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靜, 范 銘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深圳518055;江蘇云陽集團藥業有限公司,江蘇丹陽212300)
穿心蓮內酯(Andrographolide)是自爵床科植物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ss)中提取得到的二萜內酯類化合物,是中藥穿心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穿心蓮內酯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感染、抗瘧、抗腫瘤、免疫刺激、抗心血管疾病、保肝利膽等作用,臨床上常用于菌痢、鉤端螺旋體病、腦膜炎、肺炎、細菌性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癥的治療[1]。但穿心蓮內酯具有強疏水性,普通片劑中藥物的溶出速度和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分散片遇水能迅速崩解并均勻分散,也可在水中分散后飲用,適宜兒童、老人和吞咽困難者服用。本文將穿心蓮內酯制成分散片,同時對其進行質量研究和穩定性初步考察,以期解決穿心蓮內酯溶出度低的問題,保證制劑的臨床療效。
ZRS-8G智能溶出儀(天津天大天發科技有限公司);LC-10AT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SPD-10A紫外可見檢測器(日本島津公司);UV-24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SHK-6濕法制粒機(上海美陽機械發展有限公司);DP-50單沖壓片機(上海美陽機械發展有限公司);BT25S電子天平(塞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穿心蓮內酯原料藥(四川省玉鑫藥業有限公司);穿心蓮內酯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97-200307);微晶纖維素(MCC)、乳糖、羧甲基淀粉鈉(CMSNa)、微粉硅膠、硬脂酸鎂、聚維酮(PVPk30)(浙江湖州展望化學藥業有限公司);甲醇(色譜純);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重蒸水。
將穿心蓮內酯原料藥、微晶纖維素、乳糖、微粉硅膠及羧甲基淀粉鈉過100目篩,混合均勻,以聚維酮k30溶液作為黏合劑,制軟材,濕法制粒,60℃干燥,過篩整粒,加硬脂酸鎂,混合均勻,壓片,每片含穿心蓮內酯0.05 g。
2.2.1 崩解劑的篩選
固定處方中其它成分的量,改變羧甲基淀粉鈉的內加量和外加量,按“2.1”項下方法制備穿心蓮內酯分散片,考察分散均勻性及溶出度。
固定處方中其它成分的量,改變聚維酮溶液的溶劑和濃度,按“2.1”項下方法制備穿心蓮內酯分散片,考察分散均勻性、溶出度及顆粒成型狀況。
取穿心蓮內酯分散片2片,置100mL(20±1)℃水中振搖,3min應全部崩解且完全均勻分散并通過2號篩。
取穿心蓮內酯分散片,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ⅩC溶出度測定法中的第二法[3],以0.2%十二烷基硫酸鈉為溶出介質,轉速(50±1)r/min,溫度(37±0.5)℃,依法操作,45 min 時,取樣10 mL,0.45 μm 微孔濾膜濾過,取續濾液2 mL,加溶出介質稀釋至10 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穿心蓮內酯對照品適量,加適量乙醇溶解后,加溶出介質稀釋制成每mL中約含10 μg的溶液。按中國藥典2005版附錄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224 nm處測定吸光度,計算每片的溶出量。
2.5.1 色譜條件
Inertsil ODS-SP(4.6 mm × 250 mm,5 μm);流動相:甲醇-水(50:50,v/v);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24 nm;柱溫:40℃;進樣量:20 μL。
2.5.2 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稱取穿心蓮內酯對照品10 mg,置100 mL量瓶中,用流動相溶解稀釋至刻度,搖勻,得100 μg/mL作為標準貯備液,分別精密移取適量,配制濃度分別為 5,10,15,20,30,40,60 μg/mL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取 20 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以峰面積對濃度進行線性回歸。
2.5.3 回收率試驗
Hyperplastic polyp, adenomatous polyp, malignant polyp.
