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宇
(四川省閬中蠶種場,四川 閬中 637400)
洞庭 ×碧波系湖南省蠶桑研究所育成的雙限性雜交種,具有絲質優、解舒好、抗逆性強、單產高的特點,目前已成為我省夏秋用種的主要推廣品種之一。我場從 2000年開始引進試繁,2002年投入生產。起初,由于沒有掌握好這對品種的特點和性狀,以致繁育系數較低,通過近 10年的生產實踐,逐步掌握了該品種兩對交原種各自的性狀和飼育特點,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措施,養蠶制種成績逐年提高,見表1、表2。本文重點就洞庭 ×碧波繁育技術分析,談談幾點體會,僅供同行參考。
本品種稚蠶期,特別是洞庭,易發生小蠶,如用桑過老過嫩,收蟻工作粗放,損傷蟻體,眠起處理不當等,均易造成個體開差增大。因此,首先注意桑葉質量,稚蠶用桑以新一之瀨桑品種較宜,這是促使蠶兒發育整齊的重要條件。其次是精養細喂,做到桑葉老嫩適宜,給桑均勻,蠶體稀密適當,溫濕度適宜。第三,防止吃蒸熱葉、發酵葉、陳葉。第四,經漂白粉液浸消后的桑葉,存放時間不能過長,2小時內用完為宜,本次給桑剩余的,必須倒掉,不得留著下次用葉。
近幾年,由于蠶室改用焦煤升溫,其單位時間內發熱量較杠炭大,加之引進初期,洞庭、碧波原蠶體質較弱,易對眠中蠶造成為害。由于小蠶入眠時撒焦糠止桑,揭掉薄膜,這時蠶兒從相對濕度飽和的全防干育狀態下,暴露于濕度較干燥的環境中,即使補濕,也很難達到眠中適宜的相對濕度。因此,眠中特別防高溫和加強補濕。我們的經驗是:眠中應低于同齡飼育溫度 (1~1.5℃)為宜,一眠眠中,防止 25.6℃ (78℉)以上高溫,二眠眠中防止 25℃ (77℉)以上高溫。補濕工作應在撒糠揭膜后開始,用溫熱水澆灑地面,適當關閉門窗,減小氣流速度,努力提高四齡蠶生存率。
在 4~5齡前 3天,堅持選用優質成熟葉,洞庭、碧波用葉過嫩,易發生不受精卵和不產卵蛾。根據這一特性在蠶兒造卵時期,選采重施有機質肥料的桑葉,葉質適熟,硬化葉少,含水率偏多的桑葉,5齡后期可選用葉質偏老,水分含量偏少的桑葉。對食桑較緩慢易踏葉的碧波,給桑不宜偏厚,適當增加補給桑,防止蠶兒鉆沙,減少因除沙造成蠶體遺失。
由于大蠶期用葉量大,浸消后的桑葉不易處理干,容易造成蠶座潮濕。為此,在每次給完桑葉,立即用排風扇排濕,待箔內桑葉表面水分干后,關掉排風扇,以免桑葉萎凋,待蠶兒吃完絕大部分桑葉后,再次打開排風扇,同時多撒石灰糠勤除沙,以保持蠶座相對干燥。
經過實踐摸索,逐步掌握了碧波、洞庭的發育特點,洞庭比碧波在低于適溫情況下,經過延長,在高于適溫時,發育加快。一般碧波提前 2天出庫,在飼育期應注意調節,尤其是在原蠶基地飼育該品種時,應特別留意兩對交品種的發育進度,必須達到碧波提前一天上蔟,種繭期就好調節了。種繭期遇高溫天氣時,因洞庭的發育顯著加快,應設法將碧波調至提前見苗蛾。
對交調節上按常規辦法提頭留尾,保中間,同時應控制制種批量,應根據勞動力、設施設備,化大批為小批,減小人為損失,提高制種質量。
在生產中逐步注意到洞庭的雄蛾交配力差,易散對,蠶種不受精卵較多。對此,對洞庭的雄蛾進行重點保護,在高溫條件下,凡未用完的新蛾與折對后的舊蛾要及時進入冷藏室保護,減少體力消耗,用 13~15℃的溫度冷藏,有利于保持交配性能,減少不受精卵的發生。
對交調節過程中,如需要抑制發育快的雄蛾,應以見苗蛾進行低溫冷藏為最佳時期,要根據需抑制發育的時間決定冷藏的溫度,應防止調節過頭,冷藏要做到不擠壓,防密、防傷,防受熱。預計第2天需用冷藏的雄蛹,應在頭天下午或晚上移出低溫室放置,根據需求量,進行調溫補濕和感光處理。
從 2007年開始,我場普種生產從場內飼育的原蠶 4齡第 2天,組織勞動力,進行雌雄分離,淘汰 20%蟻量的雄蠶,將雌雄比例控制在 3∶2的范圍,雌雄蠶按常規飼養,到 5齡第 3天再次復鑒。通過近 3年的生產實踐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可大幅度提高公斤繭制種水平,節約大量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
在 5月初農村大忙季節還未開始,可以集中部分勞動力,進行鑒蠶,到了 5月下旬,農忙開始,蠶種場不需要大批鑒蛹的熟練手技工,這樣可不誤農時,又緩解了勞動力緊張的矛盾。
鑒蠶工作技術要求不高,男女老少均可,而對鑒蛹的人員選擇性大,鑒蠶工效比鑒蛹快 3倍左右。

表1 洞庭繁育調查表

表2 碧波繁育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