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萍
體位性低血壓亦稱直立性低血壓,經典的定義是:站立1~3分鐘,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7次報告將此改為:直立位收縮壓下降>10mmHg,并出現頭暈或暈厥[1]。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人員在不斷學習和掌握技巧的同時,還要補充個性化的全面服務,剖宮產后由于臥床時間比較長,產后消耗體力比較大,產后出血量多,體位性低血壓在臨床工作中比較常見,若處理不當容易引起患者在“坐月子”期間帶來心理創傷,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增加與病人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基礎,做好剖宮產后病人的心理護理干預,能明顯的降低剖宮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7月~2009年1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患者240例,隨機分為兩組,心里護理干預組和常規護理組,兩組患者均神志清醒,無智能障礙,無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年齡、孕周、體重、術中出血量、產后出血量均無明顯差異(見表1)。
1.2 方法 干預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產后護理常規,心理干預對剖宮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的效果觀察(見表2)。
1.2.1 建立心理干預基礎 首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之配合,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干預的基礎,剖宮產手術對每一個孕婦來說都是一種特殊的經歷,特別是第一次起床活動最常見的是焦慮、恐懼和緊張,表現有擔心術后切口疼痛,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所有這些心理活動都直接或間接的對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產生著消極的影響,健康教育是絕大多數治療計劃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應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有關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及治療措施,教育患者,讓患者放松心情,提供以人為本,關愛母嬰健康的理念,教育患者通過較為簡單的方法來提高機體的功能,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以調動患者參與治療過程的積極性,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1.2.2 嚴密觀察陰道出血量,正確估計出血量,剖宮產后24小時內,特別是2小時內,嚴密觀察陰道出血量,對出血量有正確的估計,做到心中有數,當出現出血量偏多時,應立即建立靜脈通道,積極配合醫生處理,補充血容量,糾正低血壓,為預防剖宮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創造有利條件。
1.2.3 剖宮產后飲食指導 剖宮產后6小時麻醉作用基本消失,正常生理反射開始逐漸回復,此時鼓勵產婦少量、多次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半流質飲食,如果產婦較長時間內未進食,又沒有及時從靜脈內補充液體及營養成分,可導致有效循環血量減少,靜脈回流減少,從而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個性化的健康飲食指導,強化產婦剖宮產只是一種分娩方式,使產婦淡化病人較色,愉悅精神,增進食欲,增加與產婦的溝通,減輕因營養問題而影響腹部刀口的愈合,產婦營養好,調動機體抵抗力,可以減輕手術所致的并發癥,有正確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應對手術后帶來的種種問題。
1.2.4 剖宮產后運動指導 運動鍛煉可改善人體對血壓的調節,持之以恒的運動有助于減少低血壓的發生[2],產婦術后由于害怕疼痛或擔心刀口愈合不敢進行正?;顒樱o理人員應向產婦講解正?;顒拥闹匾?,告知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刀口愈合,促進腸蠕動恢復,預防產后低血壓的發生。術后6小時內麻醉沒消失前,護理人員或者讓家屬參與按摩四肢,早期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減輕疼痛的刺激,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6小時后指導產婦在床上翻身,屈膝,屈跨或者床上坐起。每15分鐘進行一次腿部運動,每2小時翻身一次,術后24小時可下床活動,產婦準備離床時,應先抬高床頭適應幾分鐘,然后慢慢放下兩腿懸掛2~3min,若無眩暈、視物模糊、出冷汗等癥狀,才可慢慢起立。在體位改變過程中,應觀察患者的心率、面色、血壓,如有不適立即平臥。
1.2.5 剖宮產后安全指導 剖宮產后6小時麻醉作用消失后,要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解體位性低血壓的有關知識,以及如何有效地防范,特別是在第一次下床時,一定要有陪護在身邊,并且預備有輔助的設備,例如板凳、椅子,以備急需。在體位改變過程中,應該詢問患者的感覺,但不能采用暗示性語言,如“你是否感覺有點暈”“你是不是起床后有不舒服的的感覺”特別是現在的年輕媽媽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應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應去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面色、心率、血壓等,而不是去錯誤的誘導。即使產婦發生了體位性低血壓,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切忌驚慌失措,大喊大叫,給產婦造成更恐懼和緊張的心理。
1.2.6 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的治療 體位性低血壓的治療并非一定要使血壓恢復正常,而是減輕因血流灌注不足而出現的癥狀[3]。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時,要立即讓患者平臥,精神放松,可以喝點糖水,必要時可低流量氧氣吸入,一般情況下可緩解。

表1 兩組產婦基本情況比較

表2 心理干預對剖宮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發生率的比較
剖宮產手術對產婦及家屬能產生巨大的震撼和刺激,對機體產生一定的創傷,所以產婦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是正常的,產婦的心理狀態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如果處理不當或沒有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可影響術后一系列問題的發生。我們在護理實踐中提倡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使患者在住院期間保持良好的情緒,了解患者的心理,對其不健康的的心理,影響剖宮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進行心理干預。因此,當產婦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應當以親切和藹的語氣,及時告知產婦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母子均平安,孩子非??蓯?,產婦對手術結果感到非常滿意,這樣有助于手術后的恢復,預防剖宮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產婦術后由于害怕疼痛不敢活動,不敢咳嗽等,護理人員要及時與產婦溝通,講解正?;顒拥闹匾?,再者由于產婦害怕活動引起刀口疼痛,不愿拔出導尿管,這樣臥床時間延長,容易增加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性,這時要鼓勵產婦多飲水,保持會陰部清潔,及時拔出尿管。隨著社會的發展,剖宮產適應度的放寬,剖宮產率逐年上升[4],特別是在大中城市,剖宮產手術已經成為解決產婦及胎兒危機情況較為安全的治療手段,產婦的心理社會因素嚴重的影響著術后功能恢復,產科醫務人員應通過自己的言語、表情、態度和行為來影響或改變產婦的不良情緒,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配合,預防剖宮產后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1]何秉賢.體位性低血壓診治的現代概念[J].中華高血壓病雜志,2008,16(2):101.
[2]于永芬,鄧曉玲.體位性低血壓的健康指導[J].中國社區醫師,2006,8(16):87-88.
[3]張桂曄,張蕾.體位性低血壓及其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6(12):56.
[4]蔡萬玉.剖宮產婦的心理護理[J].中國保健醫學導刊,2006,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