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農貿集市賣服裝,到發展成擁有五大品牌系列、180多個品種、600多個銷售網絡,每年銷售額過億元,向國家納稅280多萬,員工達300多人的陜西路安特實業有限公司。農家女子于鳳玲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敢闖敢干,自強自立,成為一個巾幗創業的佼佼者。
出身農家的于鳳玲,生來就有一股子“倔”勁,從小就被鄉親們親切地譽為假小子。高中畢業后的第二年,她靠著自己的一股“闖”勁,在自己的家鄉啞柏鎮第一個做起了服裝生意,并于1980年創辦了十幾人規模的周至床上大華紡織品公司,從此開始了她人生的第一次創業歷程。
經過幾年的創業發展,在全國剛剛興起萬元戶的初期,她已經有了10萬元的積蓄,最先嘗到了“闖”和“學”的甜頭。然而到了1983年,于鳳玲看到這個行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時,就只身一人南下了解市場,學習南方人的經營理念,創業進入第二階段期。
于鳳玲每次外出進貨都是擠火車、倒公交,經常是精疲力盡、頭暈腦漲,但她從不知什么是苦和累。1987年,由于市場出現波動,企業遭受了高達數萬元的損失。“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性格剛強的于鳳玲不但沒有被困難擊倒,反而更加堅定了創業的決心和信心。她通過銀行貸款,向朋友借款,走南闖北“逛”市場,“搬”別人成功的模式,很快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優質的服務和先進的銷售方式搶占了一方市場。
作為一名企業家,于鳳玲為自己樹立起了誠信的金字招牌,企業和本人都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和高度贊譽。她在人民大會堂作報告時,說過的一句話發人深思:“只會賺錢的叫老板,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的人,才是真正的企業家。”
近年來,于風玲的公司先后向社會捐資助學、扶貧幫困,以及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就達200多萬元,特別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一次性捐款數萬元,她被評為未央區的“5·12先進個人”。2008年12月,她在家鄉捐資修建了一座慈安橋,曾多次被中央、省市媒體報道。2004年,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鑒于于鳳玲多年來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授予她個人“愛國企業家”榮譽稱號,2006年被評為西安市政協委員;2007年當選為西安市工商聯合執委委員;2008年2月當選為陜西省慈善協會理事;2008年3月被評為“西安創業女性十大明星”;2008年12月被西安市未央區辛家廟評為“先進個人”; 2009年1月當選為北京市陜西企業協會副會長。
于鳳玲敢為人先的精神,寫出了人生一個個輝煌。祝愿她創業之路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