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記者 王非

西安國際港務區11個部門集中揭牌儀式在西安舉行
5月中旬,西安國際港務區保稅物流中心建成運營,并通過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等四部委的聯合驗收。一個“港口后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國際化內陸型港務區正在建設中,西安打造全球商貿物流中心和內陸型開發開放戰略高地的目標即將實現。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一周年來,作為規劃中明確要求加快建設的西安國際港務區重點項目,港務區發生了哪些變化?招商引資的情況如何?帶著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西安市副市長、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韓松。
記者:規劃實施一周年來,加快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建設,對于發揮西安作為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哪些重要意義?
韓松:這一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搶抓規劃出臺的契機,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打通生產和流通環節,拓寬西部地區國際國內貿易通道。
以構筑中國內陸最大的現代物流示范區為目標的西安國際港務區,因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碼頭而立,依西安保稅物流園區而興,所服務和輻射的內陸地區裝備制造業和加工貿易資源、高科技產業資源、能源和農業資源、商貿物流資源、旅游資源、人力資源巨大。同時西安國際港務區處在“一心(中國地理中心)、一堡(西部大開發橋頭堡)、一橋(新亞歐大陸橋)、一圈(西三角經濟圈)、一區(關中—天水經濟區)、一體(西咸經濟一體化)、一極(西安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以及三個世界大國的三個經濟發展戰略輻射對接處(中國西部大開發、日本振興亞洲絲綢之路戰略、俄羅斯東部發展戰略)的關鍵節點上,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優勢十分明顯、空間十分廣闊。
突破了西部大開發物流瓶頸和內陸地區外向型經濟瓶頸的西安國際港務區,將會以其優惠的稅收政策、快捷的集輸運體系、完整的產業配套鏈、最新的市場信息流、方便的融資渠道、強大的保稅物流功能、高效的行政服務架構等,使西安真正成為承接東部沿海和國際產業梯度轉移的洼地、激活科教人力資源的孵化器、拉長產業鏈條的平臺、發展高端服務業的核心區、吸引大集團集群發展的磁場、成為生產性服務業的樞紐。關中—天水經濟區,尤其是陜西、西安的投資環境將會因此得以較大改善,從而加快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在西安四區兩基地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的步伐。
記者:在規劃中,國家明確支持研究設立西安陸港型綜合保稅區,并要求西安打造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內陸港口岸,西安綜合保稅區要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韓松: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積極研究設立西安陸港經濟型綜合保稅區,著力打造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內陸港口岸和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的物流新格局”,是對西安國際港務區未來發展平臺之一的西安綜合保稅區的寶貴支持,也是對西安國際港務區內的西安綜合保稅區未來發展方向的明確指示。
西安綜合保稅區是目前中國西北地區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特殊功能區。西安綜合保稅區的主要稅收政策為:國外貨物入區保稅;貨物出區進入國內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并按貨物實際狀況征稅;國內貨物入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區內企業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同時,西安綜合保稅區還與海關密切合作,開發建設園區信息化平臺,依托這一平臺實行園區企業快速通關,降低企業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海關監管的效率和效益。
西安國際港務區在引入海關、檢驗檢疫、結匯銀行、保險公司及貨代公司等多家服務機構入住后,將具有保稅物流、國際中轉分撥、全球采購、物流加工、物流配送、港口服務、物流信息平臺搭建、物流人才培訓、商貿集散及商品展示等多種功能,從而使西安國際港務區成為我國內地直通東部沿海地區、日韓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亞太地區、中亞地區、俄羅斯乃至歐洲大陸的對外開放的門戶。
記者:這一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對于本地區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和深度的擴大,起到了哪些積極作用?
韓松:在《規劃》里,國家要求本區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推動區域對外開放。
上升到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層面上的西安國際港務區,將通過大力引進現代服務業和新型業態,以其高效便捷、多元創新的國際物流服務,提升關中地區出口產品層級,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從資源性產品向加工型產品轉變,從粗加工產品向精加工產品轉變,從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最終形成一批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和產品。
西安國際港務區美好的發展前景和強大的輻射功能,在發展初期就受到多家有遠見的企業集團青睞。去年,西安國際港務區成功引進的深圳華南城集團的升級版項目,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一期已投資60億元人民幣,該項目建成運營后,將有效地促進西安經濟的發展,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此外,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西北醫藥物流基地、西安物流企業聚集區等項目也都開工建設,2010年,園區內的開工建設項目量將達到35個。同時,新加坡訊通物流分撥中心、西安糧油儲備物流基地、西北電信物流基地、西安廣匯汽車物流園等項目都已確定入區建設,泰國國家儲備局擬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內設立物資儲備交易中心,中遠物流、沃爾瑪集團、聯邦快遞、青島帥帥物流等十余個項目正在與西安國際港務區進行合作前期接洽。
目前,西安國際港務區在“一年打好基礎、兩年核心區域運營、三年初具形象、五年形成規模、七年形成新城輪廓”的近期目標實現后,將大幅度地擴大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提高西安的對外開放質量,形成內陸地區與沿海地區、世界各地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便捷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提高西安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的能力,走出一條具有內陸特色的開放之路。據初步統計,這一地區如果能吸引長三角、珠三角對外貿易量的10%,就可增加900多億美元的對外貿易額,至少提供70萬人的就業崗位。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規劃中“積極研究設立西安陸港型綜合保稅區,著力打造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內陸港口岸和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的物流新格局”的要求,與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在實施的一系列項目和目標“恰好”不謀而合,異曲同工,如西安保稅物流園區已經建成,設立陸港口岸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一年來,西安打造中國內陸型重要商貿物流樞紐的目標正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