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身茂 劉桂娟
(沈陽臭老九食用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沈陽 110011)
1.1 我國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既少又不一致
表1、表 2、表3是我國2個國家標準 (GB7096-2003《食用菌衛生標準》和GB7098-2003《食用菌罐頭衛生標準》)及3個行業標準 (NY5059-2006《無公害食品 食用菌》、NY/T749-2003《綠色食品 食用菌》、和NY5187-2002《無公害食品 罐裝金針菇》)對食用菌重金屬及其他金屬元素安全指標、農藥殘留最高限量、添加劑衛生指標的匯總 。[1~5]
從表1~3可以看出:①我國食用菌當前執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對重金屬及其他金屬元素安全指標只有鉛、砷、汞、鎘、錫、銅等6種;對農藥殘留最高限量只有六六六、滴滴涕、敵敵畏、多菌靈、百菌清、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7種,其中滴滴涕和六六六為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兩種農藥;對食品添加劑衛生指標只有硫磺、亞硫酸鹽、亞硝酸鹽、山梨酸、苯甲酸等5種。農藥最高殘留限量指標所涉及的種類少,滿足不了國際貿易的需要。②從安全程度看,綠色食品的安全程度比無公害食品高一些,但無公害食品食用菌標準中規定的含鎘量干菇為0.2 mg/kg(香菇除外),而綠色食品食用菌標準中含鎘量干菇為1 mg/kg,這顯然是不合理的;而食用菌衛生標準中沒有鎘的指標。

表1 重金屬及其他金屬元素安全指標 單位:≤mg/kg

表2 農藥殘留最高限量 單位:≤mg/kg

表3 食品添加劑衛生指標 單位:≤mg/kg
表4是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GB11675-2003《銀耳衛生標準》與農業行業標準 NY/T834-2004《銀耳》中對銀耳的鉛、總砷、總汞、鎘、米酵菌酸5個安全指標的比較。[6~7]可以看出,兩個標準中,均有關于銀耳衛生指標的規定,但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如 “銀耳衛生標準”中總砷、總汞含量分別為≤1.5 mg/kg、≤0.6 mg/kg;而 “銀耳”標準中總砷、總汞含量又分別為≤1.0 mg/kg、≤0.2 mg/kg,大有差別。

