。基礎疾病:高血壓18例,冠心病28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10例。對照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為(63.7±9.8)歲,心功能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Ⅱ級18例,Ⅲ級27例,Ⅳ級11例。基礎疾病:高血壓17例,冠心病26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13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基礎疾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評定結果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如低鹽飲食、給予洋地黃強心、利尿劑等,患者有心絞痛的給予硝酸酯類藥物,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給予纈沙坦80mg,每天1次,同時給予卡維地洛12.5mg,每天2次。2組患者療程為2個月。
根據NYHA分級方法,對患者實施臨床療效評定。患者心衰癥狀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為顯效;患者心功能提高1級,但沒有達到2級,為有效;無效:患者心功能提高不足1級,為無效;患者心功能惡化1級,或者1級以上,為惡化。
采用統計學軟件對2組患者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治療后臨床治療效果評定結果,見表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常見進展型臨床綜合征。隨著分子心臟病學的研究深入,逐漸認識到神經內分泌激活在心衰的發生和發展中起重要作用[1]。大量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時神經內分泌系統,特別是腎上腺素能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都是激活的。心力衰竭時,神經分泌細胞因子被激活,是機體的代償機制,同時又是導致心室重構和心衰的重要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時重要的神經內分泌改變為交感神經興奮、血漿中兒茶酚胺類激素水平增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被激活,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升高,一些血管活性物質釋放增加,這些改變導致心力衰竭進行性惡化。研究表明,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中,AngⅡ的產生顯著增加可導致以下后果:通過提高交感神經活性和降低副交感神經活性使血管張力升高;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血管系統前后負荷;導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水鈉潴留,使循環血量增加;促進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增生,導致心血管重構;誘發心肌細胞、平滑肌細胞調亡。以上這些作用最終使心臟功能衰竭[2]。臨床試驗表明,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能顯著減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殘率。所以,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在心衰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研究表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不僅能抑制腎素-管緊張素活性,還能抑制交感神經系統活性,調節內皮細胞舒縮功能,改善心功能。采用纈沙坦治療的心衰病人,血漿中的腎上腺素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說明應激后交感神經的反應性被抑制[3]。
卡維地洛在治療劑量范圍內能夠阻滯突觸后膜α1受體,所以能夠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卡維地洛還能非選擇性阻滯β受體,抑制腎臟分泌腎素,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產生降壓作用;再者,卡維地洛可使心臟β受體上調,使心肌的反應性增高,改善室壁順應性;還有研究發現,卡維地洛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加還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比例,并且這種抗氧化劑效應有助于維持心肌的生存能力。臨床研究表明,長期應用卡維地洛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臟結構及血流動力學指標[4]。
在本文中,纈沙坦聯合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其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1]張麟,胡大一,史旭波,等.心臟β1和M2受體自身抗體與心力衰竭的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1,40(7):445~447.
[2]張麟,吳雅峰,繆國斌,等.心力衰竭患者與心臟β2、α1腎上腺素能受體和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的自身抗體[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17~20.
[3]李震.ACEI聯合ARB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9):1107~1108
[4]王杰萍,楊明,杜雪平.動態血壓監測評價卡維地洛和美托洛爾的降壓效應[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6,14(9):73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