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長虹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她曾是一名普通的下崗職工,如今辦起了兩所國家二級幼兒園,安排幼教人員等87人就業,接收入托孩子達690多名。她就是陜西省再就業明星、雁塔區婦聯嘉祥幼兒園園長潘長虹,全國婦聯授予她“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1998年7月,26歲的企業骨干、連續5年的先進工作者、西安市物資局系統優秀團干部潘長虹,由于所在企業嚴重虧損而下崗,面對這一嚴酷的現實,她決心發揮幼師畢業的優勢,實現原來曾有過創辦一所幼兒園的理想。
經過反復實地考察、精心策劃,她將籌辦幼兒園的場地鎖定在當時還缺少幼兒教育的西安明德門小區,沒有資金,向親戚朋友借款5萬元,辦起了一個家庭式的幼兒班。
如果說辦園的辛苦只是勞其筋骨,那還不能稱之為艱難,最讓潘長虹感到艱辛的是行業的競爭。到2004年底,明德門小區不斷建設,七所幼兒園先后開辦,面對競爭,她拿什么去比拼?從有眼淚到沒有眼淚,從放棄到絕不放棄。
潘長虹已從體力型的園長成長為管理型的園長,她要辦一所低收費、高質量、新理念的新型幼兒園。
2005年7月,潘長虹選定了一個面積3500平方米、基礎設施較高的園舍,為保證9月份的招生,必須在兩個月完成。談何容易,為了施工質量,她現場督辦,站在烈日下,一站就是一天。指揮、協調、采購、搬運……兩個月的暴曬,使她得了嚴重的日光皮炎,當大夫用鉗子把幾十個毒疹子連根撥起的時候,鮮血淋淋。2個月后,從場地、校舍、功能室、設施配備一次到位,能入托450名孩子,趕超時代的“嘉祥第二幼兒園”誕生了。
她精心對待每一位孩子,張奧小朋友,因出生缺氧,走路不穩,說話不清,在別的幼兒園受歧視,潘長虹接納了這個孩子,并對他進行特殊的照顧和教育,經過四年的努力,張奧小朋友走路已很穩,會珠心算,語言表達能力也明顯提高,一個曾被社會歧視的孩子,在嘉祥找到了他成長的沃土。有一名下崗女工找到潘長虹,請求把因經濟困難無法上學的孩子送進幼兒園,托費可否拖欠,潘長虹二話沒說就接納了這個孩子,已至于孩子幼兒園畢業一年后,家長才還清托費。
12年的創業歷程過去了,潘長虹感言:創業路的確是一步一個坎,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堅定的走過去,就一定能成功。她坦言要把兩所幼兒園辦成全省乃至全國的幼教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