精密稱取穿心蓮內酯對照品適量,加入處方量混合輔料,配成藥物濃度分別為16、20、24 μg/mL的溶液,分別進樣20 μL,記錄色譜圖,計算回收率。
2.5.4 精密度試驗
取“2.5.2”項下的標準貯備液適量,配制成濃度為20 μg/mL的穿心蓮內酯對照品溶液,重復進樣6次,記錄色譜圖,計算RSD。
2.5.5 重復性試驗
取穿心蓮內酯分散片20片,精密稱定,研細,分別精密稱取細粉6份(約相當于穿心蓮內酯10 mg)置100 mL量瓶中,流動相溶解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移取續濾液5 mL置25 mL量瓶中,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分別進樣20 μL,記錄色譜圖,計算RSD。
2.5.6 穿心蓮內酯分散片的含量測定
按“2.5.5”項下配制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穿心蓮內酯對照品適量,加流動相溶解并稀釋制成每mL中約含20 μg的溶液。各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含量。
參考中國藥典2005年版附錄,按終處方制備樣品,在高溫(60℃),高濕(RH 90% ±5%),強光(4500Lx±500Lx)條件下進行為期10 d的影響因素試驗,分別于0、5、10 d測定含量、溶出度,考察分散均勻性。
3.1.1 崩解劑的篩選 崩解劑的篩選結果 見表1。
處方1在1 min內全部崩解并通過2號篩,但是溶出度測定顯示45 min僅溶出了58.3%。處方2在處方1的基礎上增加了CMS-Na的用量,溶出度得到改善。處方3調整了CMS-Na的用量,使可壓性更佳。由于外加了CMS-Na,壓片前細粉較多。處方4將CMS-Na全部內加,制得的片劑分散均勻性和溶出度均較好,但是細粉仍較多,故以處方4為基礎進一步對黏合劑進行篩選。
表1 崩解劑用量的篩選
3.1.2 黏合劑的篩選
確定處方中CMS-Na的用量為6%,加入方式為內加,進一步進行黏合劑的溶劑和用量的篩選,結果見表2。以水為溶劑時,所得顆粒細粉量較以乙醇為溶劑時多,且分散均勻時間長。當PVPk30的濃度為5%時,分散均勻時間減少。因此確定以5%PVPk30無水乙醇溶液為黏合劑。
表2 黏合劑的篩選
以穿心蓮內酯的吸收度(A)對穿心蓮內酯的濃度(C)進行回歸,得標準曲線方程為:A=0.0354C+0.0047,r=0.9996(n=7),線性范圍為4 ~16 μg/mL。穿心蓮內酯的平均回收率為100.4%,RSD為0.93%。按照終處方制備三批穿心蓮內酯分散片,3批樣品的溶出度測定結果見表3。
表3 3批樣品溶出度測定結果
以穿心蓮內酯的峰面積(A)為橫坐標,穿心蓮內酯的濃度(C)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為:A=28964C-128886,r=0.9999(n=7)。結果表明:穿心蓮內酯在5~60 μg/mL的范圍內,峰面積與濃度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收率試驗結果顯示,該方法的回收率均在98% ~102%,符合規定。精密度試驗結果顯示,RSD=0.25%。重復性良好,RSD=0.14%。測定3批樣品的含量,結果分別為50.72 mg,50.77 mg,49.77 mg。
取三批樣品中一批,進行制劑穩定性影響因素試驗,考察穿心蓮內酯分散片的初步穩定性。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穿心蓮內酯分散片穩定性影響因素的試驗結果
結果表明,穿心蓮內酯分散片在高溫及強光條件下放置5 d、10 d,與0 d相比,外觀及內在質量均無明顯變化。而在高濕條件下放置5 d后,片劑吸濕,分散時間延長,表明本品保存時應注意防潮。
穿心蓮內酯分散片采用濕法制粒制備,生產工藝簡單,操作簡便,易于產業化。采用處方篩選確定的最優處方制備穿心蓮內酯分散片,體外溶出度考察結果顯示,其在45 min時累積溶出度可達90%以上,大大提高了穿心蓮內酯的溶出速度;且分散均勻性良好,在1 min內即可完全分散,明顯優于普通片劑。處方中加入乳糖,使口感得到改善。所建立的穿心蓮內酯分散片中穿心蓮內酯的溶出度測定方法和含量測定方法均簡便、準確、可靠,可作為該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制劑穩定性影響因素試驗結果表明,除高濕條件,其它條件下穿心蓮內酯分散片均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1]李曙光,葉再元.穿心蓮內酯的藥理活性作用[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5):984-986.
[2]中國藥典[S].二部.2005:附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