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丁湖廣
(福建省古田縣新元食用菌研究所,古田 352200)
銀耳生產,菌種先行。銀耳菌種之所以排列在首位,是因為它具有由兩種菌絲混合構成的獨特特點;制種技術性強,且適用菌齡很短,稍有操作失誤或培養管理不善,就會影響菌質,造成種植失敗,使栽培者遭受經濟損失。正因如此,銀耳制種責任重大,操作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持證上崗;生產經營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技術精益求精。
1.1 繁殖原理 銀耳繁殖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人工分離母種是根據銀耳子實體成熟時,能夠彈射擔孢子的特性,使子實體上的許多擔孢子著落在培養基上,以出芽的方式萌發形成菌絲而成為菌種。這種自然繁殖方式,通過人為分離的方法,謂之有性分離或有性繁殖。銀耳子實體組織或耳木里面的菌絲,有很強的生命力,具有無性繁殖的性能。無性繁殖是從子實體或耳木中分離出菌絲體,移接在培養基上,使其恢復到菌絲發育階段,變成沒有組織化的菌絲來獲得母種。用這種分離方式獲得母種,既方便又較能保證其子實體和菌絲體都是近緣有性世代,遺傳基因比較穩定,抗逆力強,母系的優良品質基本上可以繼承下來。
1.2 菌種特性 銀耳需利用擔子菌 (銀耳菌絲或酵母狀分生孢子)和子囊菌 (香灰菌絲)兩種菌絲進行混合培養,才能作為生產用的菌種。這兩種菌絲在生產上稱為銀耳純菌絲和羽毛狀香灰菌絲 (俗稱耳友菌絲)。香灰菌的發現,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銀耳雖然是一種木腐菌,但它分解纖維的能力很弱,必須伴同一種能分解纖維的香灰菌絲生活在一起,構成密切的共生關系。因此,銀耳生長必須有被稱為 “伴生菌”的香灰菌來作 “開路先鋒”。沒有這種 “開路先鋒”與之配合,銀耳既長不進木材,也無法生存,只有在與香灰菌共存的條件下,才能長出朵大的銀耳子實體。這種巧妙的組合,是長期自然進化選擇的結果。不了解這一原理,就抓不住銀耳菌種生產的關鍵,也就無法生產優良的銀耳菌種。
1.3 生活條件 菌種質量的優劣,除母系遺傳的原因之外,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很重要。生態因子不能適應菌種生活需要時,菌種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出現退化甚至死亡。
營養是銀耳菌種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氫、氧、氮、碳、鈣、磷、鐵、鉀、鎂、硫等元素,以有機和無機化合物的形態,構成菌絲體生長發育所需的能源和營養成分。這些元素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其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棉籽殼、木屑、麥麩、米糠等栽培原料中。經過菌絲體分泌的酶的作用,降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和無機物,為菌絲體所吸收。據試驗,在瓊脂培養基中加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鉀或骨粉,能促使銀耳芽孢萌發;在以玉米粉為碳源、麥麩為氮源的培養基上,菌絲生長最旺盛。因此在人工分離培育菌種時,要根據菌種不同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加入適量的蔗糖、麥麩、淀粉、蛋白胨、磷酸鹽、硫酸鎂等營養成分,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
菌種生活條件除了營養之外,還必須根據生理和生態特性,滿足其對溫度、濕度、空氣、光照、pH值等的要求。在菌種培養過程中要求恒溫,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2~23℃,不超過26℃;培養室要求干燥,空間相對濕度在70%以下;室內適當通風換氣,更新空氣,防止二氧化碳沉積滲透,危害菌體。室內需要微弱散射光線,不可陽光直射,否則會直接傷害菌種,或引起菌種瓶內水分蒸發而危及菌種。人為創造適合菌種生活的環境條件,有利于提高菌種的成品率和質量。
