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廈門外國語學校,福建廈門 361012)
物理教學離不開習題教學,因此習題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十分重要.可以說大部分教師都會說自己是反對題海戰術的,但是現實中題海戰術仍是中學教學的主流,題海戰術是人人喊打,卻仍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是因為大多數教師還是認為它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方法,如果教師能從思想上認識到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也有可能取得一樣或更好的成績時,才能使教師真正讓學生跳出題海.
題海戰術耗時過多且不適應現在能力型試題的要求,能力型的試題沒有固定的模式,難有現成的方法和套路可以套用,思維水平高,運算量較小,能有效展示考生的思維水平和創造意識,完成這樣的試題需要有能力的培養,依靠“題海戰術”是難以奏效的,還可能形成固定的模式.筆者開始教學時也使用了“題海”的方法教學,并運用“一題多解”等教學手段來讓學生知道盡可能多的方法、見過盡可能多的題型,也用此法取得不錯的成績,前10年所帶的5屆高三有4屆物理平均分較好,但學生學習物理耗時過多、高分不夠突出一直是筆者心中的缺憾.近年來,筆者分步驟減少題量,在習題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目的是減少高考復習中學生完成的習題量,研究習題教學有效性,使學生不因減少做題而影響高考成績.以下簡述具體做法和成效.
理解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筆者多次參加各屆畢業班工作會議,均能聽到重視雙基,加強物理概念教學的聲音.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高考的壓力下,重規律、輕概念,是當前中學物理教學的一大通病,主要是按傳統教學中對待物理概念教學,只求講清楚,甚至照本宣科,常常忽視了概念在物理學中的基石作用,忽視了包含于其中的科學思想和方法,更談不上通過概念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則死記硬背,理解水平僅停留在字面上,認為物理概念不過是名詞解釋,即使掌握得較好的學生,也常常是盲目地通過習題反復“試誤”而零星“深化”.筆者有一個觀點,高考的好題都是學生沒有見過,但從課本中的概念出發就能解決的題目,如交變電流的有效值的計算,1995年高考第11題在當時來說就是一個好題.
圖1表示一交變電流隨時間而變化的圖像.此交變電流的有效值是


圖1
在1995年高考之前許多教師可能會教學生有效值就是最大值除以認為這樣可以省下時間去做更多的題,而不重視“交變電流有效值是和它熱效應等值的恒定電流值”這句話的理解.在近年來的教學中,筆者在概念理解上多花時間取代用多做題來理解概念的做法,從結果上看,能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
筆者認為學生認真完成一道從未“見過”的題目,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的作用遠大于完成一道學生“見過”的題目.現在好題應該說還是不少的,可學生如果用兩本參考書的話可能會發現練習的重復程度是很高的,高考復習教學離不開物理習題教學,大家常說應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成績的壓力下,教師重視學生解題量,部分教師為了學生能在考場上考題盡量多的“見過”,在復習中不只是讓學生多做,如果沒有時間做就讓學生多“看”的方法來見足夠的題量,不珍惜初次見題的機會,減少了“建模”能力培養的機會,這是題海的一個弊端.在近年的教學實踐中力爭讓學生跳出題海,重視題目的精選和“節約”使用.
在復習后期有陌生的好題對提高學生的能力作用明顯,平時要注重完成習題的有效性,保留陌生的好題.復習的過程學生要做大量的練習題,但并不是題做得越多,復習效果就越好.練習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查找知識和分析過程中的漏洞.學生做題不能只重視結果和結論,更要重視過程,要知來龍去脈,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如果沒有時間完成還不如不做,不能只求見過,筆者認為那是浪費好題,在復習中是否有學生沒有見過的好題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要求教師要精選習題、作業分為必做和選做兩個層次由學生按自己的能力和時間的不同分層次完成,筆者在教學中一般不布置強求完成的作業,卻有布置不準做的作業.從高考的實際情況看,不少學生一旦遇到與生活、社會、現代科技相聯系,問題情境新穎的題目,雖然解決問題需要的邏輯推理或數學計算技能并不難,但卻難以下手,而有些邏輯推理和數學演繹技能要求較高的“模式化”的題目,學生則容易解決,形成易題不易,難題不難的現象.如2006年高考第23題得分率還不如高考備用卷(建甌市因水災推遲高考,相應位置考的是圓周運動、機械能守恒和平拋運動的結合的一道綜合題),兩題得分率對比大出大學教師的預測,卻在中學教師的預計之中,因后者雖難卻是高考總復習中的常見題,得分率高在情理之中.我們不可能高考題均見過,新題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意義重大.
