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大開發10年來,陜西的教育事業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其中有哪些經驗可供西部其他省份借鑒,當前又面臨著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西部大開發即將到來的下一個10年,陜西的教育事業又將迎來什么樣的機遇,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又是如何考慮的?為此,記者采訪了陜西省教育廳廳長楊希文。
楊希文表示,陜西作為傳統的教育大省,歷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建設西部強省,實現“科教強”的奮斗目標,這為陜西的教育事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陜西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礎教育取得歷史性成就。全省現有小學14185所,在校學生286.48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59%,專任教師18.09萬人,學歷合格率99.19%;普通初中1968所,在校學生194.2萬人,適齡少年入學率98.55%,專任教師11.69萬人,學歷合格率97.35%;有普通高中615所,已建成標準化普通高中203所,在校學生94.69萬人,專任教師5.22萬人,學歷合格率89.59%;幼兒園2813所,在園幼兒55.0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34所,在校殘疾兒童8827人。
二是職業教育發展取得新突破。陜西現有獨立設置高等職業學校37所,在校學生36.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676所,在校學生80萬人; 按人口總數比,每10萬人口中職教招生數與在校生數,均居西部第一。
三是高等教育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作為教育大省,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幫助高校破解了制約發展的一系列突出問題。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7所,軍事院校7所,成人高校19所,獨立院校12所;有3所高校進入“985工程”,8所高校進入國家“211工程”,分別位居全國第三和第四位。
四是民辦教育發展居全國前列。全省現有各類民辦學校4853所,在校學生136萬人,教職工8.8萬人,累計固定資產119億元,經過多年的發展,陜西民辦教育已經形成了多元投資、共同發展的教育格局,僅民辦高校和教育機構就達37所。
五是素質教育全面推進。高校黨建工作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發展大學生黨員勢頭良好。中小學德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改進,各級各類在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遍增強。
六是教育經費逐年增長。近年來,各級財政對教育投入累計達1039.36億元,年均增長33.39%,其中單2008年就達308.23億元,是2003年的3倍。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陜西省級財政教育預算達261.75億元,也就是說,當地財政平均每支出100元就有20.8元花在教育上。
楊希文坦言,陜西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不相適應”:教育經費投入與優先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教育結構與協調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教育教學質量與“科教強”的要求不相適應。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教育優先發展的機制尚待進一步完善;二是教育結構亟待優化;三是素質教育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四是教師隊伍建設亟須加強;五是教育公平的問題依然突出。
楊希文表示,在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內,陜西省教育廳也將按照建設西部強省和構建和諧陜西的統一部署,努力推進全省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要統籌城鄉教育、區域教育,統籌各類教育,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統籌教育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盡快建立起符合陜西發展需求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