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瑜娟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人民醫院,廣東豐順 5143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晚期并發癥之一,臨床表現為患者足部出現經久不愈的潰瘍,病情嚴重者可因感染、缺血壞死而截肢,甚至危及生命[1]。糖尿病足的治療主要以清創、常規換藥為主,但療效欠佳。我院內一科采用山莨菪堿加濕潤燒傷膏輔助治療糖尿病足20例,取得了肯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內一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 38 例,年齡 46~78 歲,平均(58.3±11.5)歲;病程 3~22 年,平均(12.3±4.5)年。29 例有明顯誘因,其中洗腳時水溫過熱燙傷11例,外傷7例,新鞋檫破5例,修剪指甲損傷3例,足癬感染1例,鞋沿太深損傷1例,赤腳行走致損傷1例。參照Wanger分級標準[2]:Ⅰ級糖尿病足11例,Ⅱ級糖尿病足17例,Ⅲ級糖尿病足7例,Ⅳ級糖尿病足3例。隨機將38例患者分為山莨菪堿加濕潤燒傷膏組(20例)和常規組(1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糖尿病足分級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基礎治療 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①固定糖尿病飲食標準;②均皮下或靜脈注射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水平;③應用活血化瘀和擴張血管的藥物,如舒血寧、硫辛酸,改善末梢循環;④根據細菌培養藥敏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
1.2.2 局部處理 兩組均常規局部消毒,清除壞死組織,用高滲鹽水、雙氧水或雷夫奴爾清洗潰瘍面,對創面進行減張、減壓、消除隔膜處理[3]。常規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用呋喃西林液對糖尿病足局部清創處理后濕敷,換藥1~2次/d。山莨菪堿加濕潤燒傷膏組根據創面面積,用敏感抗生素稀釋液適量,加胰島素8 U與山莨菪堿(2~5 ml)混合滴于創面后,用神燈照射15~30 min,再用濕潤燒傷膏直接均勻涂抹于創面,厚度不超過1 mm,然后外敷2~3層無菌紗布,每日換藥2次,20 d為1個療程。
治愈:皮膚顏色、溫度正常,無麻木、疼痛,觸覺正常,開放性創面完全愈合。好轉:患足皮膚感覺異常的范圍較前縮小,壞疽局部分泌物較前減少,創面顯著縮小。無效:患足皮膚感覺異常的范圍無改變或擴大,壞疽創面無縮小,分泌物無減少。治愈加好轉為總有效。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1個療程后,山莨菪堿加濕潤燒傷膏組療效好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976,P<0.01)。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中醫糖尿病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嚴重慢性并發癥,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嚴重者可致骨髓炎、壞疽、敗血癥或手術截肢[4]。治療以控制血糖、預防感染及血管擴張改善循環為主,但療效并不確切。中醫認為,糖尿病足屬中醫學“脫疽”范疇,其病理特點是在消渴病陰虛基礎上合并毒盛、氣虛、陽虛,在病變的過程中,由于陽虛而致血液運行不暢,癖阻脈絡,故陽虛血癖的病變始終貫穿整個過程,這與現代醫學微循環障礙一致[5]。筆者在內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山莨菪堿加濕潤燒傷膏組對糖尿病足具有促進創面愈合的作用。因山莨菪堿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濕潤燒傷膏主要成分為黃芩、黃柏、黃連、罌粟殼,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的功效,有抗感染及促進創面、潰瘍愈合的作用[5],外敷濕潤燒傷膏還能保持創面濕潤;現在流行的創傷“濕性環境”理論認為:應該為缺血的潰瘍面創造一個濕性環境,此環境要有透氣性能,同時還應具有抗滲出、防止創面組織浸泡及殺菌等作用[6]。表1結果顯示,山莨菪堿加濕潤燒傷膏組充分的足部處理及控制血糖配以山莨菪堿加濕潤燒傷膏外敷,對糖尿病足具有促進創面愈合的作用,療效顯著優于常規組。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17.
[2]李仕明.糖尿病足(肢端壞疽)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草案)[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6,4(2):126.
[3]莫玉萱,胡黎明,唐志清,等.蜂蜜加云南白藥治療糖尿病足32例[J].廣西醫學,2009,31(12):1902-1903.
[4]何旋.應用654-Ⅱ及SD2Ag局部濕敷糖尿病足護理體會[J].廣西醫學,2005,27(8):1293-1294.
[5]羅廣波,范冠杰.糖尿病足中醫基本病機探討[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7,28(10):5.
[6]吳雁翔,楊曉鳳,許憶峰.糖尿病足潰瘍創面處理幾點體會[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4):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