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濟德(臺州學院圖書館 浙江 臨海 317000)
周彤彤(臨海市圖書館 浙江 臨海 317000)
根據辦學定位和學科專業設置進行圖書館藏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時期館藏圖書收藏的覆蓋程度都會影響館藏整體的實用性、完備性和系統性。為了更好地了解現有館藏學科專業教學、科研需求的圖書保障率,有針對性地探尋地方高校館藏圖書資源優化策略,有必要對近年來新收藏圖書的覆蓋率進行調查統計,利用數據分析現有館藏圖書的時空變化特征,揭示館藏圖書動態變化的原因。
館藏圖書覆蓋率是指圖書館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1年)收藏的某個類別出版圖書品種(種)的數量在該類別出版圖書品種總數量中所占的比重。用計算公式表達為:
館藏圖書覆蓋率=相關類別館藏圖書一定時期收藏品種數量/該類圖書一定時期出版品種總數量×100%
圖書館新收藏圖書的覆蓋率能用于及時、客觀地衡量一所地方高校一定時期館藏圖書收藏的系統性和完備性。
筆者現以所在的臺州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2001-2008年新收藏紙質圖書為對象,利用ILASII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1]對新收藏的館藏圖書品種數量進行逐年分類統計,并結合當年各個類別圖書出版的實際情況,計算出各個類別收藏圖書的覆蓋情況,同時分析現有館藏圖書的時空變化特征,揭示館藏圖書動態變化的原因,為合理、科學地制定地方高校館藏圖書與學科專業教學和科研需求相適應的優化策略提供參考。
2.2.1 各類別新收藏圖書年度覆蓋率
(1)館藏各個類別圖書品種數歷年增量 根據我館2001-2008年間各個類別新收藏圖書品種數量的統計(見表1)可知,我館8年共收藏圖書357 571種;從館藏資源內部結構看,8年收藏圖書品種數量增加最多的是I類,有59 006種,占全部新增館藏圖書品種總數量的16.5%;其次是T類,收藏圖書56 214種,占全部新增館藏圖書品種總數量的15.7%;然后是G、F、K、H、R類,排行前7位的大類(I、T、G、F、K、H、R)總計新收藏圖書247 956種,占全部新增館藏圖書品種總數量的69.3%;收藏圖書最少的是V類,只有259種,僅占全部新增館藏圖書品種總數量的0.07%;其次較少的是E、U、A、P等類圖書。
(2)我國各個類別圖書品種歷年出版數量 由于我館圖書是按中國標準書號著錄的,所以我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的信息統計數據,采用2001-2008年度按使用標準書號的22類全國年度出版圖書品種數量統計(見表2)進行對比分析。

表1 我館2001-2008年館藏各個類別圖書品種數年增量(單位:種)

表2 我國2001-2008年各個類別圖書品種歷年出版數量[2] (單位:種)
(3)館藏各個類別圖書年度覆蓋率 通過對我館2001-2008年各個類別收藏圖書的品種數量與按使用標準書號的22類全國年度出版圖書品種統計數進行圖書收藏的年度覆蓋率計算,所得歷年的收藏圖書覆蓋率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年度平均覆蓋率在50%以上的圖書類別是C、I、B、N、O、A、Q類,具體分別為50.4%、53.6%、54.2%、55%、55.5%、66.6%和76.9%;年度平均覆蓋率在20%-50%之間的館藏圖書類別有F、V、Z、D、T、E、H、R、P、X、K類;年度平均覆蓋率在20%以下的有G、J、S、U類,其中最少的是G類,年度平均覆蓋率僅4.7%。