大部分教師都會說自己是反對題海戰術的,但是現實中題海戰術仍是中學教學的主流.題海戰術耗時過多且不適應現在能力性試題的要求,能力型的試題沒有固定的模式,難有現成的方法和套路可以套用,思維水平高,運算量較小,能有效展示考生的思維水平和創造意識,完成這樣的試題需要有能力的培養,依靠“題海戰術”是難以奏效的,還可能形成思維定勢,在高考考場上也經常出錯而影響成績.如2002年高考理綜最后1題,許多學生按平時做題的習慣不認真看題,認為是將 A、B之間的線燒斷,看錯一個字母高考25分就沒了,當時很多優秀的學生向筆者抱怨說會做這題,卻看錯題目而失去上名校的機會.可能有教師認為學生做錯這些題是因為訓練量不夠,準備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大訓練量,而筆者的觀點是學生題做多了必然時間緊,容易養成套題和不認真審題的習慣.
探索習題教學的有效性有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減少習題量.在實踐中筆者逐步減少學生的習題數量,精選習題的結果,不但不影響高考平均成績,尖子生還有明顯的提高.
學習的主動性在習題教學中至關重要,在對中學物理知識全面盤點并融會貫通的情況下,更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復習的過程中筆者試用不強求學生完成作業的方法,學生做多少由他們自己定,效果很好,學生學習主動了能大幅度提高效率,同時保存了陌生的好題,為今后“建模”能力的培養保留了更多的機會.當然,在教學中也會遇到不自覺的學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工作技巧.筆者常用的一種方法是:在一段時間內,選幾個不夠自覺的學生在思想上、作業的完成質量等方面進行重點“照顧”.因筆者平時很少對他們使用此法,偶爾一用效果明顯,這些學生在短期內成績大都會有明顯的提高.原來與他們同水平或高一點的同學會有觸動,學習的主動性也會提高.如此相互促進,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讓絕大部分學生能主動學習.
學校管理層、教師和學生家長在思想上和管理上認識到位,才能讓改革者的壓力不會太大.階段性考試出卷要簡單,不能讓多見題的學生占太大的優勢,學校、教師要能客觀分析成績,不能唯分數論,只依據過程成績判斷一個教師,特別是開始學習物理的階段太重視分數的話會有許多急功近利、殺雞取卵的做法,因在過程評價中教師出卷不可能與高考一樣題意較新,在學生做題較少的階段都用成題考試時,題海的作用自然體現出來.當然學生的高考成績對學生一生影響關系重大,筆者認為不能將學生當實驗品,教師只能用自己認為的最佳方法教學生,所以研究只能是比較穩妥的分步驟完成.
近幾年來筆者在教學中越來越大膽地減少作業量,從所任教的學生在高考中成績突出,應能說明少布置作業而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也可取得好的成績.同時用此法輔導物理奧賽效果也很好,長遠效益也明顯,參加奧賽的學生除保送外,參加高考的成績進步也顯著,而且絕大部分上大學后還學與物理有關的學科,筆者認為是終身受益.從今年各地高考試卷來看,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基礎,注重能力的培養.給教師的啟示是,注重平常教學,抓基礎,不要搞題海戰術也能考好高考這份卷子;給學生的啟示是,只要平常認真聽課,認真完成實驗,認真完成作業,基本功扎實了,高考就能考好!不必用題海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