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蓮
(張家界市人民醫院腎內科 湖南張家界 427000)
尿毒癥是指慢性腎功能不全時由于腎臟功能下降,人體不能通過腎臟產生尿液,使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毒素及過多的水分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引起身體損害,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晚期表現。尿毒癥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皮膚瘙癢、貧血等并發癥,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目前治療尿毒癥的主要方法是血液透析治療,但臨床上仍有許多并發癥不能緩解,探討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并發癥的臨床療效,對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間本院收治的尿毒癥患者患60例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間本院收治的尿毒癥患者患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在35~60歲之間,平均(43.6±5.8)歲,病情穩定,無透析治療的禁忌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平均(44.3±4.2)歲。治療組:男18例,女12例,(42.8±5.6)歲。2組病例年齡、發病時間、病情嚴重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單獨應用常規血液透析治療,透析器為川澄kf-201EVOH透析器,每周2次;治療組在血液透析治療每周2次的基礎上聯合血液灌流治療1次,透析器為川澄kf-201EVOH透析器,血液灌流器為河北廊坊愛爾血液凈化器材廠YTS-160一次性使用炭腎血液灌流器,血液灌流器與透析器串聯治療后2h后,終止灌流,繼續常規血液透析治療2h。2組患者透析條件完全相同,每次4h,同時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觀察經治療后2組病例皮膚瘙癢、頭痛、骨痛等尿毒癥并發癥的改善情況。治療前后分別檢測患者血常規、電解質、血中白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甲狀旁腺激素(PTH)等指標,比較2種治療方法前后以上指標的變化。

表1 對照組與治療組臨床療效比較(n=30)
應用SPSS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概率計算,2組間比較用t檢驗。
對照組與治療組療效比較見表1,治療組皮膚瘙癢、高血壓、食欲情況、頭暈等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與治療組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見表2,2組病例血BUN、Cr等指標變化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組組β2- MG和PTH較治療前明顯降低,Hb較治療前升高,對照組β2- MG、PTH及Hb無明顯變化,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代醫學認為尿毒癥是腎功能喪失后,機體內部生化過程紊亂而產生的一系列復雜的綜合征,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其主要的表現是由于有害物質在體內積累和腎臟激素合成分泌減少引起的異常。常見的尿毒癥并發癥主要有嚴重的皮膚瘙癢、頑固性高血壓、貧血、骨病、食欲減退等。目前治療尿毒癥的主要方法是血液透析治療,但臨床上仍有許多并發癥不能緩解。上世紀Babb提出了“中分子物質假說”[1],認為常規透析清除的主要是小分子物質,包括Cr、BUN、尿酸等;但不能清除體內β2-MG和PTH等中分子物質。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分子物質的潴留與尿毒癥許多并發癥有關,而清除患者體內的中分子物質可以有效的改善尿毒癥患者的預后,因此如何清除尿毒癥患者體內的中分子物質越來越得到廣大學者的重視[2~3]。本研究表明對照組常規的血液透析只能清除體內分子量<500的Cr、BUN、尿酸等小分子物質,而對中分子物質無效;而治療組在血液透析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在清除Cr、BUN、尿酸等小分子物質的同時有效的清除了β2- MG和PTH等中分子物質,與此對應的患者尿毒癥并發癥的癥狀緩解也由于對照組。
表2 對照組與治療組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s),n=30]

表2 對照組與治療組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s),n=30]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P<0.01
?
綜上所述,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能有效的清除血中β 2-MG、PTH等中性分子,治療尿毒癥并發癥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血液透析治療。
[1]London GM,Mary C,Marchais SJ,et a1.Arterial calcifications and bone histomorphometry in end stage renaldisease[J].Am Soc Nephro1,2004,15:1943~1951.
[2]關玉珍.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頑固性尿毒癥性皮膚瘙癢[J].中國血液凈化,2006,5(3):169.
[3]盧方平.尿毒癥中分子毒素與血液灌流[J].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06,4(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