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忠
(江西省永豐縣人民醫院兒科,江西永豐 331500)
原發性呼吸暫停多發生在胎齡<34周或出生體重<1750 g的早產兒,一般發生在出生后2~7 d,患兒除“不成熟”外并無其他疾病征象,體溫過高或過低、GFR、插胃管等均可誘發。原發性的往往預后良好,偶發的呼吸暫停只要給予適當的刺激吸氧,均能恢復呼吸。但呼吸暫停若反復發作易造成腦損害或猝死。常規使用興奮呼吸中樞藥物氨茶堿、枸櫞酸咖啡因、多沙普侖治療[1],但由于患兒呼吸暫停的原發病理生理基礎持續存在甚至多次發作造成腦和其他臟器損傷,有時療效并不滿意。我科在氨茶堿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納洛酮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取得很好療效。
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入住院的發生原發性呼吸暫停的早產兒共46例,均已完善各項檢查排除心肺病變、顱內病變、低血糖、電解質紊亂等疾病,隨機分為兩組。患兒全部符合原發性呼吸暫停的診斷標準:呼吸暫停超過20 s,伴心動過緩(≤100次/min)和(或)發紺,肌張力低下,并除外各種基礎疾病所致的繼發性呼吸暫停[2]。兩組在胎齡、性別、出生體重,首次原發性呼吸暫停發生時間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所有病例均給予抗感染,維持正常體溫、血糖、電解質,通暢氣道,糾正酸堿紊亂,供給足夠能量等治療,在首次發生呼吸停止后給予刺激,氨茶堿5 mg/kg用適量10%葡萄糖稀釋后,靜脈內輸入,15~20 min內完成,維持量 2.5 mg/kg,每12小時1次,靜脈內給藥;治療組加用納洛酮,首次負荷量為0.1 mg/kg 靜注,隨后按 0.03~0.05 mg/(kg·h),靜脈泵入,持續6~8 h,每日總量不超過0.4mg/kg,和氨茶堿交替使用。兩組均連用3~5 d,呼吸暫停緩解后,可考慮停用。藥物無效的,可予持續正壓通氣(CPAP);仍無效者,可予氣管內插管,行機械通氣。
①顯效:用藥48 h內原發性呼吸暫停停止發作;②有效:用藥72 h內原發性呼吸暫停發作次數減少;③無效:用藥72 h后原發性呼吸暫停無減少或加重,需使用CPAP或機械通氣[3]。
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治療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表2 治療效果比較(例)
早產兒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輕,原發性呼吸暫停發病率越高。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發病率為20%~30%,極低出生體重兒發病率高達50%[1]。
早產兒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是早期考慮較多的可能發病原因。因此提出了撫觸刺激,對癥給予氨茶堿刺激呼吸中樞興奮呼吸,無效時給氧及增加通氣的傳統治療方案。
隨著研究深入,有學者發現:早產兒發生呼吸暫停時,機體處于低氧和酸中毒狀態,下丘腦釋放因子促使腺垂體釋放β-EP,血漿β-EP明顯高于未發生呼吸暫停者,以生后1~3 d較為顯著[4],能引起明顯的呼吸抑制。β-EP有廣泛生物活性:可降低腦干對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抑制患兒通氣功能,使呼吸減慢,甚至呼吸暫停;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臟器血流灌注下降;促進缺血性腦水腫的形成和發展。而呼吸暫停和臟器缺血使低氧和酸中毒加重,β-EP分泌又復增加,形成不良循環。
納洛酮是阿片受體拮抗劑,可自由快速通過血腦屏障,反饋抑制下丘腦垂體分泌內源性阿片肽;拮抗和阻斷β-EP對呼吸循環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興奮呼吸,解除通氣抑制;增加心輸出量,提高平均動脈壓,還具有抗凝、降低血黏度作用,增加腦缺血區血流量、減輕腦水腫;通過特異性阿片肽受體的有效拮抗而加速了外周血漿β-EP的分解,并與腦內嗎啡受體結合,使β-EP失活;還具有非特異的非阿片受體作用:抗氧化;穩定肝溶酶體膜,減少生物活性因子(如心肌抑制因子)的釋放;恢復膜泵Na+-K+-ATP酶功能;直接加強心臟腎上腺素β-受體的效應;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防止DIC的發生[5-6]。因此,納洛酮能有效降低血漿β-EP水平和生物活性,改善大腦和腦干等臟器供氧,阻斷缺氧繼發性腦及其他臟器損傷,穩定機體內環境,維護早產兒大腦發育成熟,從根本上消除呼吸暫停反復發作的病理生理基礎。
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發作總會引起內分泌、代謝和臟器功能等一系列的平衡紊亂。傳統治療方案使用氨茶堿興奮呼吸,增加通氣,對其他各種不平衡因素的恢復只能依靠機體自身能力,較為被動,而早產兒身體機能較差,恢復較為困難;而使用納洛酮則能主動的廣泛參與調整,使之向有益方向轉化,在早產兒自身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顯得更為有利。所以,聯用納洛酮氨茶堿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是傳統治療方案的發展和有益補充,值得深入探討。
[1]胡亞美,江載蕓.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68-469.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30-232.
[3]劉偉東.納洛酮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療效觀察[J].新生兒科雜志,2001,16(3):124-125.
[4]張雪峰,童笑梅,葉鴻昌.β-EP在早產兒原發性原發性呼吸暫停發病中的應用及納洛酮療效觀察[J].小兒急救醫學,2004,11(6):376-377.
[5]王長芹,劉玉海,劉玉利,等.納洛酮的作用機制與臨床應用現狀[J].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8,9(2):54-55.
[6]尚培薇,李泳.氣管插管與納洛酮在新生兒重度窒息急救復蘇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8,15(2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