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高 琦
(1.遼寧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36;2.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31)
鄭 偉 男,1970年生。博士研究生,副研究館員。
高 琦 男,1965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
《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的藝術就是如何將優勢兵力投放在決勝點。對大學而言,“多出教學成果、提高學術競爭能力”就是他們的決勝點。自身能力提升與資源獲取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合并重組成為獲得外部資源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于是一批高等院校進行了合并與新學院的劃分,對資源進行優化重組。從管理學角度看,如何將優勢兵力投放在決勝點是實現剛性成本的管理,僅僅是剛性的成本管理是不足以完成戰略發展目標的。面對一個學校同時有多個校園、多個圖書館的情況,學校的合并多數在行政管理方面實現了統一,而業務流程銜接與管理出現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這一現象在圖書館的業務運作中尤為明顯。業務流程的流暢運作需要一個適合的足夠大的“容器”,這個“容器”就是圖書館業務運作允許的范圍,目前業務流隔斷在多個“容器”中。解決問題的思路在于為各個“容器”間增加相互溝通的“管道”,使業務流能夠根據需要流動于各個“容器”之間。這種困境的解決依賴信息化戰略的實施及管理模式的創新。筆者提出聯邦式圖書館的概念,嘗試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
圖書館聯盟是已經存在的圖書館間的聯合形式,圖書館聯盟是國際圖書館界適應網絡環境的需要,實現資源共享采取的新措施。所謂圖書館聯盟(library consortia),是指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而組織起來的、受共同認可的合作協議制約的圖書館聯合體。圖書館聯盟的任務主要有館際互借、文獻傳遞、集團購買、聯合編目和合作開發數據庫、合作參考咨詢服務等[1]。
中心館模式是中心館跟分館相對集中的模式,資金由中心館統一調配,圖書由中心館統一采編,數據統一在中心的一個數據庫服務器里,然后分發到各個圖書館進行流通服務。典型代表有上海市圖書館和蘇州市圖書館。
圖書館聯盟是適合大范圍、約束松散、效率較低的一種合作方式;中心館模式是范圍受限、約束緊致、高效率的一種合作方式,因此下面提出一種能解決同一學校內、多個自治的分校區圖書館間合作、約束適中、效率較高的方案——聯邦式圖書館。
聯邦式圖書館是遵守共同協議(或稱為憲法),資金管理獨立,數據存儲在地理上分布的、各自的數據庫服務器中,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業務交流通過Internet互聯起來,實行并行運行與共享資源的同一學校內、多個自治的分校區圖書館間(乃至各院系資料室也可以加入)的長期聯盟。聯邦式圖書館的任務主要有聯邦成員校內通借、分工購買、聯合編目和合作開發數據庫、合作參考咨詢服務等。從聯邦式圖書館組織和管理的角度進行特征歸納,概括出其主要的特征:非從屬關系、敏捷性、契約性、功能虛擬性、動態性。其最大特點在于:突破各成員館的組織界限,強調通過對本館外部資源的有效整合,滿足教學科研需求。契約性特征隨著聯邦式圖書館的發展將慢慢轉化為一種互信與合作的特征。聯邦式圖書館成員館間更加重視彼此的互信和合作,但是聯邦式圖書館中契約的規范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聯邦制是國家政體形式,不宜直接移植到同一學校內、多個分校區圖書館間的合作中,需要具體化和改變,因此文中稱“聯邦式圖書館”,而非“聯邦制圖書館”,下同。
需要指出的是,聯邦式圖書館并不能取代圖書館聯盟與中心圖書館的合作模式,聯邦式圖書館是填補了這二者的需求空隙,適應客觀要求的一種資源整合模式。在效率考量方面弱于中心圖書館模式而強于圖書館聯盟模式,適應需求變化(尤其局部、臨時的需求,局部的自主權決定了這一點)的靈活性卻優于二者。實踐中,多種合作方式并存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聯邦式圖書館在合作體系中有獨特的應用定位。聯盟的耦合相對松散,是在大面積領域合作中所采取的方式,其工作效率較低。中心館模式適合范圍受限、約束緊致、效率較高但對基于多所院校合并、多方利益呈現“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多中心”態勢的現狀,實現中心館模式的阻力會很大,期望短期內完成人員與資源的融合是不切實際的。如果強調各自利益的“多中心”性,多方利益的協調是耗時費力且收效甚微的,必須在共同利益基礎上正視各自利益的“多中心”性。“聯邦制”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能形成較聯盟更緊密的耦合。圖書館聯盟對讀者的服務是金字塔結構的,聯邦式圖書館對于讀者呈現相對扁平的整體服務界面,沒有層級的劃分。通過聯邦方式建立的聯邦式圖書館是處于教學科研需求和圖書館之間的一個連續統一體,資源訪問超越了原來各圖書館的界限,是位于各成員圖書館之上的跨圖書館的組織架構。每個成員館不僅利用本館內部的既有資源,還能利用本館外部的資源,淡化了本館與其外部環境的界限,加強了業務交流與合作,降低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聯邦式圖書館的效率優于圖書館聯盟。
聯邦制移植到圖書館的合理性分析的主要依據是相似性原理。相似性是指系統內或系統間具有程度差異的共有特性,相似性系統是指系統內或系統間存在相似性要素或相似特征的諸系統的總稱[2]。相似理論是說明現實相似系統中各種相似現象和相似原理的學說,相似方法是在相似理論的指導下,可以把個別現象系統的研究結果推廣到所有相似系統上去的一類科學方法,它聯系理論和實際兩方面更為廣泛[2]。聚集是指簡化復雜系統的一種標準方法[3]。我們往往把相似的事物聚集成類,然后再把它們看成是等價的。聚集是構建模型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們要決定哪些細節與感興趣的問題無關,從而忽略它們。這樣做的效果是,忽略細節的差異,把事物分門別類。類型成為構建模型的構件。而相似是實現聚集的依據,相似原理是聯邦式圖書館提出的理論基礎,相似是同與異的并存與具現,研究異中之同,能使貌似無緣的事物依照它們的相似特征加以重組與歸類,使研究對象有序,從而變得簡明清晰。通過對相似性的借鑒,可以實現合理的移植與嫁接。相似現象是十分普遍的,這些相似現象有表面與本質的相似;有動態與靜態的相似;有行為與思維的相似。從定性的角度來說,相似的產生、發展與功效的規律,主要有以下3條[5]可以體現聯邦制移植到圖書館的合理性:
