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泉,孫碧江,張永瑞,胡惠蘭,徐成濤,馬元俊
(云南省昭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為控制麻疹疫情,如期實現2012年消除麻疹目標,2008年10月昭通市統一組織麻疹疫苗強化活動,昭通市衛生、教育行政部門制定麻疹強化免疫實施細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技術支持和保障,組織全市麻疹免疫強化,現將效果分析如下:
來源于昭通市疾MV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統計報表,麻疹IgG抗體測定,麻疹疫情專報系統,疫情監測系統相關資料。
MV疫苗強化免疫前后的接種情況,麻疹IgG抗體水平,MV疫苗強化免疫前后的麻疹發病率進行比較,資料統計及卡方檢驗用SPSS 13.0統計處理。
全市8月齡至14歲兒童應種1332309人(其中學齡前兒童377167人,在校生945779人,輟學兒童是9363人),除有禁忌癥的兒童未及時開展接種外,實際接種1310172人,接種率為98.34%(其中學齡前及輟學兒童應種386530人,實種376777人,接種率97.48%;在校學生應種945779人,實種933145人,接種率98.67%)。“0劑次”兒童應種37885人,實種36787人,接種率97.10%;“1劑次”兒童應種419279人,實種409738人,接種率96.89%;“免疫史不詳”兒童應種133521人,實種132174人,接種率97.72%。
MV強化免疫活動后,按照麻疹監測方案,抽取30%的縣,每個縣按照好、中、差鄉鎮各抽取2個鄉鎮進行MV強化免疫活動后的麻疹IgG抗體測定,共抽取3個縣24個鄉鎮1053名兒童進行檢測,監測結果(表1)。
MV強化免疫活動后,發病率由2008年的14.92/10萬,降到2009年的0.69/10萬(χ2= 640,P<0.001)差別顯著(表2)。
昭通市麻疹發病人群主要為散居兒童和學生。2008年實施MV強化活動后,學生人群發病情況見表3。
2008年以前,發病人群主要是8月齡~14歲,占95%左右;8月齡~3歲兒童,占75%左右,并多呈現集體暴發疫情。實施MV疫苗大規模免疫接種后,兒童發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他年齡組人群沒有明顯變化。
2008年全市111個鄉鎮發生麻疹疫情,占全市143個鄉鎮的 77.6%;麻疹強化免疫活動后,發病區域迅速縮小,2009年僅有26個鄉鎮發病,占全市鄉鎮總數的18.2%。
2008年以前,昭通市麻疹疫情具有明顯季節性,每年冬春(9~4月)兩季是麻疹發病高峰,平均發病數占全年總數的 86.3%;2008年實施麻疹疫苗免疫強化活動后,消除了明顯的季節高峰,各季節發病構成比差距縮小。

表1 昭通市麻疹IgG抗體水平測定統計表
結果顯示,昭通市MV疫苗強化免疫收到明顯效果,發病率從2008年前的10/10萬以上,下降到2009年的0.69/10萬,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體陽性率顯著升高,發病范圍縮小,季節高峰不明顯,是昭通市麻疹疫情控制在歷史最低水平,此次MV強化免疫成效顯著。
昭通市麻疹疫情特點,有明顯季節高峰,高峰在春季,低年齡兒童發病多[1]。
低年齡組兒童發病多的原因是有免疫空白存,出現免疫空白,常出現局部疫情暴發。麻疹監測系統報告,未接種過MV的發病的占15.15%,暴發疫情的調查結果更高達 44.40%[1~2]。出生兒童未及時接種,或進行了接種,但接種技術和疫苗保存條件的原因導致無效接種。
保持MV常規免疫的高接種率和免疫成功率。按照國家免疫程序加強常規接種,提高接種率和免疫成功率,對年滿8月齡的兒童及時接種麻風疫苗,18~24月齡接種麻腮風疫苗,保持 95%以上的高接種率。特別要重視外來人口的管理,尤其要提高流動兒童的免疫接種率,以切斷外來傳染源,減少易感人群的積累。

表2 2006年~2009麻疹年發病率(/10萬)

表3 2006年~2009麻疹年發病人群職業構成比(%)
統一時間,統一行動,有計劃的對適齡兒童或重點人群開展麻疹疫苗的強化免疫活動。麻疹疫苗的強化免疫活動作為麻疹常規免疫的有效補充,1~2年開展一次MV強化免疫,保證2012年消滅麻疹目標的實現。
嚴格執行入學、入托查驗接種證制度。加強學校及托幼機構的入學、入托查驗及MV疫苗的補種,保證每位漏種入學、入托兒童得到及時補種。
加強冷鏈建設,做到有效接種。全市地處云貴高原,山高谷深、居住分散,入戶接種仍然是主要的接種方式,村級必須配備冰箱,保證疫苗在冷鏈狀態下運轉。同時加強接種人員基礎理論、基本操作、基礎資料收集的“三基”培訓,提高接種質量。
加強麻疹科普知識的宣傳及健康教育工作,加強人們的健康意識,全員參與消除麻疹活動。
[1]張永瑞,曾義虎,孫碧江,等.1986-2006年昭通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J].疾病監測,2008,23(1):20-22.
[2]張永瑞,李佩琦,謝汝云,等.昭通地區一起麻疹暴發原因的調杳[J].中國計劃免疫,2001 , 7(4):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