表3 我館2001-2008年各個類別館藏圖書年度覆蓋率(單位:%)
2.2.2 新收藏圖書年度覆蓋率變化
(1)時間變化
2001-2008年各個類別新收藏圖書品種數量總的呈增長趨勢(見表1),而其年度覆蓋率卻有升有降(見表3),其中呈上升趨勢的有I、N、R、T、U、V、Z類圖書,除此之外的15類館藏圖書年覆蓋率則呈下降趨勢。在使用標準書號的22類館藏圖書年覆蓋率中,文學(I)類由40.1%上升到86.7%,上升了46.6個百分點;自然科學總論(N)類由38.1%上升到93.0%,上升了54.9個百分點;醫藥衛生(R)類由8.3%上升到27.4%,上升了19.1個百分點;工業技術(T)類由19.0%上升到22.2%,上升了3.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U)類由3.0%上升到12.2%,上升了9.2個百分點;航空、航天(V)類由12.6%上升到22.4%,上升了9.8個百分點;綜合(Z)類由7.3%上升到20.3%,上升了13個百分點。館藏圖書年度覆蓋率的具體上升趨勢見圖1。

除以上述類別的館藏外,其他類別圖書年度覆蓋率均呈下降趨勢,其中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下的有:社會科學總論(C)類由61.9%下降到58.4%,下降了3.5個百分點;政治、法律(D)類由23.9%下降到19.9%,下降了4個百分點;軍事(E)類由33.4%下降到29.1%,下降了4.3個百分點;經濟(F)類由17.8%下降到17.6%,下降了0.2個百分點;文化、科學、教育、體育(G)類由7.6%下降到3.5%,下降了4.1個百分點;藝術(J)類由20.6%下降到19.7%,下降了0.9個百分點;天文學、地球科學(S)類由34.8%下降到25.3%,下降了9.5個百分點。從圖2可以明顯地看出館藏圖書年度覆蓋率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下的類別具體變化趨勢。

館藏圖書年度覆蓋率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的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A)類由71.4%下降到34.3%,下降了37.1個百分點;哲學(B)類由100.7%下降到54.8%,下降了45.9個百分點;語言、文字(H)類由44.4%下降到17.1%,下降了27.3個百分點;歷史、地理(K)類由50.9%下降到38.7%,下降了12.2個百分點;數理科學、化學(O)類由75.4%下降到48.0%,下降了27.4個百分點;生物科學(Q)類由90.2%下降到51.6%,下降了38.6個百分點;農業科學(S)類由23.5%下降到8.8%,下降了14.7個百分點;環境科學(X)類由56.8%下降到26.9%,下降了29.9個百分點。由圖3可以明顯地看出館藏圖書年度覆蓋率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類別的變化趨勢。

(2)空間變化
由于圖書經費劃撥、學校規模發展、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和年度圖書出版品種數量猛增等原因,一定時期內地方高校館藏圖書不同類別之間的收藏空間變化可能存在差異,為此,可以利用館藏圖書收藏相對變化率(R)來定量分析館藏各個類別圖書資源變化情況的差異。館藏圖書收藏相對變化率(R)按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Ua、Ub分別表示學期初和學期末各個類別館藏圖書資源收藏品種數量;Ca、Cb分別表示學期初和學期末使用中國標準書號的全國各類圖書資源出版品種總數量[3]。
根據統計數據,利用館藏圖書收藏相對變化率(R)對各個類別圖書資源覆蓋變化情況加以計算,其所得結果與歷年統計(即表3數據)是一致的。2001-2008年間,I、N、R、T、U、V、Z類的館藏圖書收藏相對變化率(R)大于1,圖書館圖書收藏品種數量變化幅度較大,并且大于全國相同類別圖書資源出版品種總數量的變化幅度,圖書收藏品種數量的覆蓋率呈上升趨勢;反之,其他類別的館藏圖書收藏相對變化率(R)小于1,圖書館圖書收藏品種數量相對變化幅度較小,并且小于全國相同類別圖書資源出版品種總數量變化幅度,圖書收藏品種數量的覆蓋率呈下降趨勢(見表4)。

