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斗錫
(四川省綿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綿陽 621000)
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是一種珍稀名貴的食用菌,多生長在大山區森林中,分布雖廣,但采集困難,產量很少。市場售價每千克高達1 500~3 000元,出口價格更高。
早在一百多年前 (1883年),英、美、法、德等國就開始了對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研究,可至今沒有完全實現其人工商業化栽培。作者從1985年開始進行羊肚菌大田人工商業化栽培的研究,經長達23年之久的摸索,耗資580多萬元,于2008年取得成功 (圖1)。但產量還不穩定,畝 (667平方米)產徘徊在10~200千克之間,高產、穩產尚在繼續探索。對羊肚菌的工廠化栽培試驗雖已進行多年但還未取得成功。

圖1 國內羊肚菌人工大田商業化栽培
在國外,僅美國DNP公司初步實現了羊肚菌的工廠化栽培。美國Garry Mill從1982年開始進行羊肚菌工廠化栽培研究,也經23年的摸索試驗,終于在2005年獲得成功,從播種到采收只需要10周時間,每周產鮮羊肚菌1 36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產鮮羊肚菌2.4千克,而每千克鮮羊肚菌售價為227美元,相當于我國干羊肚菌的售價,每平方米每周產值6萬多美元。一個總投資650萬美元的羊肚菌工廠,僅兩年就可收回成本,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工廠化栽培羊肚菌的典型。
羊肚菌雖然有工廠化栽培的成功典型,有發展前景和豐厚的效益,可這項技術已被申報為美國專利,并被美國DNP公司獨家購買應用。該公司嚴禁技術對外,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參觀 (圖2)。

圖2 美國羊肚菌工廠化栽培
羊肚菌的工廠化栽培不僅要滿足其營養生長條件,還要滿足其生殖生長條件。羊肚菌屬于低溫型菌類,營養生長階段的菌絲在3~25℃之間都能生長。但工廠化生產車間溫度需控制在15~18℃之間。生殖生長階段子實體在10~20℃之間都能生長發育,但以13~16℃之間為最適宜。
羊肚菌菌絲生長要求培養基含水量為70%~80%,子實體生長發育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85%~95%之間。
羊肚菌的菌絲生長發育對光線要求不嚴,但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線過強、過弱都會影響子實體形成。在出菇期間光線宜控制在400~500勒克斯之間。
羊肚菌生長發育階段要求室內空氣新鮮,可保持房間內空氣流通,或定時進行通風換氣,以栽培房內的CO2濃度在0.3%以下為宜。
以上4個條件是羊肚菌工廠化栽培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要做到周年室內進行工廠化栽培,在設計方案上須考慮到溫度、濕度、光照、空氣這4個因素的協調,特別是要處理好溫度與空氣之間的特殊關系。只有保持溫度又不影響通氣,才利于羊肚菌的生長。
羊肚菌工廠化栽培,一般采用機械電子或地熱泵系統技術進行控溫控濕,不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考慮溫度與空氣的關系,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和空氣;還要有防病、防蟲措施,要配置防蟲網等;廠房四周最好種植樹木遮陰,減少陽光曝曬和增加氧氣,以利于羊肚菌生長發育。
目前羊肚菌人工大田商業化栽培雖然已取得成功,但這項技術操作難度大,菇農不易掌握,加上受季節和地區自然條件的限制,難以對溫度和濕度進行控制。羊肚菌一年只能栽培一季,一般采取“冬種春收”的栽培模式,必須搭建蔭棚防曬保溫,難以監控和防治病蟲害。這一系列的困難導致了羊肚菌出菇不穩定,失敗多,風險大。而采用工廠化栽培羊肚菌,則可避免這些問題,實現常年生產,是羊肚菌生產的必由之路。工廠化栽培羊肚菌雖然前期投資大,要建廠房及安裝控溫、控濕、控光、控氧等設備,但建成投入生產后,便可集中操作和規范化管理。從整體效益計,生產成本僅占售價的30%左右,其成本低于大田栽培,低于其他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投資,發展前景看好。
羊肚菌工廠化栽培的產品品質好,無蟲蛀、霉變、泥沙、破爛,朵型完整勻稱,營養成分和野生的完全一樣,無論是鮮品銷售還是干品銷售都深受市場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