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罐頭行業經歷了匯率波動、金融危機、資金鏈斷裂等困惑,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機爆發,罐頭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很多罐頭生產企業遭遇俄羅斯、歐盟等外商集體退單,大量貨物發出后飄在海外,貨款收不回來,或者庫存激增壓在手中,資金周轉困難,2009年前3個季度,出口的數字依然不好,前9個月只有1%的增幅。
漳州陳字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經理陳俊興對當前困境的理解與很多媒體報道的 “外需萎縮”的觀點并不相同。陳俊興憑借13年罐頭貿易生涯累積的經驗認為,海外市場需求多年來并沒有太大變化,歐盟等國際市場早已成熟,很難有量的突破,但受當地消費習慣支持,也罕有暴跌。“企業經歷的退單、訂單銳減等只是需求下降的表面現象,實質上是外商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賬款回收出現脫節,資金鏈斷裂使其不得不暫時中斷或者減少購買。從最近正逐漸恢復的訂單量上看,經過2009年上半年市場對庫存的消化,外商一方面回收了一部分資金有能力購買,另一方面對消費信心的重拾使其敢于下單存貨。”陳俊興從最近經手的不斷摞高的訂單中看到了市場在升溫。
實際上,最近市場傳遞的一系列信號也在應驗陳俊興的判斷。“雖然去年美國市場量、價齊跌了20%左右,但近期訂單量已開始回升,今年我們預計對美國的出口量將比去年有所回升。”福建裕興果蔬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健光作出了以上分析。原料價格不斷上漲也在暗示食用菌罐頭市場的緊俏。中國林木種子公司臨產品進出口部經理沈為中說:“2009年北方產區蘑菇產量大減,蘑菇價格大幅攀升,以平菇為例,其收購價已從2008年的0.8元/千克漲到約3元/千克,全國原料價格都將受供需影響呈上漲趨勢。”
然而即使行情在升溫,行業人士仍不能回避,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很多企業栽了跟斗,一些企業就此倒閉,經營尚佳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壞賬、虧損。貿易商輕裝上陣,反應靈活,而那些實體企業日子將更艱難,難則思變。而轉型內銷又路長道遠。
也有另類的觀點:罐頭企業的未來在于鮮貨市場。“對比罐頭來說,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決定了其更喜歡鮮貨,因此,將罐頭企業從產業鏈的下游向上游伸展,開發鮮貨市場將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之一。”黃健光這樣說道。然而,投資建設一個年產2萬噸雙孢蘑菇的工廠,前期就要投入至少3億元以引進荷蘭最新的工廠化栽培技術,如此巨額 “升級”費用令很多企業望洋興嘆,心有余而力不足。