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候 董笑影 鞏 路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外周血中凝血與纖溶之間的平衡若被破壞可導致血栓形成,對血栓形成趨勢加以檢測和積極治療,是研究SLE病理發展和尋求有效治療方法的途徑之一。銀杏葉注射液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其改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已被肯定。本研究利用銀杏葉注射液輔助治療 SLE,檢測血清 D-二聚體(D-dimer,DD)變化并探討其臨床意義。
表1 傳統治療組和銀杏葉治療組治療前后DD值比較(μg/L±s)
表1 傳統治療組和銀杏葉治療組治療前后DD值比較(μg/L±s)
觹P < 0.05
組別傳統治療組銀杏葉治療組t n t 15 15治療前586.6±183.5 563.7±179.2 0.348治療后438.7±163.1 304.6±177.0 1.902*2.411*2.689*-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6—2009年感染免疫科SLE患者共30例,均為活動期女性患者,診斷標準符合1982年美國風濕學會對SLE修訂分類標準。活動性指標采用美國SLEDAI計分標準,計分≥8分被認為是活動期。30例患者隨機分為傳統治療組和銀杏葉治療組各15例,治療時間均為3周,且治療3周后SLEDAI計分均<6分。SLE傳統治療組15例,年齡 18~43歲,平均(30.2±8.5)歲,采用傳統糖皮質激素加免疫抑制劑療法。SLE銀杏葉治療組15例,年齡20~46歲,平均(32.6±7.8)歲,在傳統療法基礎上加用銀杏葉注射液30 mL/d,加入生理鹽水250 mL,1次/d靜脈滴注。健康對照組 15 例,均為女性,年齡 19~41 歲,平均(31.2±9.3)歲,為同期健康查體者,否認感染、創傷、妊娠、腫瘤、肝病及服藥史。SLE患者在治療前1周內未使用過影響凝血、抗凝血功能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及華法林等。3組間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2.98,P>0.05)。
1.2 檢測方法 采用免疫增強法檢測DD,試劑盒購自美國Dade Behring公司,儀器為Sysmex CA-7000型血液凝固儀。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應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組內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相關分析應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DD比較 銀杏葉治療組與傳統治療組在治療前DD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的(189.5±102.9)μ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分別為7.342和7.033,均P<0.01),2治療組治療前DD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DD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銀杏葉治療組在治療后的DD水平比傳統治療組明顯減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組SLEDAI計分與DD值相關性分析 傳統治療組和銀杏葉治療組治療前SLEDAI分別為9.3±5.7和9.1±5.6,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566,P>0.05);該活動性指數與治療前2組的DD值均無直線相關關系(r分別為0.372 和 0.363,均 P>0.05)。
SLE以結締組織纖維蛋白變性和壞死性血管炎為基本病理改變,許多臨床表現和并發癥與血栓形成有關。在凝血以及纖溶過程中,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生多種復合物,其中一種就是DD,它是確定體內有無血栓形成及繼發纖溶的指標,其變化可以作為體內高凝狀態和纖溶亢進的標志。本研究顯示,SLE患者在治療前DD水平較健康對照組顯著增高,提示SLE活動期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并引起繼發纖溶亢進。其原因可能與如下因素有關:血循環中抗體與血管內皮磷脂結合成循環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導致外源性凝血機制活化[1]。SLE患者IgM型抗心磷脂抗體可使凝血酶Ⅲ(AT-Ⅲ)活性降低,并能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從而影響調節蛋白——蛋白C(PC)-蛋白S抗凝通路[2]。這樣,凝血系統處于明顯激活狀態,凝血酶大量生成,使血液處于血栓前狀態;于是纖溶系統啟動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導致纖溶酶原活性增強,使纖維蛋白降解加快,這樣就會使DD生成增加。本研究還顯示,治療前SLEDAI與DD值之間并沒有直線相關關系,說明DD值雖可反映SLE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但是這并不是SLE發病的唯一因素。
銀杏葉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和萜內酯類,可清除機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抑制細胞膜的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3]。本研究顯示,SLE傳統治療組和銀杏葉治療組的DD值在治療3周后均比治療前顯著下降,而且銀杏葉治療組比傳統治療組下降更為突出。傳統治療中的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能夠控制血管炎的發展,有效改善高凝和纖溶亢進狀態。由于銀杏葉具有抑制血栓素A2生成、降低循環阻力、減少血小板聚集及促纖溶活性的作用,并對內外源性凝血系統均有抑制作用[4],因此也能抑制血栓形成,并使DD值下降更加明顯。文獻報道銀杏葉有效成分可以使血液中AT-Ⅲ、6-酮-前列腺素F1α增加,而血栓素B2降低,使血管內抗凝物質增加[4]。因此,銀杏葉注射液對于SLE有一定的治療價值,但有關銀杏葉在其他結締組織病中的治療意義,還需進一步探討。
[1] Salazar Paramo M,Garcia de la Torre L,Fritzler MJ,et al.Antibodies to fibrin-bound tissue-type plasminoggen activator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rmatosu.s are associated with Raynaud’s phenomenon and throm-bosis[J].Lupus,1996,5(4):275-278.
[2] 王杰,殷文金.SLE患者ACA與D-二聚體檢測及意義 [J].江蘇醫藥,1997,23(6):417-418.
[3] Fan PS,Gu ZL,Sheng R,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quercetin on proliferation of hum an microvas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J].Acta Pharmacol Sin,2003,24(12):1231.
[4] 龔曉健,李運曼,卞惠敏,等.銀杏葉內酯抗血小板聚集與抗血栓作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6,11(7):82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