表4 2001-2008年館藏圖書收藏變化情況
首先,隨著地方高校規模的擴大,讀者人數快速增加。我校原來是師范專科學校,原有全日制在校生1 600多人、教職工600多人,而現在已有在校學生14 000多人、教師職工1 200多人,圖書館讀者人數增加近7倍。其次,學科專業的拓展和學科專業數量的增設使館藏資源增多。我校自合并、專科升本科后,以省、市重點學科為依托,以文理專業為基礎,穩步拓展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等與地方支柱產業、主導行業關聯度大的應用型專業,從原有的學科門類4個、本科專業7個、專科專業18個發展到現在的本科專業34個,而且其中省級以上重點專業6個,校級重點專業9個。相應拓展及增設的學科專業所配套的圖書館藏資源與教學、科研需求的圖書館藏資源建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和變化。再次,讀者對各種圖書信息資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地方高校學生讀者為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僅需要瀏覽大量專業用書及與專業教學相關圖書,同時還需要多層次的教學參考圖書及介紹各種就業生存技能的課外閱讀圖書。為此,圖書館需購置相應滿足讀者各種需求的館藏圖書,這促使地方高校圖書館某些類別圖書收藏的覆蓋程度發生了轉變[4]。
一個圖書館在經費充足的情況下可以不斷增加收藏圖書的品種總量,以使館藏覆蓋率和復本都能夠達到滿足各類讀者需求的程度。當圖書經費投入充足時,圖書館會盡可能全面地收藏各學科的各類圖書,以致所收藏圖書的年度覆蓋程度比較高。例如,我校為了通過專科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及本科教學評估,近年來的圖書資源建設經費比較到位,最近3年投入的紙質文獻購置費就達1 200多萬,因而出現2003年度的圖書收藏覆蓋率有很多類別超過100%的情況。但地方高校圖書館的圖書經費總量投入的增長幅度畢竟有限,圖書資源建設經費的短缺現象仍較為普遍并將繼續存在,隨著學校規模的進一步發展、圖書價格的持續上漲,地方高校圖書館收藏圖書的品種數量相應會受到限制,也必然會對館藏圖書各個類別的覆蓋程度產生影響。
學科專業是地方高校根據辦學定位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而拓展設置的,具有專業方向的多樣性和多層次結構的特點。由于讀者需求在內容、類型、深度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館藏的圖書配置也按專業的不同類型、不同級別來收藏,重點專業重點收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收藏圖書類別的覆蓋率。首先,新設置專業相對應的類別圖書收藏的覆蓋程度相對完備。我校隨著辦學定位的進一步明確,學科專業從師范類為主轉向綜合性學科方向發展,學校新設了醫學院、建工學院、機械學院等,開設了許多與理工科相關的學科專業。這些學科原有館藏圖書數量相對薄弱,基數太小,再加上知識的不斷更新,新開設學科專業教學和科研的迫切需要,我館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相應的醫藥衛生(R)、工業技術(T)、交通運輸(U)、航空航天(V)等類別圖書的收藏力度,館藏圖書年度增長幅度較快,新收藏圖書年度覆蓋率就完備些。其次,調整、縮減的學科專業對應類別的圖書收藏覆蓋程度呈下降趨勢。例如,我校與師范類專業相關的文化、科學、教育(G)、語言(H)、文學(I)等類圖書收藏量就隨著學科專業的調整有所縮減,收藏圖書的覆蓋率相應就有所下降。
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文獻產出量正在迅猛增長,相關類別年度圖書出版品種數量的劇增對地方高校館藏類別圖書收藏的覆蓋程度影響較大。僅按使用中國標準書號部分出版圖書品種數量統計,2001-2008年全國出版圖書品種總數量是1 691 959種(見表5)。由于目前國內出版領域缺乏行業規范,致使圖書出版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各個類別的出版圖書品種數量不盡相同,多則數萬種,少則百來種。例如,2008年全國出版的274 520種圖書中,出版種數在萬種以上的有D、F、G、H、I、J、K、R、T 9個大類,共243 509種,占全國出版圖書品種總數量的88.7%,其中最多的是G類,有95 954種;而出版品種數量在千種以下的只有A、E、N、V 4個大類,總共有2 133種,僅占全國出版圖書品種總數量的0.8%,其中最少的是航空、航天(V)類,只有241種。圖書出版的品種數量直接影響地方高校館藏圖書收藏的覆蓋率,收藏年度出版品種數量多的圖書比收藏年度出版品種數量少且類別完備的圖書的難度要大得多。實際上對地方高校圖書館來說,憑自身的財力很難做到對年度出版品種數量多的類別圖書的完備收藏。

