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平
(廣東省海豐縣澎湃紀念醫院內科一區,廣東海豐 516400)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表現形式之一,很容易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除抗缺血等治療外,早期積極抗血小板、抗凝、穩定已破裂的斑塊治療至關重要[1]。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因子Xa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及促纖溶作用,以及抗感染的作用[3]。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60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38~70歲,平均52歲。所有患者的診斷標準符合1979年WHO制訂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及2000年中華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制訂的《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標準,入選患者均符合下列條件:①無抗凝及溶栓禁忌證;②胸痛反復發作;③發作時心電圖ST段壓低>0.1 mV或T波倒置;④肌酸磷酸肌酶峰值在正常范圍內。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心絞痛分型、合并疾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給予嚴格臥床休息,嚴密監護,并給予口服消心痛或靜點硝酸酯類藥物,酌情加用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及轉換酶抑制劑等。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鈣(賽諾菲溫莎公司生產)5000 IU,1次/12 h,腹部皮下注射,連用7 d,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后第8天心絞痛發作次數(次/d)、Holter 24 h缺血總時間。
顯效:心絞痛癥狀消失或發作次數減少>75%,ECG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75%,ECG:ST段改善≥50%或T波恢復正常;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無明顯減少,ECG:ST-T段與治療前比較無變化。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 χ2檢驗和 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由表1可知,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后,治療組的心絞痛發作頻次明顯減少,心電圖上心肌缺血范圍和程度明顯減輕,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及心肌缺血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及心肌缺血時間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心絞痛發作(次/周) 24 h心肌缺血總時間(min/d)治療組治療前10.7±3.532.8±8.4治療后第8天2.5±4.1**△16.7±7.3**△對照組治療前8.5±3.433.6±7.4治療后第8天4.2±2.6*24.4±5.5**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不穩定的心肌缺血綜合征,被認為是急性冠脈事件之一[1-2],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導致AMI或猝死。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在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發生了內膜下出血、斑塊破裂、破損處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凝集形成血栓、冠狀動脈痙攣以及遠端小血管栓塞引起的急性或亞急性心肌供血減少[2]。因此,擴張冠狀動脈、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調脂及在此基礎上的抗凝、抗栓治療,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顯得更為重要[3-4]。
低分子肝素相對分子質量為4500~5000,藥理學作用上明顯優于普通肝素,與血漿蛋白結合較少,不受血小板因子Ⅳ的抑制,只有輕度激活血小板的作用,由于它抑制Ⅹa因子,因此在使用時方便安全。低分子肝素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度,能促進心肌缺血患者的側支循環,增加心肌血氧供應,改善心肌缺血、高凝狀態和脂類代謝[2];具有穩定的高強度抗凝作用;抗因子Xa作用是普通肝素的2~3倍;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的生成更為有效;出血并發癥少,增強血管內皮細胞的抗栓作用,不干擾血管內皮細胞的其他功能[3];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纖溶酶原激活;不需要實驗室監測抗凝活性[4];使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危險性降低15%[5-6]。
本組資料顯示,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后,治療組心絞痛發作頻次明顯減少,心電圖上心肌缺血范圍和程度明顯減輕,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7-281.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0,28(6):409.
[3]吳鏹,梁哲,回皓升.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32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0,20(8):483.
[4]古平,潘波,童莉,等.低分子量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不同療程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03,6(11):955.
[5]劉文莉,牟建軍.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2,7(4):284-285.
[6]惠學志.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63例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03,6(8):68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