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平張 丹
(1.天津外國語學院圖書館,天津 300270;2.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湖南 長沙 410081)
肖 平 助理館員,發表論文兩篇。
張 丹 1983年生,圖書館學碩士,發表論文1篇。
危機管理是當前企業管理理論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從廣泛意義上講,危機管理包括對危機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1]。傳統危機管理強調對危機反應的管理,指向事發后緊急處理,但是畢竟造成了損失,所以危機管理的重點應在于預防并構建預見性、靈敏迅捷的預警機制。競爭情報系統是企業危機預警和避免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預警,完善競爭情報系統的預警機制,能最大限度做到防患于未然,還能在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實際上,預警(early warning)應該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識別和管理競爭風險,減少不確定的潛在因素的負面影響,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面對商業風險和競爭沖擊;另一方面,預警還能識別和把握機遇,迅速把相關任務落實并盡快采取措施。這兩個方面統一在組織目標和競爭優勢中,但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從前一層含義來分析預警的。競爭情報的目的和功能與預警都是相同的,競爭情報是指“為達到競爭目標,合法而合乎職業倫理地搜集競爭對手和競爭環境的信息,并轉變為情報的連續的系統化過程”[2]。競爭情報的研究是通過信息活動跟蹤、收集、分析和處理各種可能對企業發展、決策及運行產生影響的信息,提煉出本企業及主要對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劣勢和機會的關鍵情報,預測將要發生的情況,以便企業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制定決策,并根據競爭環境的變化調整戰略,避免危機,保持競爭優勢。競爭情報與預警在特征上具有一些相似性,比如針對性、前瞻性、對抗性等,競爭情報的開展有效地提高了企業危機預警的能力,二者的分析和研究方法也可相互借鑒,我們應該將二者結合起來加以理解。
競爭情報的獲取、生產和傳播是通過競爭情報系統來完成的。競爭情報系統是以人的智能為主導、信息網絡為手段、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的人機結合的競爭戰略決策支持和咨詢系統[3]。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預警,而且在工作流程和內容上基本涵蓋了預警系統。所以構建和完善企業預警系統可以在競爭情報系統的框架內進行,并通過競爭情報系統的預警機制來實現預警功能。
一般來說,競爭情報系統可以充當企業的預警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和學習工作。其中,預警系統可使企業避免受到突然襲擊并發現市場上的威脅和機會,通過減少對手的反應時間增加自己的反應時間而獲得競爭優勢。決策支持是指通過競爭情報活動為高層管理人員在各個方面的戰略決策提供幫助。學習工作則幫助企業決定是否進入一項新的業務,不斷接觸新思想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并掌握其實際操作的方法。在這3個主要功能中,構建靈敏的預警系統是競爭情報的核心功能,它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工作:
①環境監視。現代市場日益走向多元化與全球化,對市場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一個組織要想在如此復雜與動蕩的環境中持續發展,就必須全面、準確地了解與本組織有關的環境信息,加強情報的保護和預警能力,及時做出積極、正確的反應。環境監視從其層次來分,包括宏觀環境監視和微觀環境監視,從涉及的領域來講,又包括市場環境檢測、技術監視、政治法規監視和競爭對手監視等。
②市場預警。進行競爭環境監視并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僅僅是“防守”,只有根據預警態勢主動出擊,才能進一步獲得競爭優勢。實際上,預警與監視在系統中是一個整體,它們監視一個特定的環境,對每個細小的變化產生反應,并發出信號給其他系統或負責人。如何在接收情報后最快地做出反應并激活反應,是企業競爭情報系統預警功能的主要方面。
競爭情報的內容包括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策略,其中對企業發展產生影響的政治、社會、技術、市場因素都是預警所要關注的情報內容,它們涉及宏觀、中觀和微觀環境,預警機制要有效地發揮作用,就必須搜集和分析這些預警信號。由此企業預警的范式包括:宏觀經濟預警、行業預警、突發事件預警以及企業微觀信號預警。宏觀經濟預警是根據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來預警企業危機,包括宏觀實業預警和宏觀金融預警,并且金融預警的影響尤為重大,我們可以通過通貨膨脹率、匯率、股市價格指數等金融預警信號來分析。行業預警是根據整個行業的情況來分析該行業單個企業發展態勢,如果整個行業遇到危險或機遇,企業都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突發事件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是一些預警信號也可以通過日常的預警工作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這就需要借助危機管理系統對可能使企業價值鏈產生影響的環節進行應急處理。
一個出色的預警系統首先應從戰略上分析信號,使企業在出現微觀預警信號前就采取措施轉移風險。但無論宏觀或行業的危機都會在企業的微觀運行中得到直接反映,微觀信號對于競爭情報系統的預警機制來講更具有可操作性。這些微觀信號包括:銷售和利潤、財務狀況,人力資源狀況,競爭對手、客戶反饋和媒體報道等等。所以預警系統的信號收集都應該對這些預警信號特別關注。
競爭情報系統的預警機制是靠系統的競爭情報活動覺察周圍環境變化而發出預警,但也可能會出現系統失靈、錯誤預警以及過度依賴預警系統等問題。特別是在系統發出預警后,人們可能會對其產生懷疑,這種懷疑將導致行動延遲,這就是預警的80/20法則,即被預警區域中的20%的人去做出與預警相背的選擇。產生這種延遲的原因包括:“對錯誤情況習以為常;因對錯誤信息做出反應而受處罰;識別出非正常狀況時的信號,但仍等待更多的消息來證實”[1],等等。所以我們在設計系統的預警機制時就應該考慮這些因素,從組織文化和結構方面來減少這種延遲的影響,并且采取合作策略來控制20%相背反應的人,配備潛在的搶救方案來解決實際危機。另一方面也要求預警機制在對公眾進行預警時注意預警信息言簡意賅、直截了當、信息確鑿。從一開始就抓住公眾注意力,反復地運用提醒聲讓聽者明白其含義,識別其內容。
