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蔡為明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杭州 310021)
在自然氣候條件下栽培雙孢蘑菇,栽培季節的選擇是首要的問題。雙孢蘑菇是一種中低溫型食用菌,具有子實體生長所需溫度低于菌絲體生長溫度的降溫結實的特點,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2~26℃,而子實體形成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6~18℃。我國各地的雙孢蘑菇播種季節一般都安排在秋季,因為秋季由高到低的氣溫遞變規律與雙孢蘑菇對溫度的反應規律相一致。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大,以長江為界,越往北,應越早播種,越往南,應越遲播種。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和蘇北等蘑菇產區的適宜播種期為8月,浙北、上海及蘇南蘑菇產區,播種期以9月份為好,福建、廣東、廣西等蘑菇產區的播種期應安排在10~11月。即使是氣候相同地區的蘑菇栽培期選擇也應十分謹慎,過早播種,易遇高溫而燒菌,過遲播種,則出菇溫度低,有效出菇時間縮短而影響產量,浙北和上海適宜播種期為9月15日前后。近年來,通過探索實踐,提出了菇棚覆膜增溫反季節栽培雙孢蘑菇技術,蘑菇播種期可推遲到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我國由于栽培地區廣、自然和經濟條件不同,全國無統一標準的菇房,不同蘑菇產區應用的主要栽培模式有:床架層式栽培模式,包括磚木、磚混結構菇房和塑料大棚栽培;地栽模式,包括中棚地栽、小棚地栽和畦床地栽。其他還有人防地道栽培和蔗田套栽模式。
2.1 磚木、磚混結構菇房 菇房采用磚木或磚混結構 (圖1),牢固耐用,保溫性能好,便于清洗消毒,但易吸收水分,濕度不易保持;北方有些蘑菇老產區的菇房為泥墻草頂,保溫保濕性能好,但應注意嚴格消毒,及時清除病蟲雜菌。
菇房的建造方位以坐北朝南,東西向延伸為好,南墻搭出廊檐,南面留出一條約1.6米的走廊,廊檐用竹籬隔擋,冬季用薄膜遮圍形成一個溫室,可提高菇房內的溫度,既有利于保溫保濕和通風換氣,又可避免春秋季干熱西南風直接吹進菇房,有著冬暖夏涼的效果。
實踐證明,磚木、磚混結構菇房的面積以166~222平方米為宜,栽培面積過大,管理不便,通風換氣不均,易發生病蟲害;栽培面積過小則利用率低,成本大。菇房頂高5~6米,寬約10米。菇房過長,通風不良,不利于蘑菇生長,而利于病蟲雜菌生長;過短則利用率不高,不易保濕。菇房內壁應用石灰粉刷,以利于保溫和消毒;地面應光潔、堅實,有條件的可鋪水泥地面,便于清潔沖洗。

