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瓊
(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院,廣東云浮 527300)
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醫療衛生服務質量逐漸加強了認識[1]。循證護理作為一門較新穎的護理模式也逐漸引起了臨床護理人員的重視。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90例普外科患者護理資料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6年2月~2009年8月普外科收治的患者90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齡20~72歲,平均(42.5±12.6)歲,原發?。何赴?2例,肝膽結石38例,闌尾炎25例,急性膽囊炎5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0例,大學及以上50例,職業:教師28例,文職人員32例,學生20例,服務人員1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護理方式不同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年齡、原發病、文化程度、職業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普外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模式。
1.2.1 針對普外科患者常見護理問題匯總 根據我院護理部及臨床一線科室護理人員多年經驗,對普外科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進行整理,①入院須知了解不足。②感染:普外科患者常由于原發病和手術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感染的發生不僅影響患者護理進程、質量,同時嚴重者可能發生感染性休克,威脅患者生命安全。③疼痛: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同時嚴重者影響睡眠,不利于臨床護理。④不良心理情緒:患者護理前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恐懼、抑郁的不良情緒[2]。
1.2.2 循證支持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期刊、數據庫,總結歸納健康宣教計劃、心理護理規范,為提高護理質量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1.2.3 相應護理干預 ①感染:遵醫囑實施抗生素消炎,同時加強對患者巡視,及時對患者感染情況進行觀察,采取相應處理措施。②疼痛:患者入住病房后,除了常規護理之外,增加護患溝通與交流[3],向患者耐心講解普外科疾病的知識,尤其手術前后的準備工作[4],對于術前術后疼痛患者,通過輕音樂緩解患者緊張情緒,降低患者疼痛閾值,緩解疼痛。③心理護理:普外科患者入院后很多因擔心疾病對日常生活、美觀及社會認可度的擔憂,出現緊張、憂郁、焦慮、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緒,針對患者上述情緒變化,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
1.3.1 疼痛評分標準 參照NRS疼痛程度疼痛評分標準,0級:無痛;Ⅰ級:有輕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Ⅱ級: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應給予臨床處置;Ⅲ級:患者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劇烈或難忍。
1.3.2 各項指標觀察 患者心理情緒改善情況、普外疾病知識普及率、并發癥發生率、患者滿意度情況的觀察。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2.0建立數據庫通過χ2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疼痛分級,Ⅰ級:10例(33.3%),Ⅱ級8例(26.7%),Ⅲ級 12 例(40%);對照組,Ⅰ級:29 例(48.3%),Ⅱ級27例(45%),Ⅲ級4例(6.7%),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
觀察組患者心理情緒改善、疾病知識普及率、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90例患者心理情緒改善情況、普外疾病知識普及率、患者滿意度情況的比較[n(%)]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發展,臨床護理質量的重要性也在不斷體現[5]。循證護理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逐漸成為護理研究熱點[6]。循證護理核心思想是根據現有研究結果及醫院臨床實際情況作為制訂護理決策的理論依據,同時隨時隨地不斷有效更新證據。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普外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疼痛分級、心理情緒改善情況、普外疾病知識普及率、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均有明顯提高,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明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降低術后疼痛,提高護理質量。
[1]覃梅梅,梁飛齡,許春榮.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4):1009-1010.
[2]甘元瓊.心理護理在當代護理工作中的運用和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5):117-118.
[3]趙希轉.舒適護理在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2):106-107.
[4]張雅蓮.談術前訪視與術后回訪[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9):195,198.
[5]金梅保.循證護理在普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7):40-41.
[6]劉慧琴,李誠女,葉月梅.循證護理在老年患者術后精神障礙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8B):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