傳統的預警方法主要是統計預警方法,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經濟模型、回歸分析和時間序列等方法分析和預測。在擁有大量歷史數據,而且關鍵變量間的關系在未來保持不變時,統計預測方法比較有效。但在復雜和動蕩的環境下經濟模型和變量的假定跟實際情況有時并不相符,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預警和競爭情報的相關性,這里引入競爭情報分析常用的方法來進行預警分析,主要包括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基于案例的推理法和SWOT法。
①情景分析法是“在對經濟、產業或技術的重大演變提出各種關鍵假設的基礎上,通過對未來詳細地、嚴密地推理和描述來構想未來各種可能的方案”[4]。其核心是對企業組織發展情景的各方面關鍵因素及其相互影響程度進行識別和描述,分析并預測各種不同可能的前景,從而為決策提供支持。情景分析法認為,雖然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但仍有部分內容是可以預測的,這需要我們對不確定性進行分解,從可預測的因素中對未來進行構想,并通過嚴密的分析和篩選將這些可能的幾種情況減少到最少,由此制定相應的對策。該方法應用到預警中就是通過競爭情報分析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對各種危機進行構想并提前做好應對方案。
②案例推理方法是基于人的認知過程,其核心思想是求解問題時,搜索與之相類似的問題,從類似問題的成功范例基礎上進行推理。基于案例的預警方法過程如下:根據競爭情報系統提供的預警信息,按照一定的形式向系統描述當前案例;然后從案例庫中檢索出與當前問題相應的案例,若該案例與當前案例完全匹配,輸出該案例的求解方案,否則修正該案例,形成當前預警問題的求解;最后對當前案例的求解進行評價,并將新的案例加入到案例庫中,以便為以后問題的求解使用。由此可見,案例推理方法實際上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其主要步驟包括待求問題的案例表達、案例庫檢索、修正相似案例的解及問題案例的學習等[5]。在危機預警案例中,我們需要從兩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建立預警和危機管理案例庫,包括知識發現并表達成特征型案例知識庫的形式,二是通過競爭情報活動對預警信息進行監測和預警,如果當前的情況達到預警的邊界,則從案例庫中尋求相應解決方案。
③SWOT分析法是競爭情報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該方法綜合了企業內外各方面的情況,包括企業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將這些因素相互匹配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具有顯著的系統性和結構化特征。而企業的優劣勢、機會和威脅正是預警機制所要關注的內容,基于SWOT方法的預警,一方面著眼于與企業自身實力及與競爭對手的比較,根據優劣勢做出預警;另一方面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企業可能帶來的機會和威脅。所以,通過SWOT方法來將企業內部資源因素和外部因素造成的機會與風險進行匹配,做出預警反應,可以使企業對內外環境的綜合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及時掌握外部機會,規避風險。
盡管不同企業預警的側重點不同,預警系統的模式也有區別,但其工作的各模塊的任務和功能相似,一般分由3個功能子系統來完成:預警情報搜集子系統、預警情報分析子系統、預警服務子系統。并且預警機制運行的基本方法大體是一致的。筆者根據上文提到的情景分析法、基于案例的推理法和SWOT法3種方法來構建預警機制的一種運行模型(見圖 1)。

圖1
在這個模型中,首先由競爭情報系統進行環境監視,得到有關企業宏觀、行業、微觀環境的預警信號,再對這些預警信號進行描述,通過警戒測度分析當前預警信號是否達到應該采取措施的警戒水平。如果超過警戒線,則在數據庫中尋找解決方案,如果當前案例在數據庫中存在求解方案,則直接應用該應對方案,反之,則修正該案例,形成當前預警問題的求解,對該求解進行評價并將新案例加入到數據庫中。此外,競爭情報系統的預警機制在平時的競爭情報活動中也發揮作用。搜集到預警信號后,除進行描述和警戒測度外,預警機制還對這些信號進行SWOT分析和情景分析,根據已有的情報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行分析,假設將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時補充應對方案到案例庫中。
綜上所述,競爭情報與預警是具有一定相關性的。筆者通過給出一個具體模型來說明競爭情報系統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分析過程中還對預警機制中涉及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說明。該模型的建立是基于3種方法(情景分析法、基于案例的推理法和SWOT法)的,而這3種方法廣泛地運用于競爭情報中,由此更加說明了預警機制可以融合在競爭情報系統中。當然,該模型只是競爭情報系統預警機制的一種實現方式,各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建立適合自己的運行機制,這里權作拋磚引玉,借此希望引起對該問題理論和實踐上的重視。
[1]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王知津.競爭情報.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54.
[3]包昌火,謝新州.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2.
[4]曾忠祿,張冬梅.不確定環境下解讀未來的方法:情景分析.情報學報,2005(5):14.
[5]Kyung-ahik Shin,Ingoo Han.Case-Based Reasoning Supported by Genetic Algorithms for corporate Bond Rating[J].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s,1999(16):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