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中玉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原發性肝癌(primary hepa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已經構成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在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位居世界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1];原發性肝癌更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惡性腫瘤死因的第2位,全世界每年新發肝癌病例約62萬人,我國占55%[2];肝癌的發生原因由多種因素經多種途徑引起,筆者為了探討研究原發性肝癌的流行病學及病因的情況,將我院的48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臨床相關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本組資料選取2000年9月~2008年5月住院的48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病例組,并進行臨床資料分析調查。
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體征、腹部B超或腹部CT以及血清AFP定量檢查、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而確診。臨床診斷符合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2001年修訂的 《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3]。
回顧性分析48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病歷和對家屬進行固定問卷式問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分布,年齡分布,戶口分布,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嗜酒史(普通嗜酒者:每日飲酒精40~100 g,連續5年以上者;重度嗜酒者:每日飲酒精超過100 g,持續超過5年者;其他為非嗜酒者[4]),家族史,有負性事件(為親人死亡、意外打擊、精神受傷害、家庭不和、工作不順等對精神和情緒造成影響的事件)。
本組48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經過回顧性調查,男427例(88.95%),女 53 例(11.04%);年齡 16~84 歲,平均(45.0±11.5) 歲,60歲以上者 168例 (35.00%),40~49歲者 182例(38.00%);城鎮人口175例 (36.45%),農村人口305例(63.55%);肝炎病毒感染403例 (83.95%),嗜酒史154例(32.08%),家族史86例 (17.91%),負性事件發生148例(30.83%)。具體構成比見表1。
肝癌是我國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其發病機制涉及包括環境、感染、營養、代謝、內分泌等多個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影響。但到目前為止,還未有一完整確切的因素解釋世界各地的肝癌,一般認為以一種原因為主,其他因素協同發揮作用[5]。

表1 調查內容及構成比
通過筆者對本組資料進行研究的結果顯示,男性發病率(88.95%)明顯高于女性(11.04%),可能由于男性接觸外界有毒、有害物質較多和心理壓力病毒感染概率較高等綜合原因造成數據的差異。年齡分布60歲以上者占有較大份額(35.00%),但近年來疾病的年輕化表現較為明顯,40~49歲者高達38.00%,對這一人群來說是個高危年齡,應積極重視本年齡段的身體健康和相應的疾病積極治療。城鎮人口175例(36.45%),農村人口305例(63.55%),兩者有顯著性差異,可能由于人口知識和生活健康,飲食質量(黃曲霉素污染食物、飲水污染等),疾病認識等有關,應加大對農村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排查;肝炎病毒感染占原發性肝癌83.95%,HBV感染作為PHC的主要病因已被世界公認,估計全球60%~80%的PHC由HBV引起,每年有0.4%~0.6%HBV慢性感染者被診斷為肝癌,其危險性比非感染者高25~37倍[6]。
通過本組資料觀察乙型肝炎發病率(76.66%)與相關文獻報道相當[5-6];HCV不僅是造成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部分國家和地區肝癌的主要病因,我國HCC患者中HCV感染率為7.5%~42.9%,本組病例中丙型肝炎發病率(7.29%)與相關文獻報道相當;充分說明對肝炎基礎病治療尤為重要。家族史占總例數17.91%,對有原發性肝癌家族史患者應積極避免能夠引起原發性肝癌相關因素。負性事件發生率達30.83%,說明情緒對原發性肝癌有一定的影響,是促成本病發生的有一主要的誘因,應平素調節情緒,放松心情。
總之,通過筆者對原發性肝癌的流行病學及病因的情況的調查,可以觀察到能夠引起原發性肝癌基礎病因和相應的誘因,可以作為臨床對本病進行預防和控制的佐證,對相應的高發的病因進行積極的控制和預防,避免或減少原發性肝癌發生。
[1]Parkin D M.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in the year 2000[J].Lancet Oncol,2001,2(9):533-543.
[2]Parkin D Meta1.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3]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與分期標準[S].實用癌癥雜志,2001,16(6):6721.
[4]張道明.慢性酒精性肝病的臨床與病理-附84例肝穿病理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1993,13(5):132-134.
[5]楊九華,黃穎.免疫抑制法測定肝臟病患者血清mAST的臨床意義[J].上海醫學檢驗雜志,2000,4(15):201-202.
[6]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21):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