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伏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八醫院,湖南婁底 417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治療原則是在AMI發生后,爭分奪秒,最大限度地縮短患者就診至開始溶栓治療的時間,以使相關梗死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續的再通,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由于基層醫院尚未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尿激酶(urokinase,UK)溶栓治療AMI仍是主要手段。筆者觀察了不同劑量UK治療AMI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6年3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AMI患者,其中,男 52 例,女 44例;年齡 55~77歲,平均(68.0±4.8)歲;急性前(間)壁梗死44例,急性廣泛性前壁梗死28例,急性下壁梗死18例,急性側壁梗死4例,其他部位或合并其他部位(正后壁、右室)梗死2例。符合溶栓條件:①持續性胸痛≥30 min,含服硝酸甘油癥狀不緩解;②相鄰的2個或更多導聯ST段抬高,在肢體導聯>0.1 mV,胸導聯>0.2 mV;③發病≤6 h;④無溶栓禁忌證[2]。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小劑量溶栓組)和對照組(大劑量溶栓組),各48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①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靜脈通道,一次性口服阿司匹林0.3 g。②溶栓前每組患者均記錄18導聯心電圖、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③觀察組以60萬U UK(珠海賽隆藥業有限公司產品)、對照組以150萬U UK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30 min內靜滴完。④溶栓后12 h,每組患者皮下注射肝素鈉5000 U,每12小時1次,連續3 d;溶栓后每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50 mg/d長期應用。其他基礎治療兩組相同。
每組患者溶栓開始3 h內每30分鐘復查一次心電圖,以后定期做全導聯心電圖,導聯位置固定。溶栓開始至起病24 h內,每隔2 h查一次CK、CK-MB和肌鈣蛋白,起病48 h后測定最后一次。應用心電監護連續觀察兩組患者心率、心律、血壓等變化,及時發現和處理并發癥,觀察5周死亡率。冠脈再通標準按AMI溶栓療法參考方案中的主要及次要指征,考慮是否再通。
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觀察組血管再通34例,再通率為70.8%,對照組再通32例,再通率為 66.7%,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小劑量尿激酶治療AMI有與大劑量相似的再通效果。見表1。
兩組再梗死率、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出血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2%,對照組為16.7%,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Tab.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in two groups[n(%)]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大量研究提示炎癥與免疫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3-5]。心肌再灌注開始愈早,心肌細胞壞死范圍愈少,病死率越低,預期效果愈好,這是治療AMI最根本的措施。溶栓藥物在AMI的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盡早使用溶栓藥物不僅能迅速重建冠脈血流,還能有效地限制和縮小梗死范圍,挽救瀕死和嚴重缺血的心肌,有利于迅速改善心功能,減少并發癥和提高存活率。UK是目前國內AMI溶栓治療的常規藥物,可直接作用于纖溶酶原使其轉變為纖溶酶,能分解凝血因子V、Ⅶ,凝血酶原及纖維蛋白原,從而溶解血栓。部分UK還能滲入新鮮血栓內,激活血栓中纖溶酶原,起“內溶栓”作用,激活纖溶酶原變為纖溶酶,使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分解纖維蛋白降解物 (FDP),防止繼發性血管內血栓形成。對發病6 h內的冠脈血栓療效可靠,12 h以上仍然有效[6-7]。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60萬U與150萬U UK靜脈滴注法治療AMI,二者在血管再通率、再梗死率、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但出血并發癥尤其是臟器出血的發生率前者明顯低于后者,說明以60萬U UK靜脈滴注治療AMI安全、可靠。
雖然有循證醫學證據表明,PCI與溶栓治療相比,適應證更廣,治療效果更好,出血等不良事件更低,但受我國經濟條件及醫院技術水平的限制,不能在基層大力開展,在嚴格掌握適應證的情況下,采取UK溶栓治療不失為一種實用、有效、經濟、安全的方式。
[1]楊躍進,華偉.阜外心血管內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Dziewierz A,Siudak Z,Rakowski 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in-hospital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Kardiol Pol,2010,68(3):294-301.
[3]李江,趙水平,彭道泉,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普伐他汀治療對血漿CD40、金屬蛋白酶9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 [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3):165-168.
[4]逢淑蘭,李海云.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72例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9):57-58.
[5]楊明剛.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時間段尿激酶溶栓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8):170-171.
[6]荊愛玲,張福凱.急診室內葡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24例療效觀察[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8,7(8):724.
[7]胡大一,丁榮晶.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是溶栓治療的禁區[J].中國醫藥導刊,2008,1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