2.1 菌種分級 銀耳菌種的分級與其他食用菌相類似,包括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
(1)母種。通常是從子實體或基內分離選育出來的,又稱為一級菌種。它一般采用試管內的瓊脂斜面培養基或玻璃瓶木屑培養基培養。母種數量很少,還不能用于大量接種和栽培,只能用于繁殖或保藏。
(2)原種。把母種移接到菌種瓶內的木屑、麥麩等培養基上所培育出來的菌絲體稱為原種。原種是母種經過一次擴繁所得,所以又稱二級菌種。原種雖然可以用來栽培產出子實體,但因為數量少,用作栽培成本高,因此,還必須經過再擴大。銀耳試管母種,通常只有一個混合體的菌絲紐結團,所以只能移接為1瓶原種;而玻璃瓶的木屑培養基母種,一瓶可以移接為40~50瓶原種。
(3)栽培種。又叫生產種,即把原種再次擴接到同樣的木屑培養基上,培育得到的作為銀耳栽培用的菌種。經過這一次擴大的菌種,稱之為三級菌種。每瓶原種可擴接成栽培種50~60瓶。
2.2 菌種形成程序 銀耳菌種因其自身的特性,它的分級形成與其他菇類有別,詳見圖1。
3.1 培養基配方 銀耳母種培養基分為瓊脂培養基和木屑培養基。木屑培養基配方和制作方法與原種和栽培種相同。由于銀耳菌種是由兩種菌絲混合構成,在培養基配方上分為通用的和專用的,下面分別介紹4種類型配方。
(1)通用培養基配方。通用指的是既適于銀耳芽孢萌發,又利于與香灰菌絲混合發育生長。常用的有以下3個配方。配方一:馬鈴薯 250克,葡萄糖25克,硫酸鎂0.5克,維生素B110毫克,瓊脂 20克,水1000毫升。通稱PDA培養基。配方二:馬鈴薯20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稱為PSA培養基。配方三:玉米粉60克,葡萄糖10克,瓊脂20克,水1000亳升。稱為CMA培養基。

圖1 銀耳菌種分級形成示意圖
(2)適于芽孢的培養基配方。配方一:銀耳木屑菌種2瓶 (750毫升),過磷酸鈣1克或磷酸二氫鉀3克,瓊脂25克,水1000毫升。配方二:銀耳適生樹的木屑50克,磷酸二氫鉀3克,蔗糖3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
(3)適于純白菌絲培養基配方。配方一:馬鈴薯淀粉40克,葡萄糖10克,蛋白胨5克,氯化鈉5克,磷酸二氫鉀0.5克,瓊脂22克,水1000毫升。配方二:玉米粉50克,蛋白胨1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
(4)適于香灰菌絲培養基配方。配方一:麥麩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配方二:黃豆粉4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
3.2 試管斜面培養基制作 斜面試管是培養母種的營養物質,根據銀耳母種培養基的配方加工而成。各種培養基配方雖不同,但制作方法大同小異。
(1)溶化取汁。將馬鈴薯洗凈去皮 (已發芽的要挖掉芽眼),稱取200克切成薄片,置于鋁鍋加水煮沸30分鐘,撈起用4層紗布過濾取汁。然后稱取瓊脂20克,用剪刀剪碎后加入馬鈴薯汁液內,繼續加熱,并用竹筷不斷攪拌使瓊脂全部溶化,再加足水1000毫升。然后加入葡萄糖,煮幾分鐘后,用4層紗布過濾1次,取其液汁。
(2)分裝入管。裝量為試管長度的1/5,迅即塞上棉塞,立放于試管架上。分裝時應注意不要使培養基粘在試管口或試管壁上,以免發生雜菌感染。
(3)高壓滅菌。滅菌目的是把培養基內所有的微生物殺死,使之處于無菌狀態。滅菌時將每10支試管扎成一捆,棉塞一端用牛皮紙包好,垂直放入高壓鍋內進行滅菌。以0.110兆帕 (1224.40℃)的壓力保持30分鐘左右;待壓力表自動降到 “0”時,再打開鍋蓋,取出試管。
(4)趁熱排斜。試管取出后趁熱斜靠在桌上的小木棒上,使管內培養液斜面長度達試管長度的1/2至2/3,冷卻后即成固體斜面培養基。
(5)檢測純度。滅菌后的效果如何,需要進行認真檢測。可從每批試管中取出3~5支,移入恒溫箱中,調溫至28℃左右進行培養。經3~7天后,未見雜菌產生,證明無雜菌,可作為母種斜面培養基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