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紅
(沈陽市和平區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02)
段秀紅 女,1971年生。館員,輔導部主任。
社區是維系人們對社區認同的重要磁場,要構建新型社區文化,社區圖書館理所當然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城市基層圖書館主要以街道圖書館的形式存在。據《中國圖書館年鑒(2001)》中統計,我國縣(區)以上公共圖書館僅有2767所,與國際圖聯頒布的“公共圖書館標準”中每5萬人應有一所公共圖書館的規定相差甚遠,而社區圖書館正好彌補了縣區以上公共圖書館數量不足的問題。
雖然街道、社區圖書館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但還存有一定的問題。如社區圖書館建設的主體不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缺少各級政府財政支持等。因此,評估是引起領導對社區圖書館重視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強圖書館管理,統籌規劃,積極籌備開展街道(鄉鎮)圖書館的評估工作,對促進街道(鄉鎮)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是十分必要的。
為了確保社區圖書館科學健康地發展,有必要將社區圖書館納入公共圖書館評估體系中,定期對社區圖書館進行全面的評估。但評估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評估定級工作的開展,對于強化社區圖書館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①拓展社區圖書館業務;②促進社區圖書館監督機制的形成;③提高社區圖書館的發展水平;④確保社區圖書館資源共享、規范服務。
和平區位于沈陽市的中心區域,面積37.6平方公里,人口66萬人。由于區屬街道合并,社區由原來144個合并到現在82個。筆者于2009年9~11月對12個街道、82個社區圖書館進行了走訪調研,以街道為單位對其館舍、藏書等進行分析,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沈陽市和平區社區圖書館情況統計
從統計情況來看,社區圖書館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全區12個街道、82個社區中,面積在100m2以上的圖書館只有15%,總藏量在萬冊以上的占29%。社區圖書館經費短缺,規模小,圖書種類單一,而且多為社會捐贈的舊書和通俗讀物,新書普遍比較少,利用率低,缺少專人管理,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對居民沒有吸引力,不能成為社區文化中心,更不能在社區文化服務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將嚴重影響和制約該區社區圖書館的持續發展。
社區圖書館建設的模式相對較多:①社區與公共圖書館聯辦;②社區與駐街道單位聯辦;③社區與學校圖書室聯辦;④社區自建圖書館;⑤社區與社區之間共建圖書館。雖然模式較多,但真正能夠發揮其作用的甚少,各種模式之間缺少相互協作。社區圖書館建設應該是各種模式相互支持、交叉、滲透,單一的模式并不利于其持續發展。工作人員缺少專業培訓,業務不夠規范,服務只停留在原始狀態,還有不少圖書館是只重數量而不重質量的產物,形同虛設。
長期以來,社區圖書館的管理體制一直遵循計劃經濟下“一地一館”、千“區”一面的模式。在藏書量、館舍面積、管理規范、設施標準等方面都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社區圖書館評估體系對室舍設施、基礎業務建設等進行評估,以此來衡量一個社區圖書館的藏書、利用、服務的整體水平。但是,一些社區圖書館與上述指標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其發展極不平衡,布局不盡合理,服務網點嚴重不足,信息網絡化水平不高,總體發展水平和服務水平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相當差距。加之體制上的條塊分割,資金上的投入不足,法規政策上的不確定,運行機制上的不通暢,這些都嚴重阻礙著街道(鄉鎮)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由于社區圖書館直接隸屬于街道辦事處,而街道辦事處的購書經費有限,每年投入的購書款杯水車薪,捉襟見肘。社區圖書館的大多數圖書是由區直機關捐贈,而且多數以政治類居多,且復本量大。
社區圖書管理員大都是兼職,本科人數只占34%,并且由于社區圖書管理員工作變動較大,有的人剛熟悉圖書業務就被調換到其他崗位,非常不利于社區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
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每個社區都有圖書館,但其利用率卻不高,大部分居民不知道社區有圖書館。有的社區圖書館只在下午開放,有限的開放時間,陳舊的圖書資料,落后的管理與服務手段,難以引起社區讀者的利用興致。
圖書館評估就是以評估標準中的指標體系為依據,對圖書館工作全面、系統地進行定量或定性考核和評價的過程。評估工作的開展對于客觀地反映圖書館工作狀況、加強對圖書館整體工作的宏觀調控起到積極而有效的作用。而社區圖書館評估指標要以現階段圖書館建設標準為依據,結合市文化先進街道、鄉鎮千分評選標準,可以采取聽取匯報、查看檔案資料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個社區圖書館的辦館條件、基礎業務建設、讀者服務工作、管理等4個方面進行全面量化評分,每3年進行一次評估檢查,由各單位文化主管部門牽頭成立考評領導小組,對區屬各街道、社區進行檢查,根據結果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綜合圖書館,除必備條件外,還應制定具體的評估定級標準,并將必備條件融入其中。標準總分值共計100分,各等級圖書館除具備必備條件外,還需達到一級館85分、二級館75分、三級館60分的基本要求,由此給爭創各等級圖書館規定了基本標準和奮斗目標。
參照縣區圖書館評估標準,從社區圖書館的具體情況出發,筆者認為評估體系應包括以下4個方面內容:
4.1.1 辦館條件。包括館舍建筑面積、閱覽座席、現代化技術設備、經費、人員、總藏量等指標。
4.1.2 基礎業務建設。包括文獻入藏、文獻分類。
4.1.3 居民閱讀服務。包括免費開放程度、居民滿意度、開展居民活動等。
4.1.4 管理。包括檔案管理、統計工作、環境管理、表彰、獎勵等。
4.2.1 成立評估小組。應由區政府有關領導、區圖書館專業人員和街道有關領導共同組成檢查評估小組,保證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4.2.2 追求評估的實用性。評估者與決策者不僅要在研究的目的上達成共識,而且要根據社區圖書館工作的對象、服務宗旨、任務、目標確定具有實用性的評判標準。以此來對社區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發揮積極的促進和指導作用。
4.2.3 追求評估的公正性。評估所需的各種資料、數據必須力求做到系統、完整、準確,要有認真、嚴格、客觀的態度,嚴格按照既定的標準和程序進行評估,避免走過場,敷衍了事。
4.2.4 將評估標準與業務指導相結合。通過評估達到鼓勵先進、帶動后進的目的。要對先進社區圖書館和文化專干給予及時的表彰,對在評估中發現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先進經驗及現代技術應用成果等,應及時總結并加以推廣。對工作開展較差的圖書館要提出具體整改的建議。
[1]深圳市社區圖書館評估(達標)標準.http://search.sz.gov.cn/szgov/demo/szmh/ywxx/shwhgyxmgl/yw_51/200710/t20071018_264139.htm.
[2]深圳市優秀社區圖書館評選標準.http://search.sz.gov.cn/szgov/demo/szmh/ywxx/shwhgyxmgl/yw_51/200710/t20071018_264144.htm.
[3]街道圖書館評估標準暨得分表.http://search.sz.gov.cn/szgov/demo/szmh/ywxx/shwhgyxmgl/yw_51/200710/t20071018_264143.htm.
[4]廖球,莫崇菊.建立評估體系,促進社區圖書館健康發展[J].圖書情報工作,2008(11):96-99.
[5]白英華.論圖書館評估指標與圖書館工作[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