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聽力障礙的患者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而其中大部分是老年患者。由于聽不到聲音,不僅會給老年人的生活造成許多不便,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面,嚴重時還會導致孤僻的性格,甚至會誘發抑郁性精神疾病。老年性耳聾的發生,多是長期生活在不良環境中,接觸強烈的噪聲或與患各種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營養不良、貧血、白血病、變態反應、慢性腎炎等)有關,特別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的影響最大。此外。也可能由藥物引起。另外,還有一大部分老年患者的聽力減退,是聽力系統自然退化的結果。
聲音的發生是一種振動,稱為聲波。聲波通過外耳集音,沿外耳道傳至鼓膜。隨著鼓膜帶動中耳內三塊人體最小聽骨的振動,將此聲波的振動放大并傳至內耳,內耳在感受這些振動后,可產生神經沖動,再經聽神經傳至聽覺中樞,經過大腦的綜合分析判斷,我們才得以感知外界的聲音。老年性自然退化引起的耳聾,根本異常發生在內耳、聽神經、中樞神經與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這些部位出現萎縮變性,或功能失調引起聽覺系統傳遞障礙,都會導致聽力下降或喪失,此類聽力障礙多為神經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可以預防與推遲嗎?回答是肯定的。老年人兩耳失聰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往往是中年時期就悄然開始(如患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以預防工作最好從中年開始。
重視兩耳衛生不要經常挖耳朵,并防止耳內進水。經常用耳勺、火柴棒挖耳朵,很容易碰傷耳道,引發感染發炎。耳內發癢最好用棉簽輕輕卷幾下。內服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魚肝油等,對耳內發癢也有預防作用。游泳后應及時清除耳內積水,也可用棉簽拭干。因耳朵通過耳咽管與鼻腔相連,所以傷風感冒時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膿性分泌物擠壓進耳內,引發中耳炎。
徹底根治耳病中耳炎、鼓膜穿孔、耵聹阻塞、耳硬化癥等耳病往往起于童年或青年,應下決心根治。
防治病毒感染引起流感、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帶狀皰疹、腦炎等疾病的病毒,也常在耳內和聽神經內興風作浪,造成聽力減退,這種影響可延遲至數年后發生,甚至中年種下的禍根。到了老年才發病。所以,應重視這些疾病的防治。
避免濫用藥物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磺胺、水楊酸鈉等藥物都容易對聽力造成損害,特別是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降低,更容易造成中毒而影響聽力。所以,老人應盡量避免應用這類藥物。此外,長期酗酒、吸煙和煤氣中毒同樣容易使聽神經受損,所以應戒除煙酒,防止煤氣中毒。
減少脂肪攝入許多老年性耳聾病人患有高脂血癥。例如,一組449例老年性耳聾的報告中,46%的病人同時有血脂增高的情況。這是由于高血脂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使內耳結構和聽神經受損,致聽力減退。特別是中年發胖的患者更應注意這個問題,平時應吃低脂、低鹽飲食。
避免噪聲干擾噪聲會損傷耳內傳聲結構和聽神經,造成聽覺疲勞。導致內耳微血管經常處于痙攣狀態,使內耳供血減少,聽力急劇減退,甚至會引發噪聲性耳聾。如爆炸、火器發射等突然巨響,噪聲強度超過130分貝,還常伴有沖擊波。可造成急性內耳出血、鼓膜穿孔,損傷聽神經。隆隆的機器聲、城市交通噪聲、搖滾音樂,強度可接近70-80分貝,長期接觸,耳朵也容易受損傷。美國一項調查表明,有害噪聲使17%的18-44歲的人聽力受損。所以,中老年人應盡量避免一切噪聲干擾,這是護耳防聾最重要的措施。
力戒生氣動怒老年人如果經常處于急躁、惱怒的狀態,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使內耳器官發生缺血、水腫和聽神經營養障礙,容易導致聽力銳減,甚至會引起暴聾。所以,老年人應盡量保持平和寧靜的心態。避免一切不良精神刺激,特別是應力戒生氣與暴怒,防止對聽神經造成損傷。
重視養生保健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老年人聽力減退與腎虛有密切關系。故老年人應常吃些有益腎功能的核桃仁、黑芝麻、花生、豬腎等食品,這對保護老人的聽力頗有裨益。此外,常進行雙耳保健按摩也有好處,如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風穴(耳垂與耳后高骨之間的凹陷處)與聽會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頜關節突后緣之凹陷處),可以增加內耳血液循環。對聽力有保護作用。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5-10分鐘,長期堅持會有良效。
防治慢性疾病應加強對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慢性腎功衰竭、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的防治。
此外,重視體育鍛煉,促進新陳代謝,使氣血流暢,不但有助于推遲耳聾的發生。也有利于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