表4 銀耳衛生指標 單位:≤mg/kg
1.2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貿易中的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1)在國內市場上檢出的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在國內市場上,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抽檢,多次發現金針菇、滑菇、銀耳等產品中二氧化硫等含量超標。2007年7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食用菌的質量抽查結果:對包括北京在內的10個省市50家企業的50種產品抽樣的合格率僅為64%。歷次抽檢發現重金屬超標的種類有汞、砷、鉛、鎘等,微生物超標的有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添加劑超標的有乙基苯甲酸、苯甲酸、山梨酸、甜精、氯丙醇等,還發現有淀粉木耳等。
2009年,據揚子晚報、合肥晚報報道,揚州市農林局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合肥周谷堆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在市場抽檢中均曾發現“熒光蘑菇”。[8]香港明報報道,6份雪耳 (即銀耳)中二氧化硫超標,6份銀耳含農藥達馬松、芬普寧及歐殺殘留松等。[9]7月18日~20日,全國食品污染物監測網和食源性致病菌監測網2009年工作會在武漢召開,會上公布了2008年全國對食品檢測的一些數據,其中干食用菌含鉛、鎘、汞比例高。[10]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 《2008年度浙江省食品安全狀況報告》,從評價性抽檢情況看,有半數黑木耳、香菇重金屬超標[11]。
2009年4月2日,農業部農藥殘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分中心對昆明蔬菜批發市場、超市及農貿市場進行例行抽檢,共抽檢食用菌樣品15個,有4個樣品檢出含熒光增白劑。[12]2009年6月12日,海口市工商局發布2009年第3號商品質量監督消費警示:蘑菇罐頭、金針菇罐頭等二氧化硫超標,不能食用。[12]北京市工商局抽檢樣本768個,不合格7個,其中銀耳、香菇2個食用菌二氧化硫超標[13]。香港中文大學抽查市面上15款冬蟲夏草,發現有4種冬蟲夏草樣本加入竹簽、鐵絲,并有以明礬等化學物料浸泡曬干,也有摻入亞香棒蟲草、植物地蠶等。[14]2009年7月22日,北京市工商局抽查樣本926個,不合格10個,其中有5家公司5種桶袋裝的食用菌產品,即清水蘑菇、鮮蘑菇、珍稀菌蔬、金針菇二氧化硫超標。[14]
(2)我國食用菌出口貿易中被進口國檢驗出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幾年來,我國出口日本、美國、歐盟以及香港地區的食用菌,被檢出有害物質超標的品種有生鮮香菇、冷凍香菇、干燥香菇、干燥毛木耳、干燥黑木耳、干松蘑、干巴西蘑菇、干燥銀耳、水煮蘑菇、水煮金針菇、水煮滑菇、水煮叢生口蘑、水煮平菇、蟲草、冬蟲夏草膠囊、塊菌、干牛肝菌、靈芝、干松茸、冷凍松茸、冷凍松茸調味絲、冷凍姬菇、草菇醬油、香菇大蝦餡等,檢出超標有害物質的種類有樂斯本、聯苯菊酯、甲氰菊酯、毒死蜱、甲胺磷、乙草胺、二氧化硫等。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報告,自2006年5月29日日本實施 “肯定列表”制度以來至2007年9月,我輸日食用菌產品在日本已被檢出60例違規超標案例,其中超標農藥有:甲胺磷、甲氰菊酯、二氧化硫、毒死蜱、聯苯菊酯、乙草胺,以及微生物等。[15]
2009年1~10月,我國出口的食用菌被進口國檢出不合格產品的事件屢有發生。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報告,日本厚生省共通報我輸日食用菌12起違規事件,主要品種與發現問題有:生鮮香菇發現腐敗、變質、霉變;水煮滑子蘑、水煮灰樹花和水煮蘑菇二氧化硫超標;干木耳含聯苯菊酯、毒死蜱、氯蜱硫磷;干香菇二氧化硫含量超標;加工蘑菇 (容器包裝滅菌食品)微生物呈陽性反映;鮮松茸檢出毒死蜱;干香菇經過放射線照射等。歐盟食品安全局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nthority,簡稱EFSA)于5月7日發出通知稱:在中國的干蘑菇中發現尼古丁含量超標。這些干蘑菇包括牛肝菌、雞油菌和塊菌等。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 (FDA)通報我25批食用菌產品因質量問題而退貨,主要品種有有機雞油菌、調味什錦菇、干香菇、黑木耳、灰樹花提取物、鹽水蘑菇、木耳絲、凍干蘑菇、蘑菇、水煮香菇、干菇、靈芝粉末等,除部分產品為包裝標簽、管理手續不符合要求外,主要原因是 “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物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或其他不適合食用的問題”。[8~14,16]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食用菌質量安全到目前為止仍值得我們重視。改變這種狀況只有通過加強管理,制定標準,實施標準化生產和全程控制。
1.3 我國食用菌產品在國內外貿易中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1)質量安全標準不完善。在食用菌出口貿易中被進口國檢出有問題的農藥種類,有些在我國沒有殘留限量衛生標準,如毒死蜱、甲氰菊酯、聯苯菊酯等,因而對這些農藥種類無法實施檢驗。
(2)違規使用農藥。如甲胺磷,是一種高毒農藥,我國早就規定禁止在蔬菜上使用,2002年農業部制定的多項無公害食品食用菌行業標準中,都明確指出禁止使用甲胺磷。2008年初農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6部門還聯合下發通知,禁止生產和使用甲胺磷等5種農藥。但一些自律性不強的企業,仍違規使用,造成不良的后果。
(3)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如食品級硫磺,屬食品添加劑,允許作為漂白劑在一些食品上、一定量的使用,但一些企業,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造成二氧化硫超標。
(4)違法使用非食品級化學品及包裝物。如使用非食品用的染料 “熒光增白劑”浸泡食用菌以增白;使用非食品用 “拷貝紙”包裝白靈菇等。
2.1 完善我國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 標準化的三大任務之一,首先是制定標準,完善我國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要盡快制定和修訂幾大類食用菌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及其配套標準、技術規程等。在確定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指標時,既要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又要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的文件和標準,力求與國際接軌。
2.2 提高食用菌企業的標準化執行水平 不論是食用菌生產企業還是食用菌加工企業,都是實施食用菌標準的主體,也是制定或參與制定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的主要力量,都應認真實施食用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鼓勵制定和實施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
2.3 健全食用菌產品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 嚴格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執行:“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農產品,不得銷售:(一)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或者其它化學物質的;(二)農藥、獸藥等化學物質殘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三)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四)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材料不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范的;(五)其他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
2.4 加大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實施的力度 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大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的宣傳貫徹實施力度,定期舉辦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培訓班,定期監督檢查標準實施情況,樹立先進典型,推動食用菌質量安全標準的落實。
2.5 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應規范生產 要制定企業的 《良好農業規范》(GAP)。為了讓市場了解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至少應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食用菌加工企業,要建立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并至少應通過QS認證,取得產品進入市場的資格;出口食用菌企業還應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要求》建立保證出口食品的衛生質量體系并制定指導衛生質量體系運轉的系列文件,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消除技術壁壘。
[1]GB7096-2003食用菌衛生標準.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2]GB7098-2003食用菌罐頭衛生標準.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3]NY5059-2006無公害食品 食用菌.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4]NY/T749-2003綠色食品 食用菌.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5]NY5187-2002無公害食品 罐裝金針菇.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6]GB11675-2003銀耳衛生標準.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7]NY/T834-2004銀耳.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8]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食用菌簡訊.2009,總78(1):17~18.
[9]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食用菌簡訊.2009,總79(2):14~16.
[10]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食用菌簡訊.2009,總80(3):14~15.
[11]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食用菌簡訊.2009,總81(4):14~15.
[12]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食用菌簡訊.2009,總82(5、6):23~24.
[13]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食用菌簡訊.2009,總83(7):17~18.
[14]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食用菌簡訊.2009,總84(8):14~16.
[15]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肯定列表制度”實施對我國食用菌出口日本的影響 [J].浙江食用菌,2008,16(1):26~28.
[16]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食用菌簡訊.2009,總85(9、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