表5 2001-2008年全國出版圖書統計表(單位:種)
統計分析結果表明,8年來我館圖書收藏的品種數量總體上呈增長趨勢,而且館藏圖書類別之間變化差異明顯。例如,I、N、R、T、U、V、Z類的圖書相對變化率較大,是館藏圖書資源年度覆蓋率上升的主要類別;而A、B、G、H等15個類別的圖書相對變化率較小,是館藏圖書資源年度覆蓋率呈下降趨勢的主要類別。造成館藏圖書資源類別之間年度覆蓋率變化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地方高校規模發展迅速、圖書經費增幅有限、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和圖書出版品種數量猛增等。
4.2.1 重視館藏圖書與學科專業的依存程度
科學知識和讀者專業需求的系統性要求地方高校圖書館在資源保存和配置上盡力保持學科資料的完備性和連續性,收藏的館藏各個類別圖書有一定的學科覆蓋程度。圖書館應明確地方高校的辦學層次、規模和定位,特別是重點學科、特色學科、新建學科及交叉學科的建設方向,對比現有館藏各個類別圖書與學科專業的互相依存程度,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館藏圖書年度配置計劃,爭取圖書資源購置經費的不斷遞增,確定收藏圖書相關類別的范圍、品種、復本和標準,使館藏圖書資源的各個類別品種覆蓋程度既能保證專業之間館藏資源的相對均衡,保證讀者學科專業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又能從學校迅速發展的長遠目標考慮,對重點專業所需類別的館藏圖書資源加以傾斜,做到用不同的覆蓋比例去要求不同類別圖書的收藏,統籌兼顧,科學發展[5]。
4.2.2 用虛擬的館藏圖書資源提升覆蓋率
圖書館藏有一定覆蓋率的圖書是高校教學、科研的必備條件,但地方高校本身固有的地方性及所在區域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圖書館經費保障機制有別于其他名牌高校,不可能有充足的資金保證圖書收藏覆蓋率的完備。以往用增加館藏圖書的復本量來滿足讀者對各種類別圖書需求的做法,在目前的信息環境下似有不妥。因此,地方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本校學科專業的具體情況,對讀者大量急需而且復本量難以滿足需求的圖書資源,如英語四、六級考試用書(H類)、計算機等級考試用書(TP類)、畢業設計用書等,通過加大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收藏力度,用虛擬的館藏圖書資源加以補充,解決館藏圖書覆蓋程度方面存在的有關問題,實行館藏資源實體與虛擬互補,協調發展,提升館藏圖書資源的覆蓋程度[6]。
4.2.3 實現區域高校圖書資源共建共享
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可能收藏所有的文獻資源,面對現實社會的無限需求和圖書館有限的收藏能力,只有實行收集和保存的分工協作,才能提高整體文獻資源收藏的完備程度。地方高校圖書館應逐步整合現有的各類區域性文獻資源,實行統一的收藏編目,加強并完善館際互借,擴大地方區域內高校之間的圖書館業務交流,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相互彌補,以避免傳統圖書館資源建設中存在的“你有我也有,你缺我也缺”的局面,進而使館藏圖書資源的各個學科覆蓋程度得到擴展[7]。
[1]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 .4版.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199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信息統計[EB/OL] .[2009-08-31] .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464/List-1.html.
[3] 劉建飛,楊勤科,梁 偉,等.近三十年來陜北黃土高原土地利用動態變化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09(2):112-116.
[4] 肖希明.信息資源建設[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5] 馮濟德, 周彤彤.地方高校館藏圖書學科專業依存度比較分析[J] .圖書館建設,2009(10):23-26.
[6] 王紅玲, 張齊增,孫孝詩.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整合開發[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7] 國家圖書館發展研究院.轉型期圖書館工作研究[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