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敏,高 超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湖南常德 415000)
脂肪肝的診斷方法,目前主要為臨床診斷,難以用于人群大規模脂肪肝的普查;作為疾病的計量診斷,有周慎等[1]采用最大似然判別法進行中風后遺癥中醫證候的計量診斷研究、袁肇凱等[2]用Fisher判別函數法進行冠心病中醫證候臨床實驗指標的計量診斷研究、朱文鋒[3]常見癥狀的計量診病研究的報道,但未見脂肪肝計量診斷的報道。筆者思量,若能利用肝功能檢查結果進行脂肪肝的篩選,找出脂肪肝的高危人群,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則對控制人群脂肪肝的發生具有重大意義;為此,試以常德市武陵區老年體檢肝功能資料為依據,采用因子計量診斷法對脂肪肝進行了計量診斷研究[4],其方法結果如下:
以常德市2008年老年健康體檢資料數據齊全的538名對象的患脂肪肝與否及血清生化指標數據為分析用資料。538名對象中,脂肪肝者150名,非脂肪肝388名;男339名,女199名;年齡(57.1786±9.56162)歲;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標包括三酰甘油(X1)、總膽固醇(X2)、高密度脂蛋白(X3)、低密度脂蛋白(X4)、谷丙轉氨酶(X5)、谷草轉氨酶(X6)、纖維蛋白原(X7)。
先令患脂肪肝者為“1”、未患脂肪肝者為“0”,然后用SPSS軟件對患脂肪肝與否和上述7個血清生化指標進行標準正態離差變換,并計算此8個指標(標準化變量)兩兩間的相關系數;再選與患脂肪肝與否相關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化變量,定入選水準α=0.05、剔除水準α=0.01,做以患脂肪肝與否為應變量、選入的各血清生化指標為自變量的標準化變量的逐步回歸分析,篩選自變量;最后對進入逐步回歸方程的各標準化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從專業的角度解釋各公因子,建立因子回歸方程、計算各對象因子得分計量值、令因子計量值≥0者為脂肪肝、<0者為非脂肪肝,并以臨床診斷為標準進行因子計量診斷[1]與篩檢方法的真實性評價。
進入標準化變量逐步回歸方程的自變量依次為谷丙轉氨酶(X5′)、三酰甘油(X1′)、低密度脂蛋白(X4′)、纖維蛋白原(X7′);逐步回歸模型的決定系數為 0.250、F=44.384、P=0.000。
2.2.1 各公因子的方差貢獻 患脂肪肝與否(Y′)與進入逐步回歸方程的4個標準化自變量(Xi)的因子分析,在定因子個數為4的情況下,各公因子的方差貢獻見表1。
2.2.2 各指標于公因子的載荷 做因子分析的上述5個指標于4個公因子上的載荷見表2。

表1 4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
2.2.3 各公因子的專業解釋 自表2看來,第一公因子主要支配 X5′和 Y′,可解釋為肝臟功能;第二公因子主要支配 X1′,可解釋為三酰甘油水平;第三公因子主要支配X7′,可解釋為凝血機制;第四公因子主要支配X4′,可解釋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2.2.4 因子得分的回歸模型 用SPSS自動生成的各對象的于各公因子的得分為自變量、Y′為應變量建立一般因子回歸模型,其復相關系數為0.833、確定系數為0.694、調整確定系數為0.691、F=301.778、P=0.000;其因子得分回歸方程的工作式為:


表2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
式中 g1、g2、g3、g4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公因子得分(按此式計算的結果為標準化應變量Y′)
其回歸系數及其t檢驗結果見表3。
2.2.5 計算因子系數與因子計量值 本資料計算各對象因子得分的因子系數見表5。個人因子得分計量值=Σ因子得分系數·i標化指標j;其中因子得分系數由SPSS軟件自動生成,標化指標即分別為谷丙轉氨酶、三酰甘油、纖維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標準化正態離差;分別依次上四指標的實測值及其均數與標準差,其值見表4。

表3 各公因子得分的回歸系數及其t檢驗結果

表4 本資料4個指標的均數與標準差

表5 計算因子得分的因子系數
以臨床診斷為標準的因子計量診斷結果見表6。

表6 因子計量診斷與臨床診斷結果比較
靈敏度=68.00% 特異度=75.00% 漏診率=32.00%誤診率=25.00%
+LR=2.72 -LR=0.43 準確度=73.05% 陽性預測值=51.26%
陰性預測值=85.84%
本法診斷的依據是基于原資料經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公因子——肝功能、三酰甘油、纖維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三者的表現值(標準化值即前述的uj)。從其對脂肪肝的方差貢獻達88.920%,因子回歸模型的復相關系數達0.833、確定系數達0.694、F=301.778、P=0.000來看,可認為其診斷依據是可靠和可信的。
從篩檢方法應用要求的角度來看,本法似乎并不理想(特異度低、誤診率高、符合率低)。從實際應用角度來看,筆者認為,若從篩選脂肪肝高危人群以便進行干預的目的出發來考量,仍有應用意義。其理由有二:①靈敏度、陽性似然比、陰性預測值均高,且誤診率高一點不但不會導致對象的健康危害反而,有益(被誤診的人多為上述指標表現值接近臨界值的人,更多的這樣的人接受干預對他們本人有益無害);②對象自己即可診斷,稍有文化的人,肝功能化驗結果出來后,對象本人即可按條目2.2.5介紹的計算個人因子得分,若≥0即可判定為自己脂肪肝。
3.3.1 優點 應用本法的優點有四:①成本低,做一個肝功能檢查花不了多少錢;②對象本人自己可以根據肝功能結果進行診斷;③可用于大規模人群篩選;④方法陽性率高而漏診率低,適于篩選高危人群以便進行干預。
3.3.2 缺點 資料分析方法非常復雜,需懂統計學方法原理的人才能建模,且本資料的研究對象為47歲以上的人,不適用從年輕人群中篩選脂肪肝高危者。
[1]周慎,周重余.最大似然判別法對中風后遺癥中醫證候的計量診斷研究[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1(4):26-29.
[2]袁肇凱,田松,李杰,等.冠心病中醫證候臨床實驗指標的計量診斷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5(4):26-29.
[3]朱文鋒.常見癥狀的計量診病[J].遼寧中醫雜志,2002,29(3):142.
[4]黃正南.醫用多因素分析[M].3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1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