圖1 磚混結構菇房
菇房必須有良好的通風設置,包括窗、門和拔風筒,三者必須正確合理設置。每條走道兩端 (南北墻上)需開上、下二對窗,如菇房較高,檐口高于3.5米以上,應開上、中、下三對窗,上窗的上沿略低于屋檐;下窗應離地0.07~0.1米,以利排出沉積于底層的二氧化碳。窗的大小以0.4米寬、0.46米高為宜;每4排或2排床架兩端各開一扇門,以利通風和人員進出;拔風筒設在每條走道中間的屋頂上,一般高1.3~1.6米,直徑0.3~0.4米。拔風筒頂端安裝風帽,大小為筒口直徑的2倍,帽緣應和筒口持平,既使拔風好,又可防止風雨吹入菇房內。菇房通風窗的多少和大小,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靈活掌握。我國北方氣候冷涼干燥,菇房應以保溫、保濕為主,通風窗可適當少、小一些;而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潮濕,菇房以通風換氣為主,通風窗應適當多、大一些。
菇房內床架及層次的排列不宜過疏或過密。過疏,利用率低,不經濟,且保濕能力下降;過密,產生廢氣多,空氣流通不暢,易積聚二氧化碳,難以獲得高產。以栽培面積計,利用率以20%~22%為宜,體積為1000立方米的菇房,種植面積宜為200~220平方米。床架要求堅固平整,便于操作和沖洗消毒,可采用竹木結構,也可采用鋼筋水泥結構,但都易潛伏雜菌;有條件可采用不銹鋼、鋁合金等材料。床架四周不能靠墻,需留走道。南北兩面的走道寬0.66米,東西兩側的寬0.5米。床架一般設5~6層,層距0.6~0.66米,床面寬1.2~1.6米,底層距地面0.25~0.3米,頂層距屋頂1.3~1.7米,床架間走道寬0.66米。
2.2 塑料大棚菇房 隨著蘑菇生產的發展,生產方式逐漸由分散的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產向規模化生產發展,近年來浙江、上海及其他省市的一些蘑菇生產大戶采用塑料大棚菇房 (圖2)進行規模化栽培。目前塑料大棚菇房一般采用毛竹框架結構,框架外覆一層無滴塑料薄膜,外蓋一層起遮陽保溫作用的草簾。菇棚建造方位以坐北朝南為好,南北進深長度12~16米,床面寬1.5米,床架間走道寬0.7~0.8米。菇床一般設6層,層間距0.6米,底層離地面0.4米,頂層距棚頂1.4米以上,實踐表明,栽培面積500~550平方米的菇棚產量高、效益好。
每條走道兩端棚壁各開大小為0.3×0.4(米)的上、中、下窗,也可將走道兩端的棚壁薄膜,在二次發酵后,自頂層床面上方部位向下割開,作為通風窗,需通風時便拉開通風換氣,不需通風時拉緊用夾子夾住密封。栽培早秋蘑菇的菇棚和蘑菇栽培季節氣溫偏高地區的菇棚,每條走道中間棚頂應設置拔風筒,以增強菇棚的通風降溫能力。
近年來浙北平湖、嘉善等縣市根據市場需要,冬季低溫期通過棚外覆膜增溫 (圖3)進行反季節栽培。冬季低溫期栽培棚頂不設拔風筒,棚外用薄膜封閉覆蓋,利用太陽能提高菇棚內溫度,由于薄膜覆蓋后通風困難,因此,應在菇棚北端中間走道上方安裝排風扇,根據需要,開啟排風扇強制通風,以解決菇棚覆膜封閉造成的通風不良問題。

圖2 塑料大棚菇房

圖3 菇棚外覆膜增溫
2.3 地栽中棚 選擇背風、排水條件好的田塊,設置南北方向菇棚 (圖4)。采用毛竹片或木棒作為棚架材料,通常用毛竹作架材的搭成拱形,用木棍作架材的搭成人字形,棚架的中心高度為1.4~1.7米,棚架外覆塑料薄膜,薄膜外覆蓋草簾或其他遮蔭物遮陽;棚寬為2.2~3米,中間溝 (操作道)寬0.5米,溝深0.3米,操作道實際高度為1.7~2米,在棚內行走、操作較為方便,兩側畦床寬0.85~1米。棚的長度可以根據地形而定,一般為15~20米。為了防止地栽蘑菇地雷菇的發生,應增加菇床通氣性,有的地區將菇床用磚塊架高0.25米,床面用竹桿、稻草鋪設,床架底開深、寬各0.3米的保濕溝。菇棚四周應開排水溝,棚間開較深的橫溝,次深的縱溝,較淺的畦溝,溝溝相通,便于排灌,每畝 (667平方米)地可以栽培360~400平方米。由于中棚棚體小,更易受外界高溫影響,因此,播種期通常比菇房與大棚栽培推遲15~20天。
2.4 地栽小棚 選擇背風、排水條件好的田塊,設置南北方向菇床,床寬1米,四周床埂高0.25米,寬0.17米,菇床中間增設一條與之平行的寬0.17米的中床埂,菇床內每隔1米增設一條寬、高同為0.17米的橫埂。畦床底土疏松且呈龜背形,人行道兼排水溝寬0.4~0.5米,溝深較畦床底低0.1米。畦床上用竹片或竹木桿搭成高0.5米的拱形或人字形小棚,上蓋薄膜和草簾遮陽、保濕保溫。
2.5 地栽畦床 畦床 (圖5)不搭棚直接覆蓋草簾、薄膜栽培,在四川成都的郊縣,以及綿陽、達縣等地大面積應用。選擇背風、排水條件好的田塊,于水稻收割后及時開溝曬田,至田土干濕度達人踩踏不下陷,手捏能扁而不粘手為宜。適時耕翻碎土后筑畦,也可不耕翻直接筑畦,畦寬0.8米,畦床長度可根據地塊大小而定,操作道寬0.6米。值得注意的是,畦床不宜過寬,因蘑菇有畦邊出菇多的邊際效應,較窄的畦床有利高產。

圖4 蘑菇地栽中棚

圖5 蘑菇地栽畦床
以上3種地栽方式都應注意在同一地塊上不能連年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