單元是組成事物內部結構中的基本單位。國家與圖書館在概念層次的比較具有眾多相似點,見表1。概念系統通常是復雜的,這里只需考察它的某些部分,而把一些對象和屬性暫時去掉以簡化問題,突出主要關注點。
目前多個學校的合并已經實現,資源與人力的融合已經開始推進,并完成了行政部署的規劃。資源與人力已經具備,面臨的問題是“統一性”(unity)與“多樣性”(diversity)的平衡與協調。

表1 國家與圖書館的結構比較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圖書館聯盟[6]。成立于1997年的國際圖書館聯合體協會(ICOLC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7]是隨著IT技術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國際圖書館聯盟,它是在圖書期刊價格上漲、財政開支困難、電子媒體的種類和數量增加、電子信息資源的需求數量增加和需求內容的多樣化、用戶分布區域廣泛等背景下應運而生的。1997年ICOLC以“協議聯盟”的名義召開了非正式會議,它是以非正式團體的身份把電子信息資源更快、更有效地提供給教學或科研人員而開始工作的。ICOLC的宗旨是促進學術研究信息順利流通,實現全球信息資源共享。當前,ICOLC最關心的是解決簽訂電子雜志合同問題。我國圖書館聯盟建設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我國高等教育“211工程”總體規劃中的兩個公共服務體系之一。2002年5月21日,CALIS管理中心正式發表《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成立宣言》,并聯合22家高等學校圖書館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CALIS也加盟了ICOLC)。這標志著圖書館信息化向資源共享、深度利用的高水平、實用性方向的發展。
聯盟的耦合相對松散,其工作效率是相對較低的,是在大面積領域合作所能采取的唯一途徑。對基于多所院校合并、多方利益呈現“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多中心”態勢的現狀,期望短期內完成人員與資源的融合是不切實際的。如果強調各自利益的“多中心”性,多方利益的協調是耗時費力且收效甚微的,必須在共同利益基礎上正視各自利益的“多中心”性。“聯邦制”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聯邦制”能形成較聯盟更緊密的耦合,效率自然要好一些。
倘若客觀事物中相似屬性、相似特征越多越強烈,那么這種相似的功能也越多越大。這是因為相似特征、屬性的富集(濃縮與集合)實際是一種選擇性綜合,它保留并體現了相似原型的優勢與所長。聯邦制國家與聯邦式圖書館在它們的屬性、特征與功能上具有眾多相似性,聯邦制國家與聯邦式圖書館比較見表2。

表2 聯邦制國家與聯邦式圖書館的比較
由以上文字可以看到聯邦制的幾個關鍵節點:某些共同的需求,以實現互相支持。如共同防御、共同發展。某些共同遵守的約束,以實現成為一體。如聯邦憲法、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聯邦制作為多中心、自治、非集權的制度安排,是一種有著巨大包容性的政治體。自其誕生以后,人們不僅用它來將分散的政治體結合成統一的國家,還用它來在統一的國家中實現不同種族、民族、語言、宗教、文化、習俗的人民和平相處。國家與圖書館具有結構的相似特性,可以看作兩個集合的相似,因此其上的運作相同或相似,即管理運作方式的相似性。
以聯邦的方式整合圖書館資源的融合是一種可選的方式,通過聯邦式合作能實現從全校文獻情報系統分散保障、各自建設轉變為整體化、集約化建設的共建共享文獻服務機制。主要能帶來4個方面的收益:①大幅度提升全校一線的科技文獻獲取能力。②形成全校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共發展的整體機制,形成科技創新、跨越的重要基礎設施。③在國家教育文獻平臺層面創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④符合中國特色和本學校戰略需求,強調公共信息平臺的綜合集成和創新,加強科技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聯邦式圖書館的實現有助于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整合和優化配置資源,更好地發揮資源的作用,有利于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1]胡俊榮.構建粵港澳圖書館聯盟聯合體之我見.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2):36-38.
[2]金菊良,魏一鳴.復雜系統廣義智能評價方法與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06.
[3]約翰·H·霍蘭.隱秩序——適應性造就復雜性.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1.
[4]保羅·貝納塞拉夫,希拉里·普特南.數學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96.
[5]靖繼鵬,畢強.情報學理論基礎.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6-28.
[6]林嘉.歐美及我國圖書館聯盟的建設與發展.圖書情報知識,2003(2):75.
[7]唐健雄,鄭 濤.國際圖書館聯盟的最新動向.情報雜志,2003(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