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揚

如果說2009年中國經濟實現保增長更多地依賴投資的話,那么2010年“穩增長”則更加重視居民消費
如 果說2009年的形勢可以用“困難”兩個字來概括,那么2010年形勢的突出特點可能是“復雜”。從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傳達的信號來看,以促消費、城鎮化和產業調整為抓手“,調結構”“、轉方式”的路線圖逐步清晰,預示著新一年經濟工作的著力點將會發生明顯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結構調整與轉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0年經濟工作“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從2009年“保增長”為首要任務,到2010年“促轉變”為發展重點,表明國家正在力求解決制衡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痼疾——結構失衡,力求“有質量的增長”和“可持續的協調發展”,政策思路的調整實際上也為下一個五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的戰略調整規定了方向。
全省經濟工作會議進而提出,要堅持把調結構促轉型作為2010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確處理好發展與轉型的關系。新一年將緊緊抓住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個核心,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擴大有效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以增量優化帶動存量調整;積極推進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結構優化調整。
盡管政策調控的措辭基調未變,刺激政策不會輕易退出,但“針對性和靈活性”已凸顯了2010年政策的彈性空間。2010年財政政策將具有非常強烈的結構優化導向。雖然不會對兩年4萬億元的財政支出規模作出調整,但是財政政策將突出實施重點,從更多投向“鐵公基”之類的“硬項目”,轉而更多投向完善居民消費刺激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等“軟領域”。
就貨幣政策而言,信貸規模收縮已是題中之義。貨幣政策將把握信貸增速,引導均衡放款,加大對社會經濟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對于2010年新增信貸的可能規模,各方面的普遍預計多在6萬億到7萬億元之間。而面對令人擾心的資產泡沫、通脹壓力、熱錢流入等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管理通脹預期”,實際上清晰看到了通脹不僅表現在CPI、PPI上,還表現在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上。
如果說2009年中國經濟實現保增長更多地依賴投資的話,那么2010年“穩增長”則更加重視居民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置于結構調整的首要位置。然而,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沒有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穩定的消費增長內生機制尚難形成。中央工作會議為此提出,“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這抓住了結構調整中最困難和最核心的問題,也被專家看作是收入分配改革加快推進的信號。2010年國家將抓緊研究調整和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如加快推進國有壟斷行業改革、加大二次分配力度和增加政府貨幣轉移性支出、進一步完善個稅制度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突出亮點是把“穩妥推進城鎮化”再次提高到發展的核心位置,并賦予了其肩負擴大內需和促進結構調整的重要使命,強調要促進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提出了“要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而之前更多只是在一些城市或城鎮進行戶籍制度放開試點,這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
有測算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會有1000多萬人進入城鎮居住和生活,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據麥肯錫全球學會的一項研究預計,在2025年之前,中國的城市人口數量將增加3.5億人,其中2.4億將是來自農村的移民。而中國社會結構變遷事實上已進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新成長階段,從農民工到城鎮居民的轉換不單是身份的問題,更是一種社會結構的轉換,不管是消費還是社會分工,都可能出現新的局面,城市的輻射作用也會愈加明顯。
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之后,如通訊、電力等很多基礎性行業的壟斷程度不但沒有下降,反而越來越高,民營資本和民營企業很難進入這些行業;服務行業的開放程度也不高,使得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無法得到根本改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釋放出“放寬市場準入,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的積極信號,要求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和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增加就業、發展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國家將抓緊出臺并落實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消除限制民間投資進入的不合理障礙,讓民營企業獲得公平的市場機會。如支持民間投資投向公共事業、社會事業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鼓勵、支持各種所有制性質的企業,特別是有實力、有信譽的民營企業參與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最大限度開放民間投資渠道,推動民間資本更多地參與政府主導性項目建設,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回鄉創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對2010年具有經濟指向標意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資金、政策將明顯向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等新興產業傾斜。
浙江產業已深度嵌入區域價值鏈乃至全球價值鏈,然而許多新興產業發展總體滯后。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已提出,要把培育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正確處理好增量優化與存量調整的關系。在財稅、信貸等優惠政策的引導下,新一年新興產業的投資額有望迅猛增長,民間投資、風險資本會大規模涌入新興產業。

最大限度開放民間投資渠道,推動民間資本更多地參與政府主導性項目,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回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