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藥劑科 北京 102401)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使患者得以康復的前提,也是臨床藥學的核心問題。兒童,特別是嬰幼兒時期,中樞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發育尚不健全,在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方面都有與成人不同的特點,所以兒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顯得尤為重要[1]。
隨機抽取我院2009年兒科門診處方5000張,分別統計患者性別、年齡、診斷、用藥情況等,并統計每位患者用藥的名稱、劑型、用法、用量、聯合用藥情況。
在所調查的5000張處方中,其中男性2613例,占52.26%,女性2387例,占47.74%。其中診斷為呼吸道感染的3046例,占總病例的60.92%;消化道疾病的1658例,占總病例的33.16%;診斷為其他疾病的296例,占總病例的5.92%。

表1 抗菌藥物處方分類統計

表2 注射給藥處方調查分析表

表3 口服給藥處方調查分析表

表4 藥物聯用情況分析表
由此看出,兒科抗菌藥應用主要以注射和口服為主,其他途徑所占比例不大,抗菌藥物使用率較高。
通過分析表2,顯示出在注射給藥的途徑中,絕大部分以頭孢菌素為主,其余只占到較小比率。
此表反映出在口服給藥途徑中,主要以頭孢類和大環內酯類為主,其余次之。
無論是口服給藥還是注射給藥,在所調查的3632張使用抗菌藥物出方中,以單一用藥為主,占到49.15%,二聯用藥次之,占39.92%,三聯用藥只占10.93%。
通過表1可以看出,在我院兒科門診所調查的5000張處方中,有3632張使用了抗菌藥物,占總處方數的72.64%,明顯高于衛生部2000年11月下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中規定的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應控制在50%的要求[2]。在兒科門診病人中,常見的多為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大部分為病毒所致,大量應用抗菌藥物對病程控制無益,反而有可能引發其它風險,如細菌耐藥、二重感染等[3]。應制定相應的合理規范的抗菌藥在兒科適用的規范及指導原則,來降低嬰幼兒抗菌素的使用率。
在所調查的處方中,臨床上使用的藥物多是對兒童安全性較大的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青霉素類。排在首位的是頭孢菌素類,包括頭孢克肟、頭孢地尼、頭孢泊肟、頭孢呋辛、頭孢曲松等。此類藥物抗菌譜廣,殺傷力強,且不良反應較少,品種豐富,使用方便,故臨床上采用的比較多。排在第二位的是大環內酯類,比如阿奇霉素、羅紅霉素等。此類藥物因其對酸穩定,生物利用度高,血漿濃度高,半衰期長等優點,兒科也廣泛應用。從藥物的安全性來看,未見有使用兒童禁用的藥物,如喹諾酮類,可見臨床醫生在選擇藥物方面還是比較慎重的。
在調查的處方中,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在靜脈給藥的處方中,都用上了“炎虎寧”、“利巴韋林”,但臨床上缺乏用藥指征。由于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的早期癥狀相似,為保證治療的全面性,臨床醫師往往“雙管齊下,”同時給予抗菌藥和抗病毒藥物。但這樣強調預防性用藥的結果是否安全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我院抗菌藥物的使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建議首先應該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必要時根據病原菌種類和藥敏試驗的結果有針對性地用藥,確定治療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聯用和無指征用藥。
其次,落實抗菌藥物分級使用管理辦法,限制藥物的濫用,減少耐藥菌的產生,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經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1]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9.
[2]魏紅.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J].2009,9(11).
[3]全心榮.我院兒科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J].兒科藥學